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蒙古帝国史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蒙古帝国史

第13章

书籍名:《蒙古帝国史》    作者:[法]雷纳·格鲁塞
    《蒙古帝国史》章节:第13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岁,都不如生在1161—1162  年之间合理。

    《元史》记载,太诅(成吉思汗)殁时66  岁,既然《元史》是根据实录,  则帝王崩殁时之岁数必是切实可靠的。不过66  岁是虚年(阴历计算并加积闰之年),所以拉施特说,照中国人计算应扣去两年三个月才为实在年龄,又以成古思汗生在猪年,故记载成吉思汗生在1155  年(乙亥)。

    上列案语写完之后,在本年六月报载外蒙古人民共和同已决定成吉思汗生在1162  年。

    今年1962  年为八百周年纪念。[15]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幼年、艰苦的岁月

    但是这个寡妇和她的孤儿们的处境不久就变得恶化了。也速该在未死之前,凭着他个人的威望,应该是曾把若干同种的氏族团结在乞牙惕系[1]的周围,置于共权力之下。一旦他死去,由于他的成功所引起的嫉妒现在就要尽情发泄了。尤其是奉亦赤兀惕人,希图恢复他们当他们的首领俺巴孩拥有蒙古汗称号时候所一度享有的统治权。①这是在一个春天,俺巴孩的两个寡妇,斡儿伯和莎合台两位哈敦②举行祭把祖先的典礼。也速该的寡妇诃额仑也来坐在首领们当中[2],但是在分祭肉的时候,没有分给诃额仑应得的一份。她试行恐吓他们说:“也速该是死了,但是你们以为他的儿子们就长不大了吗?为什么只分给我剩下的祭肉呢?你们不请我来,不通知我,你们是不是要起营[并将我抛下〕呢?……”但是。

    斡儿伯和莎合台执行泰亦赤兀惕氏族的把她驱逐出去的决议,她们说:  “我们起营,将他们母子抛下!”[3]不幸的妇人这样就只能尽她自己的力量来寻找所能找到的生活资料这种没有人道的语言竞被执行。破晓时候,泰亦赤兀惕氏族的两个首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4]和脱朵延吉儿帖果真卷起营盘,抛下了这个寡妇和她的几个年幼孤儿。晃豁坛族的察刺合埃不罕老人对于也速该的一家有深厚情谊,他力图劝告泰亦赤兀惕氏的首领们再作考虑。但是这些人在盛怒之下,在他背脊上刺了一枪,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在他临终之际,年轻的帖木真来看望他,和他永诀,含泪而别。这个年方九岁的儿童已经在铁一般的社会中学习生活。

    诃额仑——蒙古史诗称为“诃额仑母亲”(月伦—额客)——其勇气令人钦佩。她骑马持纛,即氏族的旗帜,命令部下武装起来,追赶那些离弃她而去的人们。[5]她迫上了他们,向他们呼吁,然而未能使他们重新归附。拉施特告诉我们,一些到了最后还忠于诃额仑的人曾和泰亦赤兀惕人的殿后部队相遇,面面相对,摆开战阵开始放箭,这位波斯历史家以为是在这个时候,年迈的察刺合—额不干受到致命的童伤(箭入项部)。

    “诃额仑母亲”于是孤独地和她的五个年幼的孩子,以及次奏所生的两个孩子和几个仆从留下。她陷入极端困苦之中,避居到斡难河发源地附近的不儿罕山,即现今肯特山一带,“为了养活儿子们,她被迫掘草根、拾果子和野韭之属度日。就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儿子们长大成人。”口传故事以夸张口吻补充说,即使在艰难困苦中,在他们前额上仍带有其氏族的高贵气概。他们在被放弃和无法纪的生活中经受磨炼。“为了奉养母亲,他们用钓钩和网在斡难河里面捕鱼。”

    然而这样成长起来的野蛮少年,在他们的性情里很快就反映出野蛮气质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如上所述,也速该的诸子,分为正妻诃额仑夫人所生的:  帖木真、拙赤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和其他妻子所生的: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在这两伙人之间,斗争不久就爆发了。

    ①  拉施特说,泰亦赤兀惕人是森林狩猎的部落(蒙古语,槐因亦儿坚),而游牧于斡难河和客鲁涟河之滨的也速该,属于草原畜收人。(别列津译,“本传”,第91  页)

    ②  这里用“哈敦”(qatoun),这个称号是对妇人的一般尊称,或译为“可敦”。——译者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秘史》以质朴和粗野的方式详述这个事件的经过,此事发生在荒寒背景之中,令人联想到某些俄国小说家所描写的西伯利亚生活场景。有一天,帖木真、哈撒儿、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前三人应该是已经长大了)在河边钓鱼。帖木真钓到金色鱼一尾,被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夺去。帖木真和哈撒儿回到帐幕把这件事向他们的母亲申诉。诃额仑是一个深明事理的妇人,她知道在这一小撮目无法纪的少年里面,任何分裂都要造成严重的后果,她替不是自己所生的儿子辩护:“我们除了影子之外没有伴侣,我们受泰亦赤兀惕人的这么多迫害还不能报复,你们还彼此不和么,”但是帖木真又提出其他控诉: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还夺去了他所射的一只云雀:“似这般啊,一处怎生过?”①  他和哈撒儿掀开作为帐幕门户的毡子,满怀怨恨而出。

