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拿破仑时代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拿破仑时代

第76章

书籍名:《拿破仑时代》    作者:[法]乔治·勒费弗尔
    《拿破仑时代》章节:第7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此后召开了日内瓦首脑会议,西方国家开始承认中欧地区但持的现状。

这一切使得阿登纳的政策处于某种尴尬的情形:他想从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出

发,对原有政策作出某些适应性的调整,但西方国家对他的要求却太高;西

方希望他像他们一样承认中欧现状,但是德国人却不能这么炔就接受国家彻

底分裂的事实。这样一来,阿登纳虽然感受到国际形势的变化,但他的思维

仍然不能突破旧观念的制约,公众舆论对政府在对待德国问题上软弱元力的

批评始终牵制着他,所以在考虑德苏关系时,阿登纳始终没能跳出解决德国

问题的框架。

看看阿登纳对苏联政治现实的分析就可以明白他处理德苏关系的立场。

德苏建交后,阿登纳列举了四个现实作为处理联邦政府同莫斯科关系的出发

点:

其一,苏联存在着经常性的潜在的威胁。自1945  年以来。苏联一直保持

着500  万左右的武装部队,其中有22  个师驻扎在德国苏占区(东德)内,这

些师拥有大约7,500  辆现代化坦克。此外,苏联还拥有强大的空军、潜艇舰

队以及致命的原子武器等。

其二,尽管呼吁缓和,但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并没有放弃他们使全球布尔

什维克化的信念和使命,他们在许多公开讲话中一一承认了这种信念。

其三,苏联有侵占别国的历史。只要看一看地图和历史书籍,就可以发

现苏联1939  年的边界和今天的边界完全不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于1940  年并入了苏联版图,战后苏联又取得了芬兰、波兰、罗马尼亚、捷克

斯洛伐克和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苏联继续不断地向西部推进。哪里有苏联

部队驻扎.哪里就建立起共产党的政府。

其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之后,苏联的势力范围不再扩大,这也是

一个现实。这证明北约组织的建立对遏制苏联的侵略扩张是有效的。柏林本

该于1948  年陷落的,但1949  年5  月,在北约组织成立一个月之后,苏联人

就解除了对柏林的封锁。阿登纳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偶然事件。联邦德

国和欧洲在平安无事的情况下重建,应该归功于北约组织的保护伞。

这些对于理解阿登纳1955  年后处理对苏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1956  年9

月,阿登纳向四个战胜国,也包括苏联,送交了一份有关德国重新统一问题

的备忘录。西方三国支持了阿登纳的立场。苏联方面在10  月22  日的复照中

拒绝了阿登纳提出的将重新统一与欧洲安全联系起来的观点,重新强调存在

两个德国的现实,同时认为重新统一应是两个德国之间的事。由于在德国问

题上的分歧,建交后的德苏关系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冻结起来。联邦德

国方面对苏联第一任驻德大使瓦列里安·亚历山德罗维奇·佐林也采取冷遇。

佐林到波恩未满一年就被召回国,毫无建树。

在阿登纳看来,能够促进同苏联人缓和的因素远远还没有到来。1957  年

3—9  月的伦敦裁军谈判为他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尽管东西方都作出了努力,

但双方的矛盾依旧无法克服。9  月6  日,伦敦裁军谈判无果而终,对阿登纳

来说,与其说是失望,不如说是高兴,这又是苏联人没有解决问题诚意的充

分论据。而且,在西方仍然沉浸在对伦敦打击的纷纷议论之中时,紧接着,

苏联人再次给了他们当头棒。1957  年10  月4  日,整个西方世界就像受到震

荡那样被惊醒:苏联成功地发射了它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阿登纳怀着接

受“天赐的礼物”的心情接受这个事实。他说,没有它(人造卫星),自由

世界可能继续处于半昏迷状态中。

同阿登纳强硬的对苏态度相比较,苏联人在对待联邦德国时,显得温和

并主动一些。1955  年德国两部分分别加入北约和华约之后,苏联对德政策的

核心便已放到使两个德国合法化固定下来的问题上了。1956  年7  月,莫斯科

在撤回佐林大使之后,换来了经验丰富的驻奥地利前任大使安德烈·安德烈

耶维奇·斯米尔诺夫。斯米尔诺夫称得上是一个德国通,由于他的努力,莫

斯科驻波恩大使馆的工作日益活跃起来。斯米尔诺夫也频频向阿登纳表示莫

斯科愿同联邦政府善意地接近。

从1957  年2  月开始,莫斯科频频向波恩摇晃橄榄枝。2  月7  日,刚从莫

斯科归来的斯米尔诺夫受苏联政府的委托来拜访阿登纳,转交了苏联部长会

议主席布尔加宁致联邦总理的私人信件,并转达了苏联政府进一步发展德苏

关系的愿望。阿登纳给斯米尔诺夫的回应是:收到布尔加宁的信他十分高兴,

他认为双方完全有可能进行一次有成效的、坦率的会谈;但遗憾的是,世界

政治形势表明,在各国人民之间很少存在着信任;现在对德苏两国最重要的

事情,就是建立和巩固这种信任。

真正使阿登纳拒绝布尔加宁的是苏联在德国统一问题上毫无回旋余地的

立场,因为布尔加宁在信中强调:

