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第15章

书籍名:《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章节:第1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幽,地下。

[69]惊致研诘:大吃一惊地仔细询问。研,穷究。诘,问。

[70]趣(c  ù促)装:急忙整理行装。趣,促。

[71]腻友:美丽而亲昵的女友。《说文》:“腻,上肥也。”段玉裁注引《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说“凝脂”意即“上肥”。[72]解颐:开口笑的样子。

[72]色授魂与:司马相如《上林赋》:“色授魂与,心愉于侧。”《史记索隐》引张揖说:“彼色来授我,我魂往与接也。”这里指男女精神上的爱恋。色,容貌。魂,精神,内心。

[74]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朱熹认为是“刺其君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这里隐指男女两性关系。

僧孽

张姓暴卒,随鬼使去[1]  ,见冥王[2].王稽簿[3]  ,怒鬼使误捉,责令送归。

张下,私浼鬼使,求观冥狱[4].鬼导历九幽[5]  ,刀山、剑树,一一指点。末至一处,有一僧孔股穿绳而倒悬之,号痛欲绝。近视,则其兄也。张见之惊哀,问:“何罪至此?”鬼曰:“是为僧[6]  ,广募金钱,悉供淫赌,故罚之。欲脱此厄,须其自忏[7].”张既苏,疑兄已死。时其兄居兴福寺[8]  ,因往探之。入门,便闻其号痛声。入室,见疮生股间,脓血崩溃,挂足壁上,宛冥司倒悬状。骇问其故。曰:“挂之稍可,不则痛彻心腑。”张因告以所见。僧大骇,乃戒荤酒,虔诵经咒。半月寻愈。遂为戒僧[9].异史氏曰:“鬼狱渺茫,恶人每以自解;而不知昭昭之祸[10],即冥冥之罚也。可勿惧哉!”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鬼使:佛教所说的受阎罗役使、到阳世追摄罪人的鬼卒。[2]  冥王:即阎罗,详《犬奸》注。

[3]  稽簿:检核簿籍。簿:指迷信传说中阴曹掌管的生死簿。[4]  冥狱:阴间的牢狱,即地狱。佛经记载,阎罗主管八寒八热地狱,又有十八地狱之说。狱中有刀山、剑树、炎火、寒冰等种种刑罚。[5]  九幽:犹言九泉之下,指迷信所说地层极深处囚禁鬼魂的地方。[6]  是为僧:这个身为僧的人。是,此。[7]  忏:忏悔,佛教名词。仰教徒念经拜佛,发露自己的过错,表示悔悟,以求宽容,叫忏。佛教规定,教徒隔半月举行一次诵戎,给犯戒者以悔过机会。后逐渐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行为。

[8]  兴福寺:据乾隆《淄川县志》卷二:县西三十里冶头店有兴福寺。冶头店,今为淄博市淄川区冶头村。

[9]  戒僧:即戒行僧。见《长清僧》注。

[10]昭昭:指阳世。冥冥:指阴曹。

妖术

于公者,少任侠[1]  ,喜拳勇[2]  ,力能持高壶[3]  ,作旋风舞[4].崇祯间[5]  ,殿试在都[6]  ,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人;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

公疾所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耎[7].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8].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9]  ,奔而出。

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10].  公方骇,鬼则弯矣[11].  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12],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人;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13].  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

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侍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14],犬血可破。”公如言,戒备而住。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15]?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尤甚耶!”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任侠:负气任力,仗义助人。语见《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季布传》等。

[2]  拳勇:《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拳勇指气力和胆量。后来多指拳术技击之类武功。

[3]  高壶:疑指壶铃。壶铃,一种供习武人提举,锻炼臂力的器械。

[4]  旋风舞:指提举高壶作急旋动作。

[5]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公元一六二八年至一六四四年。

[6]  殿试:又称廷试。明清科举,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录取者还要参加复试和殿试。殿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主持井亲定三甲名次,入三甲者统称进士。

[7]  耎:同“软”。

[8]  目注隙中:此从铸雪斋抄本,原作“目注隙中久之”。

[9]  剨(huò霍):青本作“砉”,义同。《庄子。养生主》:“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这里用以形容猛力拔关开门的声音。

[10]手弓而腰矢:手持弓,腰插箭。

[11]弯:拉弓;指开弓射箭。弯也作“关”。《孟子。告子下》:“越人关弓而射之。”

[12]猱(n  áo  挠)进:腾跃而进,轻捷如猿。猱,猿属。

[13]柝(tuō托):木梆。

[14]翳形术:即所谓隐身法。翳,荫蔽。

[15]“世之讲此道”句:意思是,世间讲占卜之道而能准确无误地预言别人生死的人,能有几个?爽,差错,过失。

野狗

于七之乱[1]  ,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2]  ,恐罹炎昆之祸[3]  ,急无所匿,僵卧干死人之丛,诈作尸。

兵过既尽,未敢遽出。忽见阙头断臂之尸[4]  ,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5]  :“奈何!”俄顷,蹶然尽倒[6]  ,遂寂无声。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人首,遍吸其脑。李惧,匿首尸下。物来拨李肩,欲得李首。李力伏,俾不可得。物乃推覆尸而移之,首见。李大惧,手索腰下,得巨石如碗,握之。物俯身欲龁。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物嗥如鸱[7]  ,掩口负痛而奔,吐血道上。就视之,于血中得二齿,中曲而端锐,长四寸余。怀归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也。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于七之乱:指清顺洽年间山东半岛地区于七领导的一次颇具规模的农

民起义,自首事至失败,起伏持续达十五年之久。于七,名乐吾,字孟熹,行七。明崇祯武举人,山东栖霞县人。顺治五年(1648),他领导起义农民占据锯齿山。七年(1650),攻宁海,杀死登州知州。后清政府笼络招抚,授于七栖霞把总。顺治十八年(1661),于七不堪压迫,再度起事,以锯齿、昆嵛、鳌、招虎诸山为根据地,活动范围及于栖霞、莱阳、文登、福山、宁海等县。清廷命禁军及山东总督统兵会剿。康熙元年(1662)春,于七溃围逃去。起义失败后,清廷株连兴狱,对该地区人民进行血腥屠杀。事见《清史稿》、《山东通志》、《续登州府志》、《栖霞县志》等书有关记载。[2]  大兵宵进:围剿义军的清兵夜间进发。大兵,指清政府军队。[3]  炎昆之祸:玉石俱焚之灾,比喻不加区别,滥肆杀戮。《尚书。胤征》:“火炎昆岗,玉石俱焚。”昆岗,就是昆仑山,产玉。[4]  阙:通缺。

[5]  参差(c  ēn-c  ī)而应:七嘴八舌地附和。参差,不齐貌。[6]  蹶然:僵仆貌。

[7]  物嗥(h  áo  嚎)如鸱:怪物发出猫头鹰般的叫声。嗥,号叫,一般指兽类。鸱,鸱鸮,猫头鹰。

三生

刘孝廉[1]  ,能记前身事[2].与先文贲兄为同年[3]  ,尝历历言之[4].一世为搢绅[5]  ,行多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