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拿破仑时代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拿破仑时代

第148章

书籍名:《拿破仑时代》    作者:[法]乔治·勒费弗尔
    《拿破仑时代》章节:第148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他有瑞士团和波兰

团,1803  年组织了汉诺威团和爱尔兰团,1805  年又创建了两个“外籍”团。

这些外籍部队与日俱增。最后帝国军队包括有属国和盟国的部队:1805  年以

后有意大利人、荷兰人和南德意志人。他们的数量增加得如此之多,以至在

1812  年法国本土上的法国人在帝国军队中只占少数。

正是这个制度的成功暴露了某些随之而来的弱点。随着战场的增加,拿

破仑如不能亲临现场就往往暴露出:他的将领中很少有人能独当一面,统帅

全军。内依、乌迪诺和苏尔特在独立指挥作战时表现庸碌无能。人们认为,

拿破仑要对这种庸碌无能负责,因为他剥夺了这些司令官所有的主动权。这

是没有根据的指责。虽然如同所有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一样,他独自指挥战争

全局不和别人共同商量,然而在选择具体作战方法上,他还是留给他的将军

们相当大的活动余地的。只是他在选拔高级将领时,没有使他们具备应付大

规模战争的必要训练。另一方面,扩大征服地使交通线随之延长,并需不断

分兵占领新征服的领土,这就又构成了另一个弱点。由于拿破仑总是想用决

定性的打击一举结束战争,所以军队缺乏后备力量。除了提前征募下年度适

龄新兵之外,没有其它办法补足军队兵员;只有依靠盟国甚至最靠不住的属

国的军队,才有足够兵力驻防所占领的土地;在前线,精锐部队的战士不断

地减少。以共和三年牧月28  日(1795  年6  月16  日)法律为基础、根据共和

八年宪法规定所重建的国民自卫军本来是能够为国防军提供兵员的。但到

1805  年,它只是存在于纸上;9  月24  日,皇帝命令重新组织国民自卫军,

他自己保留选派军官的权力;但在事实上,他只不过是组织了精锐的连队和

仪仗队而已。后来,他部分地动员了国民自卫军,例如用在保卫沿海区域;

不过直到1812  年,他没有把国民自卫军同他的军事制度紧密地联系起来。

1805  年还没有出现令人不安的征兆。拿破仑在布伦大营命名的帝国“大

军”,于8  月26  日开始向德意志进军。它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将

近四分之一的士兵在法国革命期间参加过所有的战争,另外的四分之一左右

参加过1800  年战役,而其余的人是在执政府时期入伍的,他们有充分的时

间和老兵们完全融合起来。各级军官几乎都亲身经历过战斗,然而他们年岁

太大:九十名校官超过了五十岁,有些超过了六十岁。另一方面,高级军官

很年轻,作风泼辣。这支军队只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就把“大帝国”的疆界扩

张到了涅曼河畔。

二、战争准备

在旧制度之下,战争总是在毫无准备之下进行的。一旦战争爆发,就必

须征募官兵。变为大承包商的军需供应商不问贵贱地购买货物,充塞他们的

仓库,囤积装备。他们敲诈国王,而他们的代理人吸尽士兵的骨髓。政府力

图建立监督制度,但是军需官却没有职业良心,足以抵制腐蚀。这种弊端的

显而易见的原因似乎是由于财政匮乏的结果;而深刻的原因则是国家的经济

情况,经济还十分薄弱,以至不能支撑现代的战争,也不足以维持一个廉洁

的、胜任的官僚机构。这样,王政下的政策总是超出它力所能及的范围。同

样不得不仓猝作战的山岳派做过非凡的努力,以便废除私人承包商,使供应

业务国有化,并且要求公务人员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热月9  日政变之后,

共和国处境与王政时期不相上下。在拿破仑统治时期一仍其旧,而由于军队

数量剧增和战争旷日持久,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象雅各宾派一样,拿破仑非常厌恶军需供应商;并且同他们一样,在缺

乏足够金钱和人员的情况下被迫仓促行事,但由于他依靠的是新贵名流,他

就不能诉诸雅各宾派的做法。正象他为了充实国库被迫求助于金融家一样,

他现在要维持军队也不得不求助于这些人。1805  年,范勒尔贝格等人保证为

国内军队提供粮秣;战争爆发后,某些公司负责专营面包、肉类、饲料、医

院和所有运输设施,包括大炮的运输设备,所有这些经营都可获得一定的保

证利润。共和九年,创立了一个炮队运输营,只有近卫军才拥有自己的行李

辎重队。拿破仑做了很大的努力来厉行账目核实。共和十年,把军队的行政

管理部门组成军政部,由德让领导。军队的财政机构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早在共和八年,核实军队数字的任务就不再由军需官负责,而改交给叫作审

