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中国抗日战争史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360章

书籍名:《中国抗日战争史》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章节:第36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第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使日军对缅甸的统治瓦解,为缅甸人民的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大量的日军被拖在缅甸战场,减轻了东南亚人民抗日的压力。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也增强了东南亚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五章  1943年至抗战结束前的正面战场

  第一节  击退日军对常德地区的进攻

一、进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的形势

1943年春,苏联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开始了战略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反法西斯阵线的转折。5月13日,北非战场上最后部分德意法西斯军队向同盟军队投降。7月10日,美英联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8月16日占领全岛,并威胁意大利本土。这一形势加速了意大利统治集团的分裂,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赶下台。9月3日,意大利政府向同盟国投降。至此,欧洲法西斯阵线土崩瓦解,世界人民看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曙光。

太平洋战场的形势也朝着不利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方向发展。美军于1943年2月攻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从而转入战略反攻,迫使日军转入了战略防御。

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在中国人民持久抗战特别是敌后战场人民战争的有力打击下,受到很大消耗与削弱,其部队士气低落,厌战反战情绪日益增长,士兵投降自杀者日益增多,战斗力下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上的失利,以及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加剧了日本国内矛盾。

1943年4月和10月,东条英机内阁连续两次改组,内阁成员频繁易人,反映出日本统治阶级内部一些人对战争前途失去信心,政局不稳。同时战争经济也濒于破产。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激增,这就从内部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赖以进行侵略战争的基础。

日本侵略者,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改变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态势,阻止美军反攻,急欲尽快结束对华战争,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日军大本营制订了1943年度《对华作战指导计划》,并发布了《大陆命第757号命令》。规定中国派遣军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其占领区,首先力争蒙疆地方、山西省北部、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北部,以及上海、南京、杭州间地区迅速安定。在作战指导上,要求把日军分为守备部队和机动部队,井以伪军接替部分日军担任守备,以便抽出日军用于太平洋战场和在中国占领区内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同时,加强航空兵作战,摧毁中、美的空军基地。此外,还决定以由国内调来的1个旅和在华的部分独立混成旅为基础,扩编成5个师,以接替准备调出的5个师的防务。这样,敌中国派遣军所辖兵力仍有24个师、12个独立混成旅和13个航空兵中队,共60余万人。

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自1943年1月至7月,多次就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发表谈话。他指出:世界战争的形势已经有了根本的转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巨大胜利,美英盟军在北非的胜利,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国的6年艰苦抗战是这一根本转变的主要因素。现在法西斯侵略阵线已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同盟国已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今后的问题是彻底打垮法西斯。中共中央于1943年7月2日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以纪念抗日战争6周年的宣言形式,向国内外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继续坚持抗战的方针、政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坚决地认真地执行中央的政策,加强自己的责任心,发扬自己的创造力,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一切可能与一切努力和全国一切抗日党派、抗日人民团结一致,支持国民政府与蒋委员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1943年,在国际形势日益有利于中国抗战的情况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仍然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既抗日,又反共和“上山”、“观战”政策。乘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对内加紧反共,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同时,在“曲线救国”的幌子下,又有吴化文、孙殿英、庞炳勋、荣子恒等部共4万多人先后投敌,充当伪军,配合日军进攻。由于在华日军仍在全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正面战场作战的次数大大减少。

1943年内,除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反攻作战中取得一定胜利外,在国内正面战场上,仅在鄂西和常德地区进行了两次防御作战。

二、常德会战

(一)中日双方的作战企图、方针、部署

1943年秋,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军已被迫转为守势。在印缅战区,盟军也在计划反攻缅甸。日军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和印缅作战,牵制中国军队由四川、湘南调滇、印,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向日军大本营提出:“必须割断重庆同英美的关系,为此,除了付诸于武力,别无其它方法可寻”。日军杉山参谋总长认为,对中国采取攻势,“杀出一条血路是能最迅速地解决中国事变的唯一重要方策。”

