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中国抗日战争史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326章

书籍名:《中国抗日战争史》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章节:第32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日军大本营估计到:总的战争形势,轴心国已处于不利地位,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反攻正在加紧准备,日本与同盟国家之间战争实力的差距正日益悬殊。日本决心采取“确保并稳定要域”的防御战略,以岛屿基地群为支柱,由陆军进行独立持久的防御作战,确保海军能集中兵力,在有利的要地实施决战。

1943年5月中旬起,盟军先后在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方面对日军展开反攻和进攻。掌握了制空权的盟军,攻势凌厉,并逐步改逐岛作战为越岛作战,避开日军坚固设防的岛屿,大胆地向后方日军防守薄弱的岛屿发起进攻,从而使前方岛屿失去作用。这种避实击虚的战术,很快使盟军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日军由于失去了制空权,兵力分散,防不胜防,处处被动,加上兵力运输、粮弹补充都十分困难,屡战屡败,伤亡极大,许多残兵败将被迫逃往岛内密林里困死于饥饿中。8月初,日军不得不撤出阿留申群岛的全部陆海军;至11月初,曾经企图坚守的新乔治亚群岛、所罗门群岛和新凡内亚的东南部,也相继被盟军攻克。至此,日军在北太平洋的防卫线被迫撤至于岛群岛:西南太平洋上的主阵地被彻底摧垮,俾斯麦群岛防线的主要堡垒腊包尔完全处于盟军海空控制之下;中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特鲁克群岛也失去屏障,从而,使盟军打开了向菲律宾进军的通路。在这些战役战斗中,日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仅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战役中,日军就“损失了13万生命和70艘、21万吨舰艇,同时参加战斗的飞机8000架也被全歼了。”[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7页。]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有限的攻势作战,基本上达到了战役的主要目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几个重要方向开始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日军大本营里昔日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被抑制了,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者也开始产生隐优。

(三)美、英联军在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进攻

1943年4月20日,美、英联军集结20个师和4个旅的兵力,开始对被驱至北非突尼斯北部境内的德、意侵略军发动猛攻,经几度廖战,盟军终于突破德、意军防线,于5月7日攻占突尼斯市和比塞大港。13日,退至波尼半岛的德、意军队25万人全部投降。至此,残存于北非的德、意侵略军全部被肃清。

盟军全面占领北非后,地中海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意大利本上已完全暴露在盟军的袭击之下;英、美军队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盟军可将北非作为空军基地和陆军集结地,对侵入南欧的德、意侵略军发动进攻。盟军利用这一有利形势,于7月10日发起对西西里岛的进攻战役。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位于亚平宁半岛和北非之间,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土相望,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岛上驻有意大利军队9个师、德国军队2个师,共25.5万人。意军由于在北非的惨败,士气十分低落,恐战、厌战情绪日益严重。战役由盟军第15集团军群负责实施。该集团军群辖英军第8集团军和美军第7集团军,共13个师,总兵力47.8万人,作战飞机4000余架、战斗舰艇3200艘,战役发起后,防守海岸的意军迅速瓦解。此后,盟军连续向北推进,于8月18日占领西西里全岛。此役,德、意军共损失16.7万人,其中德军3.7万人。近10万名德军和意军经墨西拿海峡撤至意大利本土南部。

德国和意大利侵略军在北非、地中海和西西里岛的连续惨败,孕育着日、德,意轴心的解体。

二、意大利投降,日、德、意轴心解体

(一)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墨索里尼的下台

意大利侵略军在欧洲战场和北非、地中海战场屡战屡败,军力消耗很大,加深了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危机。1943年,意大利全国工农业生产普遍下降,国债累累,通货膨胀,国家预算赤字猛增,入不敷出,与1939年同期相比,工业生产下降35%,农业生产下降20%,国债从1460亿里拉增加到4050亿里拉,货币发行额从280亿里拉增加到790亿里拉,预算赤字从120亿里拉上升到870亿里拉,国家总收入只敷总支出的36%,全国物价飞涨,食品匮乏,黑市猖撅,民不聊生。广大工人为了争取民主,改善生活,不断举行示威和罢工。1943年夏天,罢工浪潮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都灵迅速蔓延到意大利各个城市。农民、商人也纷纷支持罢工。意大利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抵抗运动也日益发展。工人们不仅提出经济要求,而且还表示要和平,要自由,提出要打倒墨索里尼的口号。