核员的官员专门负责。前者与后者都对帝国大军的兵站总监维尔曼齐负责,

1806  年达律接替了他。皇帝非常喜欢亲自清查名目繁多的账目和发现账目错

误。虽然他查对收支账目只能偶尔发现没有落账的交易和不正当的支付。但

战争时期匆促任用的军需官依然营私舞弊,民愤很大。拿破仑于1808  年5

月18  日写道:“他们叫我给已死的士兵发饷”,况且,他从未能防止他的

将军们征收强制捐献以饱私囊。

1805  年,拿破仑已拥有将近四十万步兵,但是在和平时期他不能适当地

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普通士兵每天得到五苏,但是国家仅仅配给他们

一份口粮,在战争时期配给一份肉。即使是这一点微薄的军饷也不能按时发

给。就在1805  年出征的前夕,拿破仑注意到士兵的“军饷不足”;1806  年

底军饷拖欠了五个月。由于经费缺乏就不可能储备食品、鞋、军服以及进行

战役所需要的运输工具。拿破仑只得先注意武器和弹药。1800  年,他曾说明

需要贮备三百万支滑膛枪,但他从未获得这么多的枪枝,而且这个数字本已

超过了国家的生产能力。到1805  年,只制造了十四万六千支滑膛枪,据估

计,仅一次战役中的损失就相当于这个数字。炮兵部队就更加供应不上,大

炮的损失只有靠夺取敌人的军械库来弥补。如果说弹药的供应没有引起严重

问题的话,那是因为节省使用弹药的缘故;在耶拿,第四军团仅仅发射了一

千四百发炮弹。至于军马一直是供不应求,尽管拿破仑特别关心此事。由于

法国不能保证足够的马匹,不足的部分都从被征服的国家补充。

至于其它东西——食品、鞋、服装,原则上应是以战养战。贝尔蒂埃在

1805  年10  月11  日给马尔蒙的信中写道:“在皇帝发动的大举进攻的战争中,

仓库是不存在的,军队要在入侵的国家中获得给养就全靠军团的总司令

了。”人们会争辩说,在作战前夕,拿破仑非常努力布置给他的士兵烘制面

包和饼干,分发鞋子。但是,首先是为时太晚,再则他的命令也没有全部贯

彻。1805  年,许多士兵只穿着一双鞋就渡过了来因河,而1806  年许多人身

无大衣就开赴耶拿;至于面包,他们能够得到多少就带多少。拿破仑的战争

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迅速行军为基础的,这种战争体系适应财政拮据的情

况:以他所拥有的运输工具而论,即使有更多给养也赶不上军队的需要。士

兵出征时装备很差,因为拿破仑每次作战时都指望速战速决。这种速战速决

的胜利成为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因为后方没有准备人力物力支援战争;如果

军队被迫退却,或者敌人顽强抵抗,甚至敌军在投降之前来得及实行破坏的

话,法国军队就会只因弹尽粮绝而遭覆灭。

当战争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时,它总是以牺牲士兵为代价的。象达武

这样煞费苦心按时为连续行军的部队筹办军需品的将军是寥寥无几的。士兵

通常从居民那里掠夺他们所找到的一切;但是由于队伍接连不断通过,因而

后来的就一无所获。士兵们忍饥挨饿,有时浑身湿透,往往睡眠不足,要么

饿得要死,要么酩酊大醉,因而他们便落得疾病缠身。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健

康。医务工作依旧处于极其受忽视的状况。虽然国民公会征召内外科医生入

伍充当军医官,但是督政府出于经济原因决定在和平时期立即把他们遣散,

而拿破仑也一仍其旧。除了象拉雷、佩尔西、科斯特这样杰出的军医首长之

外,医务人员比庸碌无能更低一筹。他们只使用简陋不堪的医疗设备,从当

地居民中征用必需品并招募他们做护士,就这样建立起野战医院和临时医

院。这简直是人间地狱,佩尔西在他的日记中描绘了这个地狱中的恐怖景

象:医院里极端痛苦的炮弹重伤病员、不用麻醉药的截肢、坏疽与溃烂,难

以形容的污秽、疥癣、虱子以及斑疹伤寒。拿破仑绝对禁止把伤员运回遥远

的后方,特别是不允许运回法国;由于缺乏卫生设施他们会在途中死掉的。

当时的死亡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用令人毛骨悚然的措辞描绘的,这是可

以理解的。泰恩还是一再说,在执政府和帝国时期有一百七十万人死亡,而

这个数字还只限于从1789  年的疆界范围内征募的人。可是,既然从在这疆

土范围内征募的士兵总数从未超过这个数字,那就是说全体官兵有去无回,

更不必说被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