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古代汉语

宠文网 > 现代小说 > 古代汉语

第105章

书籍名:《古代汉语》    作者:王力
    《古代汉语》章节:第10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外事,外交事务。分,指分属。非......则,不是......就是。从,通纵,即合纵。战国时苏秦倡合纵之说,说服六国共同对秦。衡,通横,即连横。为了对付合纵,张仪倡连横之说,使六国各自和秦结成联盟,以便各个击破。患,一本作"忠"。

    [5]持国,保持住国家。

    [6]事大,事奉大国。

    [7]实,指实际行动。"未"是衍文,下文"救小未必有实"中的"未"同此(依俞樾说,见《诸子平议》)。

    [8]图,地图。委,交付。

    [9]效,献。玺,国君的印。请,指请求大国发落。"兵"字是衍文(依俞樾说,见《诸子平议》)。

    [10]失天下,指失去天下人的信任。

    [11]王先慎认为"交"当作"敌"。以"敌"为是。这两句大意是:援救小国未必一定能使它存在,而以大国为敌,未必一定不会有疏忽。

    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於内[1];救小,则以内重求利於外[2],国利未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3],事败则以富退处[4]。人主之听说於其臣,事未成而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5],而徼幸其后[6]?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7]?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8],而诛罚不必其后也[9]。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10]。"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於外,内政之有也[11]。今不行法术於内,而事智於外,则不至於治强矣[12]。

    [1]外权,国外的权势。市,买。市官,指猎取官位。内,指国内。

    [2]重,指权势。内重,指国内权势。外,指国外。

    [3]以权长重,指纵横家凭藉权势在国内得到长期重用。

    [4]退处,指隐居。

    [5]矰缴,见《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注。矰缴之说,指纵横家用来猎取功名富贵的虚言浮辞。

    [6]这句是说,纵横家希望事败之后能徼幸地免祸。其后,指事败以后。

    [7]国君甘愿冒着破国亡主的危险,去听纵横家的空谈,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此""其"都是指示代词,指上面的话。

    [8]当(dàng),适当。否,这里指不适当。

    [9]在纵横家事败以后没有坚决给他们惩罚。必,一定,有"坚决执行"的意思。不必其后,等於说"不必於其后"。

    [10]王(wàng),统一天下。"大""小"都指外交活动的效果。

    [11]责,求。外,这里指外交活动。有,取。内政之有,从内政中取得。

    [12]至,达到。此处有删节。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1],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2]。今近习之请行[3],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奸财货贾得用於市[4],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5],而致尊过耕战之士[6],则耿介之士寡[7],而高价之民多矣[8]。

    [1]游食之民,指没有定居的人,如商贾,工匠等。

    [2]趣,通趋,"寡"字当为衍文(依《韩非子纂闻》)。本务,根本的事务,指农业。"趋"当为"外"(依王先慎说)。外,用如动词,有"排斥""疏远"的意思。末作,不重要的行业,指工商。

    [3]近习,指国君左右亲近的人。请,指近习的请求。行,实行。

    [4]货贾(gǔ),指投机的商业活动。用,这里有"施行"的意思。

    [5]这是说商人聚积的钱财比农民的收入要多一倍。

    [6]致尊,指得到社会的尊重。过,超过。

    [7]耿介,光明正大。

    [8]"高价"当为"商贾"(依《韩非子纂闻》)。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1],盛容服而饰辩说[2],以疑当世之法[3],而贰人主之心[4]。其言古者[5],为设诈称[6],借於外力,以成其私[7],而遗社稷之利[8]。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9],而犯五官之禁[10]。其患御者[11],积於私门[12],尽货赂[13],而用重人之谒[14],退汗马之劳[15]。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16],聚沸靡之财[17],蓄积待时[18],而侔农夫之利[19]。--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20],亦勿怪矣。

    [1]以,而。籍,通藉,凭藉。籍仁义,指凭藉仁义进行说教。

    [2]盛,整。盛容服,指讲究容貌服装。饰辩说,修饰辞令。

    [3]疑,惑乱。

    [4]贰,不专一,这里是使动用法。

    [5]"古"当为"谈"(依顾广圻说,见《韩非子识误》)。

    [6]为,通伪。为设,虚构事实。诈称,说谎弄假。

    [7]私,指个人利益。

    [8]遗,丢掉,不管。

    [9]徒属,党徒。

    [10]五官,指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之禁,泛指国家的禁令。

    [11]患御,等於说近习。

    [12]私门,指贵族世卿之门。

    [13]尽,用作动词,指搜括尽。

    [14]用,采用,接受。重人,指有权势的重要人物。谒,请托。

    [15]汗马之劳,指战功。

    [16]苦,粗劣。窳(yǔ),有毛病。

    [17]商人工匠积聚了许多供人挥霍的财物。沸糜,奢侈挥霍。

    [18]囤积货物,等待时机。

    [19]侔,通牟,谋取。

    [20]削灭,被动用法。朝,朝廷。

第六单元    文选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部分,合称十五国风(简称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

    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小雅,大部分是贵族的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则全是贵族的作品,其中有叙事诗,有祭祀诗。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周颂产生於西周前半期,鲁颂大约是纪元前七世纪鲁国的诗,商颂大约是纪元前八、七世纪宋国的诗。这些诗多半是西周、鲁国和宋国的最高统治者用於宗朝祭祀的乐歌,也都是贵族的作品。

    《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六世纪),共约五百多年。除极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大部分是东周时代的作品。它所包括的时期是如此之长,题材又十分广泛,所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复杂的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人民大众的思想和感情等,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文学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尤其在研究上古音韵方面,它是极为重要的资料。

    《诗经》的"经"字是汉儒加上去的,先秦只称为诗,不称诗经。《诗经》经秦火后,至汉复传,传诗者共有四家,即齐、鲁、韩、毛。齐人辕固所传的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的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的叫韩诗,鲁人毛亨所传的叫毛诗。四家解诗,多有不同。自东汉郑玄为毛传(原名诂训传,传音zhuàn)作笺后,学毛诗的渐多,以后其他三家逐渐衰废,而且先后亡佚了。现在的《诗经》就是毛亨所传的。

    历代的《诗经》注本和研究《诗经》的著作很多,通行的较好的注本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诗集传》(宋朱熹著),《诗毛氏传疏》(清陈奂著),《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著)。历代的解诗者为时代所限,解释《诗经》,不尽符合《诗经》的原意,甚至作了一些歪曲。因此,我们读这些注本时,必须抱审慎的态度,对古人的解说,既不可迷信,也不应一笔抹煞。

    现代人也作了一些关於《诗经》的注释工作,如余冠英的《诗经选》就是较好的一种。

    国  风

    关雎(周南)[1]

    关关雎鸠[2],在河之洲[3]。窈窕淑女[4],君子好逑[5]。

    参差荇菜[6],左右流之[7]。窈窕淑女,寤寐求之[8]。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9]。悠哉悠哉[10],辗转反侧[11]。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2]。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4]。

    [韵部]鸠、洲、逑,幽部。流、求,幽部。得、服、侧,职部。采、友,之部。芼,宵部,乐,药部,宵药合韵。

    [1]关雎,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东北),统治东方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