    别克帖儿坐在一座小山上看守马匹吃草。和美国西部小说里面所说的两个年青的红种人一样,帖木真和哈撒儿拟定了计划。帖木真隐身在别克帖儿的背后冲向前,哈撒儿从小山前面挺进。别克帖儿看到他们前来时,已经太晚了。帖木真和哈撒儿已经抽箭要射他。他试行使他们回心转意,说:“与其自相残杀,何不报泰亦赤兀惕人的仇恨……”但是无效。看到他们无动于衷,别克帖儿于是做最后的劝告说:“好吧,杀死我,但是饶恕我的幼弟别勒古台!”蒙古传说中继续叙说,他坐下来等候一死。帖木真和哈撒儿残忍地射死了他。②

    帖木真杀死了他兄弟里面唯一敢于反抗他的人,在他年纪轻轻时候已经成为他这一族系的首领。①

    当这两个少年杀死别克帖儿之后回到帐幕时,诃额仑看见他们脸上的表情,猜透了一切。她在这里所说的一段话[7],《秘史》用饶有风韵的词句来表达:②“杀人凶手啊!帖木真,在你初生时,手里握着黑血般的石块……。你们象吃胞衣的狗;象跳涧的猛兽;象怒吼的狮子③;象吃生食的蟒蛇;象逐影飞腾的海青;象噤声吞物的大鱼;象咬驼羔后腿的疯骆驼;象在风雨中觅食的狼;④象逐不出儿子而把儿子吃了的鸳鸯;象保护窝巢的豺狼;象猛攫食物的猛虎;象妄动乱冲的猛兽。我们除了影子之外无伙伴;⑤尾巴之外无鞭子。泰亦赤兀惕人加予我们的苦难是难以忍受的,应该首先向他们复仇。”蒙古史诗就是这样歌唱着河额仑母亲如何引证着陈言古语,责备她儿子们的残杀行为。

    第二节  成吉思汗为泰亦赤兀惕人所俘

    ①  这一段引语,照《元朝秘史》原文引入。——译者

    ②  《秘史》,第76—77  节。《萨囊彻辰书》,节录,第65  页。

    ①  依照别克帖儿的临终前请求,帖木真此后对别勒古台丝毫没有仇恨,而别勒古台也终身对帖木真绝对忠诚。

    ②  这一段引语,诃额仑所说的话,参照《元朝秘史》原文引人。——译者

    ③  (满洲的)老虎当然在蒙古人中比较狮子熟悉,蒙古没有狮子,仅有传说。但是这两种兽在这里都说到(海涅土泽,第37—39  页)。

    ④  节引《秘史》,但在译本上是有异同的。据《萨囊彻辰书》(第65  页),诃额仑还将帖木真和哈撒儿比“狠吃他自己的羔儿,海青冲他自己的影子”。

    ⑤  “你们没有那可儿(nokud)。”单数为nokor  或nokur。(格鲁塞此注的意思指“伙伴”这一词即指那可儿。那可儿是蒙古贵族们的战士和亲信,见上第一章第八节。——译者)51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泰亦赤兀惕人的确还是非常可怕的。在上述兄弟互相残杀事件过去后不久,泰亦赤兀惕人的首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忧虑帖木真以及其他也速该的儿子们自从和他们的母亲一同被抛弃之后,现在变得怎么样了。他说:“和小鸟的M  儿一般,他们无疑是长了羽毛。”他亲自到他们的牧地来了解他们的情况,这些年轻的被放逐的人们正在那里过着流浪生活。帖木真和他的母亲看见泰亦赤兀惕人来了,发生恐惧之心。兄弟里面年纪最小的别勒古台到附近森林中砍下木头搭个小寨。合赤温、帖木格和幼小的帖木仑被藏匿在崖缝里面。哈撒儿,这个后来蒙古诗篇所歌颂的英雄,这时候已经是无敌的箭手,开始和泰亦赤兀惕人互射。但是泰亦赤兀惕人只是搜寻长子帖木真,至少据《秘史》是这样说,因为帖木真可能成为为氏族权利而复仇的人。他们叫道:“将他交给我们,我们让你们安静!”

    帖木真害怕,跳上马奔向帖儿古涅山的高处,那里有浓密的森林,给他提供了一个躲避的地方[1]。泰亦赤兀惕人将森林包围起来,布置了守望的人,等候帖木真饥饿时候自己出来。帖木真在密林里面过了三日三夜后,牵着马的韁带,准备逃走,但是他的马鞍落在地上。和其它蒙古人一样迷信,  帖木真以为是一种朕兆,又回到森林里面。过了几天,他又想逃走,这时有一块白色大石,从崖上堕下,阻挡了他的出路。他又折回他所藏的地方,在那里过了九天。到了第十天,帖木真不堪饥饿,他听天由命地从山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