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做人做事有门道 > 第84节:第十章 凿壁借光,善用外力(3)

第84节:第十章 凿壁借光,善用外力(3)

书籍名:《做人做事有门道》    作者:柳明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一点,乡音是很特殊但又普通的一种声音,而它在处理老乡关系上却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清朝末代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发迹可以说正是运用了此种技巧。在封建社会,很多贫苦人家的子弟,为生活所迫,只好到宫里当太监,过着屈辱的生活。但李莲英却是与众不同,他进宫当太监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出人头地,毕竟,在过去的历史中,太监专权、富可敌国的例子不在少数。

  可在当时,有这种目的的并不只有李莲英一个人,若没有一点关系的还真进不去。

  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若以当时清朝宫廷太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根本不够资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太监是他老乡,且是同一村的。于是,李莲英大胆地去找了这个老乡。

  李莲英当时很穷,没有钱买东西去送礼。他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但怎样做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却一直在困扰着他。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瞅准了正是这位老乡出来当值时,他才去报名,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李莲英的这位老乡听了这声音,身体不由抖了一下,遂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小老乡,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李莲英做了慈禧太后梳头屋里的太监,以梳得一头好发型深得慈禧宠爱,最后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李莲英只说了几句话,就博取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是乡音,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且又同处异乡,在这种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争到了一个名额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做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你就会得到老乡所给你的种种好处。另外,还有一种场合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一定的公共场合与交际场合上。在这些场合中,一般是较为正式的,都有正式的社交礼仪与社交技巧,这时就尽量少用"乡音"去找老乡,希望对方引起共鸣。其实,这样经常会弄巧成拙,正式场合中满口方言,不是你老乡的会诧异地看着你,从心底产生一种不自主的排斥感;而就是你的老乡,也会在心里认为你缺乏教养、举止不文明或"丢面子",更别说老乡在这个时候附和你,从心里感到欣喜异常了。

  总之,在老乡关系中,"乡音"会引起对方的思乡之情、恋乡之绪,各地的方言是各地的语言特色,犹如"山东一般是大汉"的俗语,只要你一张口,从你的口音与言语上就能分辨出你是哪个"乡"的。因此,恰当运用"乡音"这个技巧,在处理起老乡关系上,你就会得心应手。

  □ 借棵大树暂寄身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单靠自己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力量不强大时,就要善于借助他方的力量,扛起有名望或有实力一方的大旗,寄人篱下,寻找大靠山。在他方的大树下面开辟一片新天地,这不仅仅是谋略,也是一种成功经验的智慧产物。

  公元617年5月,一直处在韬光养晦中的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见时机成熟,毅然起兵反隋。

  当时东、西厥再度强盛,太原又地处突厥骑兵经常出没袭扰的地方,为解除后顾之忧,李渊亲自用十分卑躬的口气给突厥写信求和,又以厚礼相赠,希望得到援助。突厥始毕可汗却回答说,李渊必须自立为天子,突厥才会派兵援助。

  眼看强大的突厥希望李渊成为天子,李渊属下将士包括文臣谋士,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劝谏李渊赶快做把龙椅,登上皇位。李渊当然也做称帝的美梦。但此时,他却异常冷静,考虑得深远。

  根据当时的局势来看,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们大多打着明确的推翻隋王朝的政治旗帜,使饱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的穷困百姓趋之若鹜,农民军声势迅速壮大。李渊当然也想取代隋炀帝,但他考虑自己还不是农民起义军,因为他所要依靠的对象主要是新兴的贵族、官僚和豪强势力。这股势力中的人与农民不一样,他们具有浓厚的"忠君"意识,他们只反对某一个皇帝,只想用一个"明主贤君"去代替当朝的"暴君昏君"而已,绝不容许有人推翻整个政治制度。当时隋王朝行将没落,中央集权名存实亡,而地方贵族、官吏则拥兵自重,具有很大的实力,他们为确保自己割据一方的地位而控制着武装力量,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在战斗方面,并不亚于朝廷的正规部队,手持锄头、竹竿而又分散的农民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其相比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