“只要企图回避存在两个德国的这个事实,德国统一事业就将不会取得

进展。事实越来越清楚地证明:只有通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的接近,才能找到解决德国问题的办法。同样清楚的是,西德的重新军

国主义化、限制德国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对毗邻德国的爱好自由国家推行不

友好政策的方针,都不会促进德国的统一。”

阿登纳也注意到在布尔加宁信中也透出许多比以往进步得多的观点,比

如,布尔加宁建议两国在贸易方面改善关系,缔结“一项关于文化、科技合

作的协定以及领事协定”等等。布尔加宁甚至说,领事协定将规定双方有权

保护它们的公民,这会有利于解决有关德国公民遣返问题。只要与苏联人打

交道不影响联邦德国与欧美的关系,阿登纳还是愿意与苏联方面加深接触,

因为有关德国的问题必须通过与苏联的谈判才能解决,发展双边关系对联邦

德国来讲是有利的。

1957  年2  月27  日,阿登纳给布尔加宁回了一封信,表示联邦政府愿意

通过外交途径举行关于扩大贸易关系的谈判,并讨论科技合作的问题。不过,

阿登纳把苏联人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和在苏的德国人的遣返问题作为严

重障碍提出。他着重强调指出苏联应对德国统一负有责任。他说:

“您,部长会议主席先生和总书记赫鲁晓夫先生,在莫斯科谈判时明确

地承认,苏联作为占领国,有义务同西方三个国家一起重新恢复德国的统一。

这就是苏联的义务。如果要使我们所希望的德苏合作充分发挥作用,以有利

于两国人民以及欧洲和世界和平,苏联就必须履行这一义务..您和您的政

府同意在全德自由选举的基础上立即统一德国两个部分,除了以此能够证明

你们真正尊重民族自决权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更有助于德苏关系,有助于欧

洲和世界和平了..”

战俘遣返是1955  年阿登纳访苏时达成的君子协定,遣返工作本应依照法

律规定进行,而苏联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平民释放。阿登纳请求布尔

加宁在这一点上履行他在莫斯科时作出的承诺。

此后,阿登纳和布尔加宁又交换了两次信件,双方在重新统一德国问题

的立场上都不肯作出让步。阿登纳本着在波恩和莫斯科之间创造良好气氛的

愿望,同意与苏就发展贸易、从苏联遣返德国公民以及缔结领事权的条约进

行谈判。谈判旋即于1957  年7  月23  日起在莫斯科开始。与此同时,阿登纳

更急切关注伦敦裁军谈判以及谈判失败后世界形势的变化,他把握的尺度

是,决不能让德苏谈判影响到东西方裁军进程,并给苏联人造成自由世界内

部不团结的印象,他不时把谈判的进展通知美国和其他的西方盟友。因而,

德苏谈判的进展也是可想而知。

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再次给西方敲了警钟,也弥合了美国白宫与国务

院以及美国同西方盟国间的分歧。人造卫星的率先发射表明苏联在发展洲际

导弹方面领先于美国,由此也就产生了苏联可以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可能。阿

登纳和杜勒斯的警告不幸而言中。艾森豪威尔总统决心加强西方防务力量。

一年一度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会议将于12  月在巴黎举行,艾森豪威尔

决定把这次原本是外长和国防部长级的年会,改为首脑级的,他宣布他将亲

自出席。11  月,美国国务卿壮勒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也宣布美国准备在

核领域满足他们的北约组织伙伴的需要。美国的反应令阿登纳很高兴,他特

意在会议进行前先到巴黎,与法国盖伊阿政府就把北约改革成为一个“具有

充分效力、军事上有威力的权力组织”全面协调立场。在这样团结一致的气

氛中,  1957  年12  月召开的北约理事会巴黎会议取得令阿登纳颇为振奋的

结果。为了加强欧洲前线防御力量,美国答应西欧盟友用最先进的中程导弹

和发射基地来装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于这一措施,北约的力量将大为加

强,这样,联邦德国也就可以实现在北大西洋公约统一指挥下的原子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