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金陵新传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金陵新传

第286章

书籍名:《金陵新传》    作者:李健
    《金陵新传》章节:第28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72年2月,向大陆同胞作春节广播,号召响应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运动,同月至台中主持癸亥春节联合祭祖大典;3月,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赠予名誉哲学博士学位,同月主持“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并在会中致词及说明盟歌歌词之意义(盟歌由何应钦作词,李中和作曲,歌词如下:“三民主义,平等自由,耕者有其田,政治民主,民生均富,制度最进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中华民族,永享自由。”);10月22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成立一周年,主持大同盟推行委员会全体会议,指出一年来大同盟发展将近60个海外组织,近400个大陆地区秘密组织及两个洲际组织;11月,前日本首相岸信介米寿,率祝寿庆贺团赴日参加庆贺,团员有谷正纲、(叔常)、辜振甫(公亮)、陈履安(陈诚长子)等人,同月返台。73年元旦,在中央广播电台向大陆同胞发表广播祝词,号召:“我大陆十亿同胞,一致参加‘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的行列,就地反抗,就地起义,趁着中共整党斗争之际,掌握大好时机,就掀起全面反共革命推翻中共暴政,以三民主义统一我们的国家!”4月,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编辑委员会”编印《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上、下册(“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印行,列为《何应钦上将九五寿诞丛书》之一),扉页题“谨以木书恭祝何上将敬公九十晋五华诞。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编辑委员会敬献”;10月,连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

第二届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74年9月3日,主持在“国父纪念馆”举行之“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对日抗战胜利40周年大会”,出席者有副总统李登辉暨各界人士2000余人。75年4月,突感不适,入院治疗,断为轻微中风,自此缠绵病榻,间有重要典礼,仍抱病出席,自言:“余生平行事,不矜不伐,无愧无怍,但知服膺领袖,忠党爱国,以尽我革命军人之天职,其他非余所计也!”其养生之道为:“食不求饱,起居有节,不过分运动,不过分疏懒,最重要的是心志澹泊,知足常乐,行事要无愧于心。”

第八节百岁老人的遗憾生命之钟停止摆动1990年12月14日,张群走了101年的生命之钟停止了。或许像张群先前自己说的,到了这个年纪,他把死已看得很淡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把这把老骨头埋在故乡的土地上。

1889年,张群出生在四川华阳县。而后出了三峡,在天南海北闯天下,有“军人政治家”之誉。

当年张群出蜀,先是在保定上了陆军速成学校。那时候还是清朝天下,新式军校培养出来的青年军人,一反清廷办校的初衷,倒过来成了反清的枪手。张群从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由该校考送到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在东京的日子,与许多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一样,张群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开始反清活动。

张群在日本的几年深造没有白费,动荡的局势很快为这位年轻的军校生提供了机会。

1910年,张群从日本学成归来,正是反清风潮涌动的时刻。张群随即参加了陈英士的沪军都督府暨23师,担任参谋,后任第89团团长等职,亲历了上海革命。

辛亥革命之后的几年,中国政局反复无常,革命者命运也随之波动。辛亥革命转瞬之间便被袁世凯窃取了,民国形存实亡,上海都督府也很快消失了。张群本已被送往英国留学,却终于半途而废,再度回国参加反袁革命。然而由革命党人发起的讨袁“二次革命”,终于未能恢复共和,袁世凯轻而易举便击败了共和军,大批革命党人被捕被杀,幸存势力被迫流亡国外。张群参加了江苏讨袁军起义,失败后再渡重洋,流亡日本。很快又转赴南洋,在爪哇岛国做教师谋生。

1915年,张群返回上海,参与浙江独立运动。逐渐在军界崭露头角。1917年,张群就任广东大元帅府参军,并任军政府副官长。随后几年,张群往来南北,活跃于军警界,先是担任四川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后来又在河南任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

