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第229章

书籍名:《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章节:第229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旧以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说,谓商属金,配合四时为秋。《文选》二九《古诗十九首》之五:”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檐铁,即檐马,挂在屋橹下的风铃。也称”铁马“,”玉马“。幽梦,隐约恍惚的梦境。

此谓梦中情思。

[42]“寻帷”二句:谓风不经允许径入内室,竟如同关系极为密切的宾客。寻帷下榻,谓不经介绍,直入内室。寻,觅。帷,床帐。下榻,《后汉书。徐稚传》载,陈著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

去则县(悬)之。“后因称宾客寄居为下榻。人幕之宾,谓关系极为密切的宾客。入幕,入于帐幕之中。《晋书。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桓)

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43]”排闼(t  à榻)“二句:谓风竟推门进屋,擅自乱翻桌上书页。排闼,推门。语出《汉书。樊哙传》。闼,门屏。竟作翻书之客,谓吹乱书页。

[44〕“不曾”二句:谓风无礼之甚,虽非故旧,却不待传禀而直接闯门入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之句,此反其意。

[45]“若非”二句:谓风横暴异常,有时几乎把人吹入空中。妃子,指汉成帝妃赵飞燕。伶玄《飞燕外传》载,汉成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侍郎冯元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扬袖日:”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令无方持后袖,风止,裙为之绉。他日,宫蛛或襞裙为绉,号留仙裙。“

[46]“吐虹丝”二句:谓风狂妄无比,竟敢借月晕而显示自己出现的征兆。虹丝,彩色的光环,喻晕环。碧落,犹碧空,天空。因,借。阑,月阑,即月晕。环绕在月亮四周的彩色模糊的光气。《宋文鉴》九七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皆知之。”

[47]“翻柳浪”二句:谓风于初春郊野吹动杨柳,却谎称寄送花开的消息。柳浪,形容初春吹拂柳枝的情状。浪,波浪。青郊,春郊。风翻柳浪:盖指柳叶初发之时,即旧历正月末二月初。《艺文类聚》八九引《大戴礼》:“

正月柳■。■者,发叶也。“而柳花信风在清明节,即旧历三月初。为花寄信,指花信凤,古揩应花期而来的风。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称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节三信,即桐花、麦花、柳花。详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

[48]“赋归田”三句:此反用陶渊明《归去来辞》文意,谓辞官归隐的高土刚刚踏上归途,凤就吹动其衣,加以戏弄。赋归田者,指陶渊明,其辞彭泽令家居之时曾作《归去来辞》。有句云:“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写其归途欣喜心情,此反其义。赋,抒写。薛荔之衣,隐者高洁的衣饰。薛荔,一种蔓生香草。屈原《离骚》:“■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本谓佩饰的芳香高洁,后借为隐者之饰。

[49]“登高台”三句:此化取孟嘉九日登高落帽故事,谓人们游兴方浓时,风却故意吹落其帽。高兴,高雅的兴致。落茱萸之帽,即于九月九日吹落帽子。茱萸,一名越椒,为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时,常佩戴茱萸,认为能避邪消灾。九日登高落帽事,见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盂府君,即孟嘉。嘉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颇为所重。九日桓温在龙山宴集僚佐,“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亦见《晋书》孟嘉本传。

[50]“蓬梗”二句:谓飞蓬翻卷,本欲随风荡堕,却不料被旋风吹入高空。蓬梗,蓬草之茎。蓬,草名,即飞蓬。蓬茎当秋而腐,遇风即飞起飘转。

曹植《杂诗》之二“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三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羊角,一种旋风。《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抟(tuán  团)空,盘旋于空中。

[51]“筝声”二句:谓发出悦耳之声的风筝,风竟吹断丝线使其飘没人云。筝,风筝。陈沂《询■录。风筝》: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汉李业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人作声,如筝鸣,俗呼风筝。”鸢丝,即风筝线。

