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人际EQ心理学

宠文网 > 文学理论 > 人际EQ心理学

第9章

书籍名:《人际EQ心理学》    作者:
    《人际EQ心理学》章节:第9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例如:讨论买哪种车子与去哪里吃饭是不同的重要性。    若放在同一个点来协商的话有失公平。

            所以,在协商前要确定双方讨论的议题及意见是否在同一基准点。

          (3).  采取妥协的方式:    先遵循一方的意见,下次再照另一方的意见。

            比如说,今天照你的意思去吃炸鸡而晚上由我来选择看哪部电影。

        第二节  背叛  你在过去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  当你跟你好友讲一个内心的秘密时,隔天全班都知道这个秘密,  当时你的感觉是……?

        当好友做出一些事情会破坏了原有的信任感与忠诚度时,  我们会有被背叛了的感觉。

        这种感觉相当不好受,也会让人质疑双方过去的关系。

        当有一方破坏以下的因子时,可能会产生背叛感:  (1).  关系的预期:      我们对关系都有一些期盼(默契),      当对方打破这样的期盼时我们会感到不舒服。

            例如:平时都会等对方一起下课时,          当有一天他没出现时,那时就会感到不安了。

          (2).  承诺:      随着关系的亲密,双方开始有一些约定成俗的承诺了,      当对方做出破坏承诺的行为时,我们也会感到不适与不快。

            例如:女孩与当兵的男孩约定好要等他退伍,      但是,在退伍的前夕时,男孩收到女孩与邮差结婚的喜帖,    男孩当时感受到了迟来的改变以及背叛感。

          (3).  信任:      当对方做出一些破坏双方信任的行为时,    我们自然而然会感到不快与被背叛了。

            因为,互信是关系维系的一大因子,    唯有信任我们才感深入地交谈与互动而不会感到不安。

            若这段信任感被打破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感觉呀!

        【练习】8-4:背叛的滋味。

        冲突!

        背叛!

        叫人不得不小心去处理啊!

        唉唉!

        关系恶化之后,继续会怎样发展呢?

        最后的  第九章将会给你一个解答。

        第九章  解体期第一节  分手-思念总在分手之后第二节  孤单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若问人间悲苦事,奈何有缘变无缘。

        人生有时是无奈的,  即使自己再如何努力地想挽回些什么,  但是,还是无能为力,只留下些许的遗憾;现在我们就来看看,  人生悲苦的一面:“人际关系的解体  ”

        。

        第一节  分手-思念总在分手之后我们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如此顺利,  有时,不小心地就走上分手这一条路,  或许是缘已尽,或许是上天给的磨练,  但是,对我们而言还是不希望就这样结束。

        分手,或许是一个残忍的话题,  但是,有时在长期的接触后,我们才会赫然发现,相处不如分离。

        我想没有人因为分手而不会感到伤心的,毕竟,双方相处了这么久了。

        虽说分手是一种解脱,但是,分手的伤心难过还是不可避免的。

        因而,我们现在来谈谈分手吧。

        分手的原因有很多,每种关系的结束都有其主因。

        所以在这里不赘言分手的原因,我们将讨论分手的处理、以及分手后的应对方式。

        (一)、分手的处理      当我们决定结束关系时,      很可悲的是,我们忘了如何在这段伤痛中成长,而是找理由责备对方……    (1).  操纵策略:      个体故意显露出严重的不忠,使得对方提出分手的要求。

            例如:小华,很早就想跟他女友小乖分手,但是他不想承担关系终结者的角色,            于是乎,小华开始与其它女孩约会,            渐渐地小乖感到他的冷淡以及不忠,于是乎主动提出分手。

          (2).  逃避退缩:    不知道就不会有伤害,      有时个体为了终止一些恼人的关系,于是乎采用逃避的策略,      不接触自然不会感到烦恼。

            例如:小凯的母亲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她不断地左右控制小凯的生活,小凯对此困扰不已。

                  于是乎,在联考后,他决定填远离家的学校,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摆脱这恼人的关系了。

          (3).  正向沟通策略(我们都受益,但是时间冲淡一切):      刻意地使用正向沟通策略。

            我们虽作不成情人但还是可以做好朋友的。

          (4).  坦诚面对策略:      真实地面对问题所在,从这段关系中成长。

            例如:“我想你应该知道我们在很多观念上的差异,            我很喜欢你,但是……我们的想法差太多了,              我想我不可能会改变这些想法,而你也有自己的主见,            那,我们现在不如给双方一些时间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二)、分手的阶段:    1.  自己思考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再决定是否要提出分手;    2.  提出分手;      3.  跟天下宣告:我们分手了;      4.  自己反省:省思为何分手,在这段关系中,自己如何成长。

        【练习】9-1:分手的故事。

        第二节  孤单当夜深人静时,我才会感受到一个人的孤单,或许,人真的是孤独的,  面对一个人的生活,我要如何自理呢?

