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命运挑战者

宠文网 > 现代小说 > 命运挑战者

第55章

书籍名:《命运挑战者》    作者:释道儒君
    《命运挑战者》章节:第5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想不到苏醒梦反倒没有像他显得那么兴奋,而却像是充满几多悲欢离合,几度阴晴圆缺的忧郁神情慨叹道:“‘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芽,无不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无疑又是一个充满游东方特色的创举。虽然她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来了。其实,这样的创举早就该属于你!你听到了吗?我是说,这是你早就该得到的杂志偿。你知道吗?我都有点等不及向你祝贺了。不管历经怎样的苦难、劫磨,你总算是修成正果了!还是祝福你吧。”

游东方明白苏醒梦的意思,在秀江之滨,这个团队就该得到这个待遇,而只有非让他们饱经团队的迁徙忧伤和亲人的离别之苦,才总算是拥抱了今天这迟到的希望。这其中是怎样漫长的期许和等待,又是跨过怎样一番接一番人为的障碍,再饱尝怎样一番再一番的甜酸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杂志社员工陆续走进了院落,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轻盈的脚步声惊醒了深思中的游东方,他缓步走上三楼,打开房门,走进了自己宽大的办公室。

游东方沏上一杯茶,坐在黑色的班台桌前准备新一天的忙碌时,省社会主义教育学院人事处处长和副处长走进他的办公室。当他接过他们递过来的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批文时,心中涌起一阵感动:这两位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处长,却一直为杂志社的事情不计代价地积极奔波;自杂志社隶属关系变更到社会主义教育学院后,他们就在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来来回回地跑动,过去三四年在秀城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就圆满完成;昨天下午接到电话通知后,他们立即赶去省编委,在临下班的第一时间里,就亲自取回了墨迹未干的文件……

送走两位客人,捧起批文,看着上面鲜红的大印,游东方“修成正果”的释重感随之再一次涌起,激动的心中掠起一股欣慰。深知人才是事业根基的他,从来不看重出身、学历、档案、户口,而是考察实际工作能力看重现实表现,杂志社的员工,特别是骨干力量,也因此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冒着风险、顶着压力来到杂志社,除了理想、事业、追求、奋斗,还要面对柴米油盐,同样要解决落户安家、子女上学就业等具体困难,自己不看重的“户口、档案”在现实生活中就显得那么的必不可少,事业单位身份的确定,为员工们排解这些忧难就成了可能。编制确定之后,杂志社员工的户口,组织关系逐年得到解决;一批又一批的业务骨干、老员工落户浣春江畔。

游东方曾经对杂志社的员工承诺:“你们追随于我,我就要对你们的未来负责”。就是为了这句看似不起眼的承诺,使他不但人为地背负了名誉和信誉的无形的十字架,也仿佛永远都无法摆脱加在精神和心灵上的负负荷,哪怕这种负荷有时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浣城市浣春溪大环路西段已经正式通车,川流不息的车辆映衬着公路两旁人行道上雨后的泥泞、疯狂野长的杂草,标志着这一路段尚处于扫尾阶段。

一辆辆满载着办公用具的卡车由东而至,鱼贯驶入一幢刚刚落成的小巧、精致的院子里。

冯畅然,这位满头大汗的企业家社行政部长跑上颠下地指挥着挥汗如雨的搬家公司的工人,把一件件贴有标签的办公用具从车上搬下来,抬进九层楼房里的各个房间。杂志社的员工们,则在自己新分配到的办公室里有条不紊地摆弄着办公桌、椅、柜,整理着各自的办公用品。

被搬空了的卡车,从院内一辆辆开出,顺东向文宗阁海关大楼驶去。趁着这难得的空隙,冯畅然拼命地享受着阵阵秋风拂面爽身的快感……这位上半年才进杂志社的新员工,见证了杂志社从租房到拥有自己的办公基地这一迅速嬗变的全部过程——

《企业家》周刊在得到良性发展,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之后,杂志社领导将解决自己的办公基地问题纳入了议事日程。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尚未市场化的情况下,要想获得一块建设用地,除了繁琐的手续,还有很多苛刻的条件,尽管不能断言此路不通,但漫长的等待同样让人承受不起。

等、靠、要,历来就不是杂志社领导的性格,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思路首先就定格在通过市场化解决的途径上:以购买商品楼来实现自有办公楼的目标。顺着这一思路,杂志社领导开始察看了一处又一处的都市楼盘,却始终未能寻得一处完全满意的地方。

