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拿破仑时代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拿破仑时代

第44章

书籍名:《拿破仑时代》    作者:[法]乔治·勒费弗尔
    《拿破仑时代》章节:第4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尊敬的联邦总理先生,我们认为这是使德国人民和自

由世界得到最大限度安全的唯一可行的道路,而且它同时

还给我们开拓了在我们的时代实现德国人民最重要的民

族政治目标、即在自由中重新统一德国的道路。”

奥伦豪尔向阿登纳再次明确表态:他和他的议会党团拒绝同意当前的条

约文本,主张“在国际基础上举行新的谈判”,以“建立一个在共同安全体

系范围的所有自由国家的合作共同体”。

这确实是两条道路的选择,阿登纳对说服奥伦豪尔失望了,他确信要成

立一个像奥伦豪尔所要求的所有自由国家的合作共同体,将要花费许多年的

时间,在目前却决不可能实现,因为进行这种划分国家群的谈判就会使联合

国分裂成“自由国家”与“非自由国家”两个部分,这也许意味着联合国的

垮台,没有一个国家敢于为德国承担这个风险,包括美国在内。

1  月16  日,阿登纳以联邦政府的立场给奥伦豪尔写了一封回信,回答了

社会民主党所提出的问题:

“关于决定对德国人民的未来具有这样根本意义的

问题——像条约所反映的那样——乃是一个政治问题,而

不是司法行政问题。联邦政府对联邦宪法法院竟然受理这

些问题感到遗憾,因为这样做,联邦宪法法院就承担了德

国人民生死存亡的责任,这是一种应该属于主管政治机关

的责任。因此,对联邦政府来说,没有必要自愿地服从一

种评定意见,从而规避自己的责任,并将责任推卸于与此

事无关的机关。总的说来是否允许提出这种评定意见,我

不作结论。您自己同德国社会民主党方面的另几次讲话相

一致,在1952  年10  月7  日给联邦宪法法院的函件中也明

确表示,法律上不容许这样一种评定意见。此外,即使政

府、联合执政党和反对党服从这样一种评定意见,也可能

其他机关再次向联邦宪法法院提出上诉。联邦政府认为,

在这个德国人民命运攸关的问题上,联邦宪法法院的决定

只有获得普遍的法律效力时,才能具有它的意义。

..

我还想概括地谈谈下面这些情况。西方世界对批准这

些条约重视到何等程度,正巧在最近几个星期中变得一清

二楚了。我可以提出美利坚合众国下一届总统艾森豪威尔

给李奇微将军和我的电报以及法国总理梅耶的声明在华

盛顿所引起的反应。我们也不应忽视,对联邦共和国来

说,拒绝这些条约将意味着继续保留占领法规。至于在盟

国让联邦共和国自己决定自己事务的这种努力失败之

后,它们今后在联邦共和国将以什么形式行使占领法规,

那就完全不敢说了。

您认为缔结条约会加深德国在自由中重新统一的困

难——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我认为您的这种见解是

完全不恰当的。我相反地确信,没有西方国家的援助,德

国要在自由中实现重新统一是不可能的,而西方国家在这

种条约中已经明确地承诺了这种援助。您的建议没有为在

丧失这种援助时具有同等价值的弥补办法。

如果您反对自由欧洲分裂,那么,我相信可以把这一

点理解为您在原则上是主张欧洲联合的。我也想和您在这

一方面取得一致认识:无论如何联邦共和国应该避免一切

足以阻碍这一联合的行动,而这些条约正是达到这一联合

的一个重要步骤——尽管还遗留着许多事情要做。此外,

正好这几天,丹麦社会主义党议员雅各布森、英国工党议

员罗本斯和英国保守党议员朗登在斯特拉斯堡以十分坚

决的态度表示拥护欧洲一体化,并对欧洲一体化表现出完

全的同情。

您坦率地向我说明了您对联邦共和国在德国当前危

急情况下应走的道路的看法。我仔细研究了您的建议,并

且同样坦率地对您作出了答复。今后还将存在意见分歧,

特别是在联邦共和国所执行的对外政策方面。但是在对外

政策的目的上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一点使我有理

由表示希望,我们需要尽速继续进行会谈,不会是没有收

获的。



最崇高的敬意

您忠实的

阿登纳(签字)”