        不如享受孤单吧!

        我们并不是无时无刻与他人相处在一起的,我们偶而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也就是那些孤单的时候!

        在孤单的时候,我们要如何自理呢?

        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本孤单,我们唯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看清自己。

        【练习】9-2:如何享受孤单。

        结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人际交往的吸引性在人与人之间,有的一见如故,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这中间有个吸引力的程度强弱问题。

        造成人际吸引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长相因素    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长相有魅力的人。

        成人更是喜欢长相好看的儿童。

        总之,人们会自然觉得长相漂亮的人更可爱。
/>        但如果没有美的心灵,人们反而会更加厌恶其漂亮的外表。

            (二)性格因素    人们对乐观开朗、助人为乐、富于幽默感、有进取精神的人,常常倾慕。

        因为与这种人相处,能给人带来欢乐。

        对具有相反性格的人一般来说较嫌弃。

            (三)能力因素    人们都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觉得与能力强的人结交是一种幸福并感到自豪。

        为此,不少人常拜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为良师益友。

            以上三种属于个人品质方面的吸引力。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因素。

            (四)相近因素    邻近性不仅指居住上的接近,还包括在一些学习和工作场合上的接近,如同桌同学、同办公室、同车间的同事等等,较易结成亲密的人际关系。

        因为生活空间的邻近,便于了解。

            (五)相似因素    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某方面或多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它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人际吸引中的相似性的作用。

        相似因素包括民族、年龄、学历、社会地位、职业、兴趣、观点、修养等方面。

            (六)相补因素    在人际关系中,还会发现,人们往往还重视虽与自己不同,但能与自己互补的朋友。

        因为彼此可以取长补短、各得其所。

        相补因素在婚姻关系上更为突出,胆汁质的人很可能与抑郁质的人互补;性格恬静的人很可能与活泼好动的人互相吸引。

        它们会有助于爱情的巩固。

        人际交往的错觉性在以人为对象的交往过程中,往往发生错误的评价,原因是受许多主观因素的干扰:    (一)“优先效应”

        。

        众所周知,初次见面的印象,往往是不易消除的,如果第一次印象是好的,那么以后总是以肯定的眼光看待对方,反之亦然。

        即使对方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很难改变。

        这就是首次印象的定势作用和后遗作用。

            (二)近因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以往甲多次帮助乙,但最近只有一次拒绝了对乙的帮助,于是乙可能就会对甲大为不满。

        这说明近因对人的影响是较大的。

            (三)心境干扰。

        我们常说,热恋着的人,是透过玫瑰色眼镜来看待一切的;而悲观厌世之人,看到的一切是灰色的。

        一个人受欺骗,遭受污辱感到绝望时,在她(他)的眼里,人们都是那么丑陋、虚假、无礼和下流。

            (四)刻板印象。

        是对人抱有成见,好就永远好;坏就是永远的坏。

        记得在极左路线盛行的日子里,一个人只要是右派,不管他多么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如果工作有成绩,会被认为是假积极,如果工作消极,会被看作是反动本质的暴露。

            (五)迷信权威。

        谁都知道,没有缺点的人,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即便是名人说的话,也不能句句闪金光。

            (六)轻信流言。

        流言蜚语,可改变人的认识。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七)“晕轮效应”

        。

        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

        就是“晕轮效应”

        的最好说明。

        乌鸦本是“不祥之物”

        ,因爱那个人,连屋檐上的乌鸦都一起爱上了。

        这种以偏概全的推断方法,就像晕轮或月晕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

        所以称晕轮或月晕效应。

            (八)从众倾向。

        当人们的行为或思想观点若与周围的人相悖时,就会有一种威压感。

        比如,在选举过程中,当大多数人举手时,虽然自己内心不赞成,但也随之把手举起来。

        再如,当周围的学生都穿上了校服,唯独自己穿花衣服,心理会感到局促不安。

            (九)期待干扰。

        正在等待情人赴约者,会兴冲冲走上前去把人认错,误以为是自己的情人;心急火燎的候诊者,常会误听护士唤自己的名字;急于投宿的人,易于把商店招牌看成旅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