意军虽与德军联合作战,但备受德军歧视。德军傲慢粗暴,任意侮辱意军官兵,战场上最危险的任务经常分配给意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22万入死伤过半,仅剩8万余人。德军还在意大利境内横征暴敛,为所欲为。意军上下,怨声载道。意大利军队士气极度低落,反战情绪日益增长,已无法再继续进行这场战争了。

意大利统治集团决定抛弃墨索里尼,以摆脱这场危机,维护资产阶级政权,国王埃曼努尔与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商量解决的办法。意大利法西斯党内一些元老也研究把他们的领袖赶下台的方案。1943年7月17日,盟国空军轰炸了罗马等城市,这就加速了墨索里尼下台的进程。7月24日,意大利法西斯党最高委员会举行会议,该党元老迪诺·格兰迪提出一项提案,要求恢复君主立完制度,把军队指挥权交还国王。经过激烈讨论,25日凌晨,通过了该项提案。25日下午5时,墨索里尼被召进王宫,国王宣布解除他的一切职务。不久,他被隔离软禁。国王任命前总参谋长巴多里奥组织新政府。

至此,墨索里尼在意大利21年的独裁统治宣告结束。

(二)意大利投降,投入同盟国一方

巴多里奥掌权后,立即宣布解散法西斯党,全国实行戒严。虽说战争尚未停止,但巴多里奥的密使已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与盟国代表就意大利政府投降问题进行秘密谈判。8月中旬,美、英两国首脑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会议,商定与意大利的停战条件,授权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接受意大利投降。

9月3日,在西西里岛的锡腊库扎附近举行受降仪式。同日,英国第8集团军强渡墨士拿海峡,向意大利南部进军。9月8日,双方宣布停战。29日,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的代表在《意大利投降书》上正式签字。

希特勒在意大利发生政变的当天,就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全部山口;同时,迅速集结8个师组成B  集团军,越过边境各山口,占领意大利北部领土,解除意军武装,并向意大利南部进军。与此同时,被拘禁的墨索里尼由德军党卫队救出,在希特勒扶植下,组成“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企图继续与盟国对抗。

10月13日,意大利巴多里奥政府退出法西斯轴心,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美国和苏联三国联合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墨索里尼的下台和意大利退出法西斯轴心,并对德国宣战,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实际上的解体,这是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一大胜利。从此,日本法西斯更加孤立无援了。

三、同盟国加强合作,进一步协调军事战略

1943年秋后,中国军队在中国战场消耗和钳制了大量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逐步开始了局部反攻;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和北非、地中海战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从全局看,战争的主动权已经从法西斯轴心国手中转入反法西斯的同盟国手里。然而,处于穷途末路的德、日法西斯军队尽管在退却中也仍要顽强抵抗,企图拖延战争时间,苟延残喘。

形势的变化,给同盟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首脑都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同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协调军事战略,加速击败法西斯轴心国,推动这场空前的世界大战早日结束,并就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一)莫斯科外长会议,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计划

1943年8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名打电报给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建议举行三国首脑会议。8月24日,斯大林复电表示,可先举行三国外长会议,以便为首脑会议作实际准备。

10月19日至30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维·莫洛托夫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会议,与会的还有一些高级军事参谋人员。会议的议题主要有:关于尽快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迫使德国东西两面作战,加速其灭亡问题;关于加速战争的结束及战后建立安全制度问题;关于建立盟国问磋商与战争有关的机构问题:经过讨论,会议发表了《会议公报》和4项《宣言》。公报指出,美、英、苏三国政府保证“在有关共同作战努力的一切问题上紧密合作”,并“一致认为在战争结束后期内继续目前在进行战争时的紧密协力和合作。”发表的4项《宣言》中,最重要的是《普遍安全宣言》。由于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四大同盟国家之一的国际地位受到了重视,被邀加入了这一《宣言》,由当时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傅秉常受权与三国外长一起在《宣言》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