[52]“不奉”二句谓风违时令,隆冬而令花开。此用武则天诏令冬令花开事。太后,指武后,即武则天,唐高宗死后称太后。据载,武则天冬日要游上苑,遣使宣诏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第二日凌晨,除牡丹而外,百花俱开。详《事物纪原》和《全唐诗话、[53]“未绝”二句:谓风宴中灭灯,暗中助邪臣逞奸。《韩诗外传》七载,楚庄王一次赐宴群臣,“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挖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日:”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其缨而绝之。

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54]“甚则”二句:谓更其甚者,是狂风扬尘把山吹为平地。李贺(791  —817  ),字长吉,唐代杰出诗人,著有《昌谷集》。其《浩歌》诗有云:“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55]“叫雨”二句:谓狂风携云带雨,卷去茅屋顶上苫盖之草。杜陵,

地名,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东南,秦为杜县地,因汉宣帝葬于此而称杜陵,为唐代大诗人杜哺的祖籍所在地。因其常自称“壮陵野客”(《醉时歌》),后人即以“杜陵”指代杜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南■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6]“冯夷”二句:渭即使微风也能在河中鼓起波浪,如笙一般的西风过后却是倾盆大雨。冯夷击鼓,谓水神鼓起河中微波。冯(p  ǐng平)夷,神话传说中的水神名。又称“冰夷”、“元夷”。曹植《洛神赋》:“于是屏民收风,川后静波。冯夷呜鼓,女娲清歌。”少女,少女风,即西风。《易》以八卦配八方,兑为西方;兑为少女,西方之卦,因称,《三国志。魏书。管辂传》“令夕当雨”注引《管辂列传》:“至日向暮,了无云气,众人并嗤貉。貉言: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其应至矣。”吹笙,谓风声如奏笙竽一般悦耳。笙,管乐器。相传吹笙用吸气,微吸作响,与风过林木相类。

[57]“荡漾”四句:谓微风吹来,草皆低伏;狂风骤至,则屋瓦欲飞。

荡漾,飘荡。草皆成僵,即草皆倒优。《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

偃,倒伏。

[58]“未施”二句,渭风尚未施击水腾空之威,江豚却怕得时出江面拜舞。抟水之威,谓风作浪起,托物腾空的威力。《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江豚,鲸类,产于我国长江及印度大问中。据说江豚在浪中跳跃,每每起风,舟人用以占风。《南越志》:”江豚似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59]“陡出”二句:谓风陡然扬沙遮天,雁群因而散乱。障天,遮天,谓风播沙扬尘,遮天蔽日。书大雁字,指大雁飞行时在天空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不成行,谓雁群散乱。

[60]“助马当”四句:谓风助王勃早抵南昌尚有可取,而拂动瑶台翠帐则存心不良。助马当之轻帆,指王勃南行至马当遇顺风事。王勃(650676),字子安,唐初著名诗人。马当,山名。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北,横枕大江,其形似马,回风掀浪,舟行艰难。王勃南行,至此恰遇顺风,一夜即抵南昌,写了著名的《腾王阁诗序》。见《九江记》。瑶台,传说中西王母的宫殿,见《穆天子传》。沈约《拟风赋》中有“时卷瑶台翠帐,乍动侠女轻衣”之句,为“牵瑶台之翠帐”所本。

[61]“至于”二句:谓海鸟有灵,尚且依附鲁门以避大风。海鸟,名爱居。鲁门,指古曲阜城门。曲阜为春秋鲁国都城。《国语。鲁语》上:“海鸟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人祭之。展禽日:”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鸟兽,恒知避灾。‘是岁也,海多大风。“

[62]“但使”二句:谓只要能使行人安全,愿唤回尤郎以平息风息。据伊世珍《琅■记》引《江湖纪闻》载,传闻石氏女嫁尤郎为妇,情好甚笃。

尤郎要外出经商:石氏加以劝阻,不从。后尤出不归,石氏优思而死。死前发誓变作大风,以阻商旅远行。自此商旅发船,遇打头逆风,即云石尤风。

后来有人说,密写“我为石娘唤儿郎归也,须放我舟行”十四字沉于水中:风便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