正在这个时候,机会却送上门来。被批准建立的浣城市浣春区体育训练中心,获准在浣春溪大环路西一段得到一块建设用地,但由于资金不足,迟迟无法全面开工。体育训练中心领导经过多方努力、多方联系之后,资金问题却始终未能解决,当他们获知杂志社正在四处打探购买办公楼的消息后,主动与杂志社领导取得联系,表达了优势互补,共破难题的合作意愿。

杂志社领导当即率领有关人员前去察看,通过在现场进行分析评估,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尽管四周还是一片荒芜,但正在修建的浣春溪大环路完工通车后,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而且这样的合作方式完全可以接受。

接下来就是体育训练中心的领导和杂志社的领导坐在一起进行认真的磋商,在敲定了所有的细节性问题之后,共同完成了一个双赢的合作项目:体育训练中心差的几万元的资金缺口由杂志社负责投资,中心建成后杂志社获得独门独院的九层办公楼一幢、八层住宅楼两个单元,总建筑面积为几千平方米。

资金的注入使体育训练中心的建设顺利实现全面启动,并很快竣工,坐落在修建中的大环路外侧的簇新大楼,在周围荒芜的景致中,显得格外耀眼。杂志社在迁入浣城一年半之后,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用市场化的手段、以低廉的成本投入,彻底地摆脱了“寄人篱下”的办公方式,实现了前进道路上的一次跳跃。

夕阳晚照中,所有的搬迁和整理工作告一段落。依依惜别见证了杂志社辉煌的文宗阁海关大楼、一个个蓬头垢面的员工们,在小院里一个水龙头前依次简单清洗之后,三五成群地吆喝相邀,到近处的小餐馆里喝酒聊天,庆贺杂志社这次重要的乔迁之喜……

时光流转得很快。这是一个愉快的周末,一个兴奋的周末,也是一个感到幸福的、值得畅想的周末。这一天的下午,杂志社偌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编委会的所有成员在主席台上落座,他们第一次没有主动干涉台下的窃窃私语和畅快交谈。当季善扬与游东方交换了一下意见,宣布会议开始的时候,台下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齐刷刷扫上主席台的目光里充满了热望……

这是杂志社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分房大会。在这个重要时刻,游东方破例地选择了绝对沉默,由季善扬代表杂志社编委会作简短讲话。

在季善扬讲话时,游东方一动不动地端坐着,静静地看着台下跟随自己为了事业不计代价地打拼的部下们,目光中充满温馨和关切。这里面,既有创业初期的元老级人物,也有从秀城一直追随到浣城的老同仁,更有刚入杂志社不久的新生力量。看着他们,游东方的心中涌起一阵又一阵的暖流:就是他们,告别妻小,没有怨言;几个人挤在一间小房里,没有怨言;没有食堂在街头小餐馆打盒饭,还是没有怨言……

面对这些一路与自己打拼过来的同仁,他把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始终放在心头最重要的位置上:乐业也需要安居,安居才能乐业!如果让大家一直几个人挤在一间房,既是领导班子的无能,更是对不起大家,长此下去,也留不住大家的心。人才是事业的根基,人力资源的市场化也是势所难免,“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已经不是惟一的有效手段,必须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基础的保障。为此,在创业之初,他就制定了“先治窝,后治坡”的基本发展思路,在杂志社经济条件稍微允许时,就将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付诸行动。迁徙至浣春江畔,从购买第一批职工住房开始,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先后在芙蓉新区、购买了70多套商品住宅分配给杂志社员工居住。这次在茶乡路购买的50多套商品住宅,将全面解决杂志社所有业务骨干人员、老员工的基本居住问题,基本解决了杂志社员工的居住之忧……想到这些,他轻松地吁了一口气。

呼啸般的掌声打断了游东方的思路,他回神抬望,会议已经进入高潮的尾声,随着分房名单的宣布,员工们一个个笑逐颜开地走上前台,激动而恭顺地从编委成员的手中接过闪闪发光的钥匙,欢天喜地地飞奔下去……看着这一情景,游东方禁不住再次舒心地笑了。

随后不久,经省社会主义教育学院批复同意,杂志社根据自身的特色,推行了职工住房改革,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了房屋产权的转让。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解决所有复杂外部因素造成的障碍之后,分到住房的员工于新世纪之初全部拿到国家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

第十八章、捐弃前嫌开口笑,日月并行两竞芳

  当时的季善扬,面对战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同仁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免也萌生了单独干出点像样的事来的冲动。他觉得,身为杂志社的主要领导,也该干出点像样的事来向游东方证明自己决非等闲之辈,既使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出类拔萃,其能力也是完全在其他同仁之上的,不然,他就没有理由牢牢座在二把手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