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括苍山恩仇记

宠文网 > 现代小说 > 括苍山恩仇记

第249章

书籍名:《括苍山恩仇记》    作者:吴越
    《括苍山恩仇记》章节:第249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自打三爷带了一百团丁去剿山,大爷二爷看到家里起火,又把下剩的几十名团丁和年纪轻点儿的伙计都带走了;镇上空虚,不知打哪儿来的一帮土匪,趁虚而入,把马府名下的当铺、布店、粮栈、钱庄全都砸了。油盐棉布、金银铜钱,能抢走的统统抢走,带不走的都扔到街上,唿哨一声,转眼间又都不见了。土匪一走,街上的青皮光棍儿全都钻了出来,抱起当街儿上扔的东西就往家里跑。我们几个老骨头去跟他们讲理,反叫他们给饱打了一顿,不单一个人也没轰走,反而越轰越多,抱完了街上的,又抱店里的。我们俩瞅冷子跑出来的工夫,当铺里的三间库房已经抢空,又都拥到粮店布店去了。老爷再不去弹压,只怕镇上的产业全都保不住啦!”

老翰林一听,嗡地一声,三魂七魄从头顶心儿上飞走了两魂六魄,只省得连连跺脚,大叫:“快!快!快追!”两眼一黑,“咚”地一声,仰身跌进轿子里面去了。

第五十二回

长驱直入,王斑头逞能断送性命

全军覆没,梅守备惨败单骑回城

金太爷接到林炳专差送来的密书,当天夜里就把典史袁正纲、守备梅得标和小队子的绍兴佬王班头一起请到内衙来,计议进兵之策。

袁正纲是个好好先生,每逢要他拿主意的事情,总是多烧香、少念咒,不出主张。这次发兵,又是去捉拿雷一鸣,更不肯轻易表示可否了。

梅得标跟金太爷早就貌合神离,管不着的事情绝不沾手;非管不可的事情,不是推就是拖,跟算盘珠子似的,拨一拨才动一动。

金太爷则因为吴石宕人大闹县城的事情隐匿未报,生怕一旦上宪查觉,追究起来吃罪不起,所以一心只想早日了却这桩心病,要求梅守备火速发兵征剿白水山,将首犯、从犯统统逮捕归案,以便报功请赏。

梅得标声标绿旗营只负守土之责,职在城防,如有匪寇来犯,起兵迎敌,自然责无旁贷;至于缉捕案犯,捉拿盗贼,另有快班和小队子专司其事,绿旗营不便于越俎代庖云云,给他来了个一推六二五,根本不打算出兵。

王班头一者自到缙云县来以后,没有办过几件露脸儿得手的案子,二者上次县里闹事恃勇去追,让人家一顿石头砸了个落花流水,伤亡惨重,正打算寻找机会大干一场,把丢了的面子抓回来,也解一解心头之恨。因此,王班头极力撺掇绿旗营、小队子和捕快合兵一处,倾巢出动,一鼓荡平白水山。

四个人三条心,怎么也说不到一块儿去。商量的结果,无非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加上袁正纲的唯唯诺诺,不置可否,牵来扯去,一直宕到三更过后,还没有一个准谱儿。最后金太爷大有梅守备不答应出兵就不放他出衙门那个劲头,软硬兼施,又说又压,总算勉强达成了协议:由绿旗营出一百人,小队子出五十人,捕快民壮合凑五十人,组成一支剿山大军,由梅守备任正统领,由王班头任副统领。原先择的是二月十五日卯正点齐人马,辰正祭旗出兵。金太爷的意思,最好再早几天,以免夜长梦多,日久生变。但是梅得标提出一大堆难处,要求补足弓箭刀枪,发放一二两个月的欠饷,预支三月份饷银,还要先发信到舒洪团防局去叫他们准备食宿之类。扯来扯去,金太爷总算答应先从钱粮上暂时借一注银钱,把三个月的饷银如数关足,梅得标这才同意提前三天出兵。

二月十二日一大清早,三路人马齐集南校场,金太爷靴帽袍带整齐,梅守备和王班头全身披挂,挨次坐在点将台上,静听哨官头目捧着花名册逐个点名。快班班头张胖子跟雷一鸣有旧,称病在家未到,其他人等悉数到齐。辰时正,抬过猪羊三牲来,金太爷亲自主持祭了旗,酹了酒,祝告了天地,又勉励了军士们几句。三声炮响,军旗挥动,刀牌手、长枪手、弓箭手连同旗手、号手、火夫人等,一双双一对对各自执定家伙,雄赳赳气昂昂地随着鼓声迈步走出校场,过桥以后,沿溪迤逦往东进发。正副统领打躬告辞,金太爷送到了校场口。马夫牵过马来,梅守备向太爷略拱了拱手,也不理王班头,管自上马去了。

王班头见梅守备神态傲慢,不把他这个副统领看在眼中,心里十分恼火。无奈自己不过是太爷请来维护地方的,地位跟幕僚不相上下,本不是朝廷命官,也无可如何。金太爷看在眼里,也有些气不忿似的,斜着眼睛瞥了骑马远去的梅守备一眼,附耳低声向王班头说:

“姓梅的让前任给惯坏了,专会以老卖老,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瞧他那架势,此去多半儿也是吃粮不当差,虚应故事而已。我这一回特意委你当个副管带,也是借重你老哥,好牵制他一些的意思。遇有该办的事情,你只管放心大胆办去,有什么漏子,我顶着。你是副管带,作得一半儿主,姓梅的要是不让,你就说是我说的,且看他能把你怎么样!”