1943年8月28日,日军中国派遣军制定了《1943年秋季以后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纲》,其作战方针为:“派遣军务确保现占领地区之安定。特别在华北方面,本年秋季,以实行有组织地歼灭共产党军队为目标,并以第11集团军及第13集团军的主力,分别实施常德和广德作战。于明年春季,以华北方面军及第11集团军实施打通平汉线作战。全面加强防空,以第3航空兵师配合地面作战外,迅速恢复和提高作战能力,以灵活的战术摧毁中国的航空兵作战力量。”《大纲》要求华中方面军的第11集团军对湖南常德发动进攻,作战企图是:“进攻常德附近,搜索并消灭中国军的主力,摧毁中国第6战区的根据地,削弱中国军继续抗战的企图,牵制可能调往云南的中国军兵力,以策应南洋方面的作战。”[〔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450页。]

日军大本营根据战场形势,同意其中国派遣军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日军认为:“湖南素有‘湖南丰收,四川饥馑’之称。而常德则是湖南省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与东部的长沙相对,为重庆军补给命脉所在。我军将该地占领,东南可监视长沙、衡阳,西方可顾及四川东部,成为足以威胁重庆的战略要冲。”[〔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459页。]

常德会战日军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指挥,调集第3、第13、第39、第58、第68、第116师等部,总兵力约10万人。

1943年夏,日军第11军实施鄂西会战后,已进至江陵、监利间长江右(西)岸宛市、石首、华容之线,对洞庭湖西侧地区构成威胁。1943年10月,日军第11集团军以湘北、鄂西的第40、第13师,集结华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区,并从安庆、九江、南昌等地区调第39、第3、第116、第68师,分别集结于江陵、郝穴、石首、监利等地区,并在监利、沙市问江面,泊集舰船30余艘,滨湖河议泊集汽艇300余艘,民船千余艘。在武汉地区集中飞机约50余架。于10月31日完成作战准备。

中国第5、第6、第9战区,于1943年夏鄂西会战中止后,与武汉方面军日军形成对峙状态。此际,国民政府先后由第6、第9两战区抽出兵力转移于云南及印度,准备打通中印公路。迄至1943年9月,日军开始频繁调动,第6战区根据情报,判断敌企图对本战区发动进攻。立即修订防御计划。规定作战方针是:“以巩卫陪都为目的,兵力重点配置于石牌、廓河两要塞,先以第一线兵团依纵深据点逐次打击敌军,最后固守常德、石门、渔洋关、资丘、石牌、廓河等地区,再以第二线兵团,协同第一线兵团对敌实施机动作战,歼灭进攻之敌。”

常德会战中国第6战区第10、第26、第29、第33集团军,江防军及王耀武兵团,第9战区李玉堂兵团、欧震兵团,总共30个师约20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于1943年10月10日完成常德会战计划的策定后,于月底完成作战准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并于10月27日,电令中国空军对岳阳、沙市地区集结的日军进行轰炸,并致函第14航空队,准备配合常德会战。

中国军队常德会战的部署是:

第6战区以第10集团军之第79军及66军一部,守备宜都、松滋、新江口(不含)之线;

江防军以第30、第18、第86军守备石牌要塞、宜都(不含)、榮家店、玉山各附近地区;

第29集团军以第44、第73军守备甘家厂、宫墙、南县之线;

第6战区直辖部队第87军、第94军集结于秀山、建始地区;

军事委员会直辖第74军及其所属第51、第57、第58师,集结于常德、桃源地区待命。

(二)战役经过及影响

1943年11月2日,日军第11军发动常德作战,开始向第6战区第10集团军、第29集团军防御的一线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日军第39、第13师、宫胁支队、佐佐木支队、第3师,从沙市、石首地区向西渡江,对第10集团军防御(2个军计5个师)的仁和坪、暖水街、桐子溪、公安、石门等地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