与社民党协调立场的希望破灭了。阿登纳一如既往,决心使条约文本尽

快得到批准。他不愿让自己被任何事情引离这个目标。

1953  年1  月初,法国政府走马换将。阿登纳的朋友,罗贝尔·舒曼,不

再担任外交部长,改换为由乔治·皮杜尔继任。新政府不再不遗余力推动法

德和解政策与欧洲一体化。新总理雷纳·梅耶在他的就职声明中宣布,他不

能同意目前形式的欧洲防务集团条约。梅耶要求修改草约,以使法国对德国

保持较大的安全。实现欧洲防务集团的机会开始减少。防务一体化笼上了一

层阴云。

1953  年3  月8  日,联邦宪法法院终于就联邦政府的上诉提议作出判决,

判决结果有利于联邦政府。

3  月19  日,联邦政府得以在德国联邦议院开始条约的三读。在阿登纳多

方努力下,两条约终于得到今人信服的多数赞成。

5  月15  日,联邦参议院对这些条约进行表决,结果以27  票对15  票通过

条约。

1953  年9  月6  日,联邦德国进行了第二届联邦议院的选举。选举结果对

阿登纳大大有利,基民盟一基社盟获得绝对多数,社民党的票数被压低到三

分之一以下。这样一来联邦政府可以提请联邦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一项

“有关基本法疑问的解释说明”的法令,从而一劳永逸地结束这些条约是否

符合宪法规定的争论。这项法令明确地规定了包括兵役和民防在内的防务都

属于联邦的主管权限。

1954  年3  月28  日.联邦总统豪斯签署了德国条约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

的条约文本。

“一场危机发生了”

不论什么时候,真正的抉择余地就是欧洲的衰微。

——《阿登纳回忆录》(一)

由于各种争议颇费时日,阿登纳直至1954  年3  月才完成了批准条约的手

续。这引起了其他缔约国,尤其是法国的不安。只要对德国联邦议院能否赞

同这些条约存疑,可以理解法国各届政府就难以将这些条约提交国民议会讨

论。因为没有德国的率先同意,这些条约本身只能是一纸空文。既然如此,

法国政府又何苦冒着风险,将这些很成问题的条约提交国民议会去辩论呢!

法国政府与议会的关系是微妙的。第四共和国权力的核心在议会,政府必须

对议会中多数派负责,而议会中却党派林立,观点立场各异,内阁更换频繁

是第四共和国的政治特征,历届法国政府都没有勇气将这些条约交国民议会

讨论,这将很有可能导致内阁倒台。从1953  年春天起,法国政府就不能肯定

能获得支持批准条约的多数票了,因而法国的疑虑也越来越重。

阿登纳感到担心,美国人也感到同样的担心,因为重新武装德国的要求

是美国率先提出来的,也是美国为确保西欧的全球战略的需要。艾森豪威尔

1953  年就任总统后,派出国务卿杜勒斯到西欧各国去游说,重点对象是法

国。美国将法国议会能否批准条约看作是欧洲防务集团能否实现的关键,杜

勒斯威胁法国:如果法国人不愿成立欧洲军的话,美国将重新考虑它是否要

参加欧洲防务。这种压力反而在法国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让法国人感到欧

洲防务共同体显得是从外部被人所强加的,于是对批准条约的疑虑也就越来

越大。

不久,法国新外长皮杜尔将法国政府的疑虑公开挑明。皮杜尔呼吁人们

警惕任何“把欧洲孤立起来”的动向,他担心西德重新武装后美国和英国都

会从大陆“脱身”,从而使法国在防务上受制于西德。皮杜尔说,至少在西

德获得武装之前,美国和英国必须向西欧国家的“超国家机构”提供防范德

国再起的“平衡力”和“保证”;美国必须承诺,拟议中的欧洲防务集团存

在多久,北约组织也应该存在多久。因为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的有效期是50

年,而北约的有效期是20  年。

为打消法国的疑虑,美国和英国先后作出决不会离开欧洲大陆的保证。

1953  年12  月,杜勒斯和艾森豪威尔先后表示,美国1954  年对西欧援助的一

半是给欧洲防务集团的,其前提是这个集团必须在1954  年新年前后建立起

来。英国在1954  年4  月与西欧大陆六国签订了协定,重申英国对欧洲防务承

担的义务。美国也宣布,它将保证它在欧洲的武装部队(其中包括驻德部队)

“需要呆多久就呆多久”,杜勒斯在与法国政府的会谈中也重提美国将为欧

洲防务集团承担责任,但在同时,美国强调这一保证将以法国批准欧洲防务

集团为先决条件。

这些保证并没有能使法国感到安心。法国政府仍然一直举棋不定。

继1953  年3  月联邦德国批准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后,尽管经过很艰难的议

会辩论,法国的伙伴们都先后批准了这个条约。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条约通过时都获绝大多数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