那些个动乱的年代里,似乎特别钟情于军人出身而又有政治家风范的人。张群在这个背景下步步登高。

北伐军兴,张群做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暨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7年,北伐军攻占上海,随军而行的张群被任命为上海特别市市长。待到北伐成功,张群更是官位压身。蒋介石在南京立都后,张群担任了中央政治会议外交委员会委员;随后又任军政部第一任政务次长,兼兵工署署长,并兼同济大学校长。这一年,张群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随又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在地方事务中开始发挥作用。仅从职位上看,张群已显出军人政治家的形象。

1933年,张群被任命为湖北省政府主席。

此后,张群又出现在外交界。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日本在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又蚕食华北,接连挑起事端,局势一触即发,异常危急。对日外交遂变得非常令人注目。张群在这一年调任外交部长,更加为国内外瞩目。张群在外交界的作为,尤其是与日本人的交往,为其一生埋下伏笔,此是后话,暂且不说。但直至抗战爆发,张群以外交部长、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兼外交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身份,在对日决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地域说,四川这地方对张群来说有特殊的缘份。抗战爆发,可以说是一个契机。

1937年“七七事变”起,日本对中国展开全面侵略,国民党军队大规模溃退,大片国土沦丧,蒋介石政府被迫迁往重庆。

张群先以行政院副院长兼军事委员会行辕主任的身份入川,筹办西迁事宜。从这时直到抗战结束,国民党政治中心就在四川,张群则扮演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角色,地位日益重要。

在这里他曾先后担任、兼任过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兼中央设计局秘书长,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秘书长等职。1940年,任军事委员会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广泛参与蒋介石政府的战时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决策,抗战数年,四川局势的变化对全国影响甚深,其中张群算是可以载入史书的人物。对于他自己来说,四川这一段是在家乡的得意之处。

重庆这一处,对张群来说,是很难忘的,尤其是与共产党打交道的经过。1945年,中国人民在经过八年苦战之后,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国内局势的变化又成为焦点所在。国共两党面临着新的抉择,这也是全中国人的命运所系。这一年8月,重庆依旧是阴雨绵绵天气,恰如张群的心境。原先国民党政府以为毛泽东不会来重庆,所以在日本投降后的几天内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不料毛泽东来了。作为国民党政府一方的谈判代表,张群坐在谈判桌前,颇觉尴尬。他望着对面的周恩来,只得说老实话:“我方在党内并未就谈判做任何讨论,也未准备任何方案与中共谈判。”

重庆谈判,以“双十协定”签订结束,然而张群的谈判还在继续。原来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又在各处对共产党解放区发动了进攻。1945年年底,中共提出停战协定,蒋介石请来了美国特使马歇尔参加谈判。这一回,与张群对面而坐的仍是周恩来。

双方争执激烈,张群强调以恢复铁路交通为先决条件,以便迅速往北方运送国民党军队;周恩来则主张在铁路线上任何一方不运兵,不驻兵。

步出谈判室,众记者蜂涌而上,中央社记者问张群:“先生与中共谈判,可比与日本谈判更难?”

张群丝毫不带刚刚还在进行争论的激烈情绪,平缓地说:“与日谈判,面对是敌人;如今与周先生,都是自家人,有什么话都好说。”

此次谈判,重庆报界对双方代表反应强烈,认为是国共两方极具魅力的军人政治家的交手。有人对张群说他是军人政治家,张群说,“周恩来先生也是军人出身的政治家。”

双方的谈判到1946年初有了结果。1月5日,双方达成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5天后,张群和周恩来又在同一份文件上签名,即《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宣布张群、周恩来、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领导军事调处工作,负责调处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监督双方执行停战的情况。然而这个虚幻的调解只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全面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不久,忽然报界传闻,张群病重,将赴美就医。

很快,张群被送往上海,几天内又由美国军用专机送往纽约就医。

口称身患癌症的张群,在纽约医院住下后,仍不停留地奔波于上层社会,谒见美国要员,活跃非常。以至后来有人竟猜测他赴美并不是真为了治病,而是另有重任。

张群自己始料不及的是,此一去,在老家的辉煌日子便跟着去了。

1946年年底,张群自感身体复原,原先传说的癌症被美国医生确认为误诊,如此便不用在美国耽误了。随即飞回上海。但此时要入川已是很难了,一方面四川要职已有人接任,蒋介石对张群也另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