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第10章

书籍名:《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章节:第1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3].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4].河南有故绅子[5]  ,率十余骑,按鹰猎兔[6].马逸[7]  ,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8]  ,遂渐苏。厮仆还问之[9].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10],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11].  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12],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

数日后,忽思少步[13].  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14].  公子托以病倦,悉卸绝之[15].  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

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16],欲往游瞩,宜即治任[17].  ”众谓新瘳[18],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

无烦问途,竟至兰若[19].  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20].  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21].  ”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22],嘱曰:“汝师戒行之僧[23],所遗手泽[24],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25].  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26],多所馈遗[27].  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28].  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29],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39],性定故耳[31].  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人纷华靡丽之乡[32],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战!”

据《聊斋志异》手槁本

“注释”

[1]  长清:县名。今属山东省济南市。

[2]  道行:指对佛教教义和戒法的修习实践。高洁:道高行洁。

[3]  圆寂:梵语的意译,音译为“般涅槃”,略称“涅槃”,意思是“圆满寂灭”。为佛教对僧尼死亡的美称。《释氏要览》卷下:“释氏死,谓涅槃、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皆一义也,随便称之,盖异俗也。”[4]河南:清行省名。辖境约略与今河南省相当。

[5]  故绅子:已故豪绅之子。绅,束干腰间的大带。《礼记。玉藻》:“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古代有权势地位的人束绅,后世则称有官职或中科第而退居在乡的人为绅士或乡绅。

[6]  按鹰:驾鹰,即纵鹰行猎。

[7]  马逸:马受惊狂奔。逸,奔跑。

[8]  翕(x  ī夕)然而合:指僧魂猛地与堕尸合在一起。翕然,犹翕忽,迅疾的样子。

[9]  厮仆:奴仆。厮,旧的对服杂役人的贱称。

[10]粉白黛绿:妇女的妆饰,代指姬妾之类的青年女子。粉白,面敷粉。

黛绿,眉画黛。

[11]提耳悟之:恳切开导,促其醒悟。提耳,扯着耳朵,意思是谆谆晓喻。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12]饷以脱粟:用糙米做饭给他吃。饷,用食物款待。脱粟,糙米。[13]少步:稍微走动一下。[14]杂请会(kuài  快)计:纷纷请其审理钱粮出纳等事。

杂,纷杂。会计,总计其数,指主管财物出纳等事。

[15]卸绝:推脱、拒绝。

[16]郁无聊赖:烦闷无聊。无聊赖,感情无所依托。

[17]治任:备办行装。治,办理。任,负载之物,即行装。

[18]新瘳(chōu  抽):刚刚病愈。

[19]兰若:佛寺。详《尸变》注。

[20]伏谒:拜见。谒,通名进见尊长。

[21]曩已物化:前些时候已经死去。曩,以往,从前。物化,化为异物,死的讳词。《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22]戒马:备马。

戒,备。

[23]戒行:佛家语,指在身、语、意三方面恪守戒律的操行。[24]手泽:手汗沾润之迹。《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疏》:“父没之后不忍读父之书,谓其书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润泽存在焉。”

后通称先人遗物、遗墨为手泽。

[25]“灰心”二句:心如死灰,坐以槁木,一点也不过问家务。灰心木坐,参见《画壁》注。勾当,办理。

[26]纪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纪纲,本指统领仆隶的人,后来泛称仆人。

[27]馈遗(W  èi  位):赠送。

[28]一袭:一套。

[29]而立: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30]千里而不散者:原无“不”字此据铸雪斋抄本。

[31]性定:本性不移。

[32]纷华靡丽之乡:华丽、奢侈的地方。《后汉书。安帝纪》:“嫁娶送终,纷华靡丽。”

蛇人

东郡某甲[1]  ,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日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2]  ,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3].然每值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4]  ,窸窣作响[5].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6].息肩路隅,蛇亦烦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7].小侣而所荐耶[8]  ?”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9].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食己,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衒技四方,获利无算。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10];大则过重,辄便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蛇人挥曰:“去之!

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

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11].  方意小青不返,俄而踽踽独来[12],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13],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干儿臂矣。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故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

顾已将及

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二青!”

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14].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

蛇人位立望之,不见乃去。自此行人如常,不知其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15].  且其从谏也如转圜[16].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17],数世蒙恩之主,辄思下井复投石焉[18];又不然,则药石相投[19],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亦羞此蛇也已。”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东郡:秦置郡名,洽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汉时领有今山东及河南两省部分地区。隋开皇九年(589  )废。隋大业初(605  ),又改兖州(今山东兖州县)为东郡。清时东昌府、曹州府,即个山东聊城地区及菏泽地区,为秦汉东郡故地。

[2]  期(j  ǐ几)年:一周年。

[3]  影兆:形影迹象。

[4]  丛薪错楚中:草木错杂之处。《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薪,草。错,交错,杂乱。楚,牡荆,泛指灌木丛。

[5]  窸窣(xi  sǖ悉苏):形容声音细碎。这里指蛇行草丛中的声音。

[6]  拱璧:大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