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金陵新传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金陵新传

第234章

书籍名:《金陵新传》    作者:李健
    《金陵新传》章节:第23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孙科激动他说:外交应争取主动,与友邦实际负责人诙问题,直截了当,无需繁文缛节、外交辞令。一般职业外交官墨守成规,不求突破。值非常时期,更不应保持此一陋习。我国抗战,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应尽一切可能,争取外援,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勇气。岂可未打仗即抱必败悲观!

孙科性急,遇事喜欢快刀斩乱麻,言下已对顾维钧大使流露出不满之意。

孙科这次来巴黎拜访的主要对象是法国内阁总理兼国防部长达拉迪,达拉迪属激进社会党,自巴黎和会后当选众议院议员,蝉联20多年。他1934、1938年两次出任内阁总理。1938年三度组阁,自兼国防部长,时值希特勒称霸欧洲,法国军事、外交吃紧之际。法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倡导和平,与德国和解,疏于武备。各种军事设施及武器生产,皆较德国落后。马奇诺防线已挡不住德军的精锐飞机及坦克。慕尼黑会议英、法出卖了捷克,割地与德国,以求苟安。希特勒气焰万丈,势将吞并波兰,进攻比利时、荷兰,以包围法国。法国国势岌岌可危。达拉迪力图振作,加速军备及防御工事,鼓舞渐低沉的士气,唤醒国民繁华迷梦,一切效法“老虎总理”克雷蒙梭的作风,俨然战时内阁。达拉迪遣责日本侵略,同情中国。孙科希望黄天迈想方设法,直接与达拉迪联系,以求早日会晤。黄天迈答应尽力而为。

黄天迈在驻法使馆服务时,曾兼在巴黎大学法学院上课,结识了同学赫欧女士,她后来进内阁总理办公室工作,为达拉迪总理的机要秘书。黄天迈托她代订约会,希望孙科能早日与总理会晤。赫欧女士三天后来电话说,翌日下午三时达拉迪总理在国防部接见孙科。黄天迈喜不自胜,连忙把这一喜讯报告孙科。

孙科对黄天迈的工作效率十分满意。又和黄天迈商量谈话的重点。最后孙科在纸上记下谈话的重点,大意为:法国在国际联盟仗义执言,支持我国。1937年比京九国会议,促使通过遣责日本宣言,我政府及人民对法国真挚友情极为珍视。拟请进一步支援,如(一)售我剩余军火。(二)派遣军事顾问来华。(三)准我战略物资假道安南(今越南)入我国境。法国武器精良,可增加我作战威力。法国军官学验俱属上乘。我国原聘有德国军事顾问,已解聘回国,改聘法国军事顾问,对我军训及作战,必多助益。我国与安南毗邻,唇齿相依,为抵抗日本侵略,两国密切合作实有必要,海防至河内,河内至昆明,铁路运输极为便利。如准我战略物资由海防运输我境内,使我物资充裕,有助长期抗战,两国同蒙其利。

孙科还让黄,天迈将其节略译成法文备用。

到了约会时间,孙科由黄天迈陪同前往法国防部。在法国防部办公厅主任德庚将军引见下,孙科在部长办公室与达拉迪总理开始了会谈。达拉迪说话坦诚,不拐弯抹角。他请孙科就座后,孙科就让黄天迈宣读法译谈话节略,以节省时间,达拉迪用心倾听,频频点头。达拉迪作答时,黄天迈随译随记,事后将记录交孙科,据此以电报国内。达拉迪的答词大体有以下内容:“日本侵华,自陷泥足,中国抗战的英勇事迹,时有所闻。去年东战场大捷(指台儿庄大捷),震动国际。有友邦如此,值得支援。如在平时,军火供应不成问题。法、德战争迫在眉睫,军火虽加紧生产,仍感不足,惜无剩余出售。法、日尚有邦交,派遣军事顾问,须由退役军官以私人受聘方式前往中国服务。法国也顾虑日本会有一天向安南侵略,两国利害一致。中国战略物资假道安南运至中国境内,原则可行,必须严守秘密,以免日本轰炸铁路。殖民部长蒙岱主管安南事务,可与商谈细节。军事顾问事亦交他承办。我即刻通知蒙部长与贵方联系。

会谈结束时,达拉迪总理又问,与蒙岱部长订约后通知何人。孙科因对黄天迈印象颇佳,就随口答道,“通知我驻法总领事即妥。”

过了两天,蒙岱部长来电话,让黄天迈陪孙科前往殖民部会晤。蒙岱前为“老虎总理”得力干部,精明干练,有政坛强人之誉。孙科与他的会谈,彼此掬诚,毫无拘束。蒙岱允为遴选优秀军官应聘。如系现役,要办假退役。关于中国战略物资假道安南一事,蒙岱建议订一密约,由中国军方代表签字,不需经过外交途径,以求保密。

孙科完成了巴黎之行的使命,前往苏联莫斯科,继续奔走呼号,宣讲日寇对华侵略的真象,以争取全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同情和支持。