王班头得了这一道密谕,真比得了一柄上方宝剑还要高兴三分,抱拳躬身,别过太爷之后,甩开大步,噌噌噌几下子就追上了梅守备。

梅得标虽然已经年过六十,颔下一部长髯已经白了一半儿,但是身躯结实,神采奕奕,横刀立马,缓辔而行,不失武将风度。王班头呢,多年来在绿林里呆惯了,不论居家外出,总是宝蓝色茧绸的英雄巾包头,整幅的白绸子扎腰,穿一套紧身密扣窄袖的玄色箭衣,四周还镶着白边儿,脚底下熟友快靴,背上十字交叉斜插着两把单刀,打扮得军不军民不民的样子,乍一看倒有点儿像是镖局里的镖客。这时候,他走在梅守备的马屁股后面,怎么看都像是个跟班儿的。一路上,行人点点戳戳,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小队子的班头不是入流品的命官,按制没有马骑,只能“腿儿着”。

走了一段路,梅守备并不理他,他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了。过了桥,干脆紧走几步,抢到队伍的最前头去,耀武扬威地走着,自己觉得挺有气派,别人看起来也像个带队的官员了。

在偏僻的山村里,小小一支二百人的队伍,又是旗又是鼓,又是刀又是枪的,后面还跟着一位胡须花白的队官押阵,可以说是一件很不常见的事情。经村过店,引得大人小孩儿像看迎神赛会似的站在路旁边看边议论着,尽管不知道他们要去干什么,却已经一路上哄传开去了。

相反,天刚麻麻亮,从白水山上也悄悄儿地下来一拨人马,全是汉民装束,三三两两地顺着小路直奔双龙山和大玉岭而去。一路上也经村过店,但却神不知、鬼不觉,谁也没有觉察到。这就是义军不用衣甲旗号的好处。

梅得标虽然在缙云县当了不少年的守备,只为上了几岁年纪,不好走动,就连舒洪镇也没有去过。过了船埠头村,就到了双龙山地带。梅得标坐在马上,一路观看山光水色,心里着实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从而又联想到雷家寨人敢于扯旗跟朝廷作对,这连绵起伏的高山峻岭,可攻可守,无异于给他们增添了一倍的兵力!面对着这样险恶的山势地貌,心想自己这一次出兵,可千万不能轻举妄动。到达舒洪镇以后,一定要稳扎稳打,先约同当地的团防局首领仔细踏勘一番白水山的地形之后,再商量进兵的善策。

正思讨间,猛抬头看见前面的“双龙抢珠”山峰陡峭,通路狭窄,形势险恶,是个天生的设埋伏去处,不觉心中一动,急忙勒住马头,传令前军停止行进。

王班头正走之间,忽然得到这样的军令,心中很不痛快,又不知道为的什么,皱着眉头返回身来,走到梅得标的面前,很不以为然地问:

“梅大人想在这里原地休息么?听‘带条子’的说,过了这个山口,不到三里地,就是双龙村,到那里再歇脚,也能弄口水喝,该有多好?”

绿林出身的王班头,出兵打仗,忌讳颇多,说惯了江湖黑活,张嘴就来,总是把“路”说成“条子”。

梅得标见这个出身草莽的班头连一点儿用兵的常识都没有,心中又好气,又好笑。碍着他是这支小小联军的副统领,又是金太爷的面子保举的,不便当众叫他过于难堪,只好自己跳下马来,指着前面的山口对他说:

“王班头错领在下的意思了。你看前面那个山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狭窄的道路,要是叛匪事先在山上设下埋伏,单等我军从此通过,只消一垛滚木礌石,就能叫我全军覆没。咱们人地生疏,凡事小心为第一,不可轻进。鄙意不如先派几位弟兄两边搜索一番,以防万一。不知尊意若何?”

王班头听梅得标如此说,斜着眼睛瞥了瞥山口,不由得纵声大笑起来说:

“梅大人用兵,可谓谨慎有余,魄力不足。从这里到雷家寨,还有十几二十来里地呢!再说,这儿又是双龙村的村口儿,那帮反贼有几个脑袋,敢把手伸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可见梅大人未免过虑了。不过为解大人的疑虑起见,兄弟不妨带人去搜索一番。”说着,不等梅得标回话,扭头就走。

转眼工夫,一位头目和王班头两人各带十余名军士分别登上了两边的山头,随便看了看,不见有什么异样和动静,随即下山来,也不跟梅守备招呼一声,朝军士们挥了挥手,就发出前进的命令,管自把队伍带走了。

梅得标见他如此做作,心知山上并无埋伏,强咽下一口气儿去,不去跟他计较,依旧上马,跟在队伍后面缓辔而行。

一干人在双龙村稍事歇息,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