宠文网 > 假如我是海伦 > 初来深圳136

初来深圳136

书籍名:《假如我是海伦》    作者:张悉妮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的小学校,大概在深圳还是一个大村庄的时候,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小学之一。
  有水贝,有田贝,水田之美,洪湖之美。湖,我爱美丽温柔的湖,也爱我的古老的校院。
  你看,校园中间留下来的那棵千年老榕树,好比一座绿色的生物楼房,我常常一个人爬到它浓密的枝叶中间,与白鹭作伴,逗弄着用长长的用丝吊起自己的小青虫子。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是我一个人静静做的。
  上下学的时候,我也常常是一个人走路,很少有同学同行。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耳聋使他们嫌弃。
  总之我一个人走路。
  并且心里头默默地念:你要自己看得起你自己!你要自己站起来!如果你自己倒下,就没有人会扶起你啦……
  常言道:扶竹竿扶不起井绳。
  那么,你就要做竹竿!
  我们上下学,都要穿越水贝村,那是深圳典型的城中村,我非常喜欢这里宽松的情景。这里有很多“草根”。
  他们多是外地来的农工,也有很多东北的下岗工人。
  他们是城市贫穷的一族,但是,活得却很顽强。有卖菜的,卖水果的,卖衣服和小玩意的。一个收废品的老阿姨,她自己每天只吃馒头充饥,却要养活一家人还要供一个儿子上大学和一个女儿上高中……
  呵,这开的是什么样的帝王的玩笑,向一个乞丐伸手求乞!
  他们,城中村的“草根”们……脸上,除了写着疲劳还有希望,那就是儿子毕业后的好生活……
  我要写城中村。
  当我说到“城中村”,那里面除了有些脏乱以外,实在还有太多吸引人的东西。
  小时候我上学,天天都要从这个村中穿过。早上,它几乎是静静的,村庄很晚才会醒来,因为它睡得太迟。
  那时我往往七拐八拐地不走正路,每天都要探出一条新的小道。村子里,房子盖得七歪八扭的,小道也密密麻麻,地图似的。
  不久,我就把整个村子跑遍了。
  我惊奇地发现,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门户,都是做生意的。那么多的铺子,东西究竟都卖给谁了呢?难道是你家卖给我家,我家卖给你家吗?
  到了晚上,谜底才会被揭穿。
  大约我们放学的时候,城中村才渐渐热闹起来。各家各户开大了门户,各种各样的小贩开始出动,道路两边的夜市也开张起来。
  他们挂起一色的红灯笼,做你一切需要的买卖。
  不久,村子外面打工的外来人开始潮水般向村子里面拥进。
  理发的,洗脚的;贪嘴的,买日用品的;甚至是闲逛的……生意最好的大概算是路边的小食摊了。一串串的猪肉、青菜、海带、豆腐、鱼生,还有臭不忍闻的臭豆腐,在滚水里就那么一烫,捞起,就被打工者迫不及待地塞进口中,津津有味地吞下肚去……
  大概是工厂里的伙食太差了吧,所以每天来“补亏”的外来工络绎不绝。
  我有很多同学都是住在城中村的,大约占到班上的一半人吧。
  但是,只有极个别的是村中的“土著”。
  这“极个别的”他们可是了不起的人啊!享有各种各样的特权。由于有了土地出卖出租,所以村中的分红相当可观。每人每月大概有几千元吧?! 他们还在剩余的土地上建满了私房,每家每户的房租收入更是可观。
  村中的“原村民”(当地人这么称自己)几乎是从不用干活的。他们的子女也很看不起外来租房子人家的孩子。出租屋和“原村民”两类人的子女很少往来,除非是“原村民”的孩子们有作业实在不会写了,才有例外。
  我家是住在村子外头的,房子正对着村中夜市的小街。所以,我们家的日常消费品,几乎都从村子里买来。因为那里的小商品品种多,价格也平。
  村中最厉害的要算是民兵了。他们是村中执法人员。身着迷彩服,手提大棒,每天气势昂扬地在大街小巷子里穿梭。见到没有给村里交钱的小商贩,二话不说,一律罚没。不听话的,还得“挨几下子”。
  昨天晚上我就看见三个卖葡萄干的“阿凡提”,车子被他们收走。周围有人围观,惹得一个民兵恼火,照着一个送矿泉水的男人的自行车尾就是一脚,并对周围大声吼道:“看什么看?!都给我滚!”
  民兵们还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办暂住证。公开的一个窗口,每件收100元钱,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其他什么也不要。
  都说城中村太乱,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往村里面挤。
  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在那里,一些穷困潦倒的外来人似乎找到了一线生机,看到了一丝光亮——
  出路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生路没有被堵死。
  听说城中村就要被改造了。我不知道,到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对它有些怀念!比起外面的钢筋水泥,在这里你似乎更多的闻到了人间的气味。
  城中村有着那种原始的、野蛮的、各地人民大融合的风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