孙科在巴黎涉及的事务日后因法德战争的爆发,国民党驻法人员内部倾轧拆台而不了了之,这是孙科不曾预料到的事,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几十个春秋过去,人世间斗换星移。今天,孙科又来到这世界的大都会,又站到了高耸入云的艾菲尔铁塔之下。凝视着永远沉默着的铁塔,永远俯视人世间沧桑变故的铁塔,孙科遥忆起那次赴法时的情景,那是在为一个灾难深重而又自强不息的民族来此地呐喊、奔波,而今,失去了昔日的一切,更失去了昔日的壮志雄心,孤家寡人,漂零异乡,旧地重游之时,他又能诉说些什么呢?

在巴黎一晃两年,还是由傅秉常帮忙,1953年,孙科一家终于辗转到了期待已久的居住地美国。

在距离洛杉矶60里路的地方,有个叫比克的小镇,这里靠近海滩,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孙科颇为满意,就把它作为居住的地方。

在比克镇,孙科静心修养,深居简出,生活颇为刻苦,余暇唯以读书自娱。孙科喜欢读书,虽已届古稀之年,但对读书嗜好并未改变,他对中国古典书籍尤为感兴趣,经常广搜此类书籍,以充实读书内容。一天他偶然在报上看到《清史》在台湾出版,便非常高兴,立即挥函给他从前的幕僚长梁均默,嘱他代购一部寄阅。《清史》编纂者闻知此事,深感难得,决定赠送一部《清史》给孙科,以满足其读书求知的欲望。

蒋家王朝被人民战争埋葬之际,国民党政府中达官贵人挟民脂民膏飞到外国做寓公,终日与醇酒美人为伍者不可计数,无望心态使他们普遍怀着一种没落的情绪,纵情声色终不可自拔。孙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镇以读书为乐,实属国民党政要显贵中的凤毛麟角。说这是有惠于其父孙中山好读书的遗传个性,恐怕还不如说是受益于孙中山早岁对他循循善诱,力促其勤学苦读的一片苦心,更为准确得当。

孙中山一生两大嗜好,唯“革命与读书”而已。孙中山为民族大业劳碌奔波,日理万机,但对子女尤其是孙科的学习仍情系于怀,备加关心。孙科在檀香山读中学期间,孙中山就曾经从英国寄给他一套“人人文库”丛书,这套一百多册的英文文学书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写的小说、剧本。孙中山在信中还特地告诉孙科,“你要使英文进步,单靠学校的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多多阅读文学名著,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

在檀香山完成了中学学业,孙科前往美国深造,正在旧金山筹款的孙中山,到码头去接船。孙中山向儿子介绍读书的方法,在大学念书的头两年,要广泛的读,不要单看文学方面的书,社会科学的书也要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孙科奉召回国,1912年2月5日抵达南京,接着,孙科又到上海迎接从南洋归国的母亲和两个妹妹到南京。直到这时候,一家人才有机会在祖国的土地上团聚,同享天伦之乐。这时,孙中山与孙科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是议论读书,孙科后来忆起这段事时说:记得在民国元年前后,我看到一本英文著作《李鸿章日记》,这本书当时曾轰动一时。。。有一天,国父问我最近有什么新书看?我说没有,只得一本《李鸿章日记》。他拿去翻翻,就告诉我:“这本书你不要看,内容都是无中生有的。”后来,在加州大学念书时,我发现图书馆里也有这本书,同时有很多人阅读。可是再过一二年,这本书的秘密被揭穿了,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界的一个大笑话。因为这是一本伪书,作者是一个美国囚犯,在牢里无所事事,异想天开地编写的。因为他曾到中国,对于李鸿章的为人,也略有所闻,在监牢闲得无聊,便替李鸿章写起《日记》来,出版时虽说是从中文翻译的,实则他连中文也不懂。至此我才发现这本书的确不值得看,国父说它“无中生有”,一点也不错!

孙科在美攻读学位期间,孙中山仍不时从各地给他寄去大包大包的书籍。孙中山到南洋一带旅行,就给他寄中国的线装书,到了欧美,就给他寄英文的各种名著。像《通鉴纪事本未》、《读通鉴论》、《进步与贫穷》、《互助论》、《达尔文游记》、《物种由来》、《面包的征服》及《莎士比亚全集》等,都是孙科在那一时期读过的书。

孙科客居异国他乡,能以读书养身为乐,这自然凝聚着孙中山的一片心血。孙科夜半青灯相伴读着中国线装书,总会想起他在大陆生活的光景,曾彼此乐融融的亲明故旧,曾到过的山山水水,见过的名胜古迹,这些都不能不使他掩卷而思,让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翻腾。不过,最使他怀恋的却是他当年在大陆私邸中的一间书房,它幽雅宜人,藏书甚丰,关于国际问题、政党、政治、经济、社会等书应有尽有,孙科精心收藏的书画碑帖也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