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清宫·红尘尽处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清宫·红尘尽处

第111章

书籍名:《清宫·红尘尽处》    作者:爆走金魚
    《清宫·红尘尽处》章节:第11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7.《台湾府志三种》,台湾的图书馆都有,大陆的不清楚,台湾府志有三个版本,统称福建台湾府志三种,分别是蒋毓英的《福建通志台湾府(康熙)》、高拱干《重修台湾府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记载有清领时代台湾府的各种情形,府志从源流、府县设置、地理形势、人物传等,是研究台湾问题与清代台湾的重要参考资料。

            蒋毓英的版本最早,加上他是首任台湾知府,主管了接收事宜,当代的福建通志修纂总裁金□则是攻台战争时的福建巡抚,亲历过攻台战争,所以这本通志的评价很高,后两种与其他后代相关志略多少都参考了蒋毓英的版本撰成。

            目前传世的版本很多,台湾官方也发行过不少版本,若论印刷精良、注释最佳的当属2004年,台湾行政院文建会的版本。若论发行的普及度,中华书局的版本应当是最普遍可见的。

            会特别提出《台湾府志三种》是因为有许多康熙朝清宫文会写到攻台战争,不过很多都写得与事实相去甚远(大家都受了鹿鼎记影响?)……呃……其实明郑时代的台湾很原始的,国土面积也很小,只在目前台湾省的台南市区而已,出了台南市就管不怎么到了(金鱼的学校就在明郑旧地,康熙帝国里演的台湾根本是乱七八糟演,随便抓都一堆Bug……),所以说大家如果要写明郑旧事,请一定要找一点资料……有什么关於明郑的问题欢迎来问金鱼。

            8.《大清会典》,简称《清会典》,这是一部纪录典章制度与事例的政书,各大图书馆应该都有。《清会典》修纂的时间很长,每隔个两代左右就会开始修纂过去数十年来的变革事例,最后修纂是在光绪年间。

            其实《清会典》读起来是很无聊的,但是我在最后一次翻修《红尘》的时候才发现它实在是超好用的,正因为它巨细靡遗到一种枯燥乏味的境界,才使得它在政府运作的程序上能描写得十分详细,尤其我们所关注的宫廷生活也可在《清会典》中找到相关的操作案例,包括了宫殿何时修筑、悬挂有哪些对联,还有宫中换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这些都可以在《清会典》找到相应的记载,是写作时候非常有用的工具书。

            二、明清非官方史料-笔记篇

            1.昭□《啸亭杂录》,第八代礼亲王所撰,纪录嘉庆以前的清代杂事。昭□生於干隆四十一年,29岁袭爵,嘉庆十年,礼亲王府大火,除了烧不掉的960亩田产,昭□的家产几乎付之一炬。又逢嘉庆十八年,林清率众攻入紫禁城,昭□与一众王公组兵击退,嘉庆回京却无奖励反而申斥,昭□私下抱怨。不久,昭□为弥补王府烧掉的损失,下令加租被皇帝发现,由於康熙六十年已下令「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横加租税是违反祖宗家法跟国家法度。再加上昭□当众羞辱尚书景安,说他是王府的奴才(其实景安跟昭□不同旗),遂於嘉庆二十年,褫夺王爵,家产充公,关入宗人府。隔年释放回家,从此潜心著作,道光九年病逝。

            《啸亭杂录》因为作者的特殊身分而被特别重视,由於昭□的生活圈在常人所不易亲近的皇家,加上他能与皇室耆老交谈,故而对於清初诸事纪录详实(他的记载中也有苏麻喇姑)。昭□所处的时代也正是盛世之末,他对於旗人的衰败、风俗也有许多记载。

            目前传世的版本众多,被收入中华书局所编之清代笔记丛书。

            2.李光地《榕村语录》、《榕村续语录》,康熙朝名臣李光地所撰,纪录李光地的理学思想杂说与当代人物品评。李光地,福建安溪人,由於地缘关系,在康熙收台战争中是重要主角之一,曾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大臣等,最后在康熙晚年压宝帮对了雍正,备受礼遇,人称「安溪李相国」,同时是理学实学派大家。李光地虽是理学名家,在个人品行上却有重大瑕疵,毕生最重大的德行事件有二:

            一是贪功,对故友陈梦雷见死不救。三藩乱时,陈梦雷与李光地同在乱区,共同上疏密告叛乱,李光地却把陈梦雷之名删去,独自上疏。三藩乱平,陈梦雷被误以为是另一个依附耿精忠的陈姓人士而被捕下狱,李光地却青云直上,陈梦雷几次请求李光地替他做证,李光地却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四年后才替他说了点话,却对两人共同密告叛乱的事决口不提。陈梦雷后得吏部尚书徐干学援助,免死流放,写下有名的《与李光地绝交书》,后来得到康熙特赦回到北京,入诚亲王府修书。

            二是恋位,不愿守制三年。凡是官员遇父母丧需去位三年丁忧守制,若非大将在外,不得夺情在位,李光地母丧,只乞假九个月,而不是直接丁忧三年。被御史弹劾有十不可用,康熙於是命他离位归乡,后又入京。

            李光地的功过是非不多言,主要是他与康熙朝诸臣都有来往,与康熙的来往也很密切,从他的《榕村续语录》中可以看见不见於正史记载的人物言行,即使与正史有所重叠,也因为作者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是研究康熙中期的重要资料。

            3.马思哈(即马思喀)《塞北纪程》,内大臣马思哈撰,纪录康熙首次西征的相关事件,马思哈是康熙身边的亲信,首次西征时因为康熙身染时疾,所以中军无功而返。但在二次西征时,马思哈身在康熙中军,随驾转战克鲁伦等地,并在拖纳阿林与康熙分兵追击溃败的噶尔丹夫妇。《塞北纪程》因为作者是康熙的亲信,在文字中有许多关於近支皇族与中军移动的纪录,是康熙首次西征的贴身记载。

            目前传世的版本有巴蜀书社所出之《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属於中国野史集成系列,本书收录有许多清代关於西北战争的笔记记载。

            4.殷化行《西征纪略》,绿营将领殷化行撰,纪录有关康熙第二次西征的始末,由於作者是亲身经历战争的将领,对於整体人事的调动、战局情势以及敌我两方的人物介绍十分详尽。第二次西征的主力是□甘河套的绿营军,主帅是董鄂妃亲弟费扬古,主帅以下,是大批的绿营军将领。

            殷化行,咸阳人,康熙九年武进士出身,在二次西征时任宁夏总兵,他在这场战争中战功彪炳,战争在莫昭多形成双方对峙状态的时候,是他意外发现噶尔丹阵营有大批静止不动的淄重人畜,断定是噶尔丹的家属,於是献计一面用轻骑扰乱噶尔丹主力,另一面以精兵强攻噶尔丹家属与淄重,击毙噶尔丹阵营的大将--噶尔丹妻阿努娘子,噶尔丹本人仓皇逃跑,一战功成,康熙亲题「深沉节制」匾赐与殷化行。

            《西征纪略》传世版本众多,四库与中国野史集成都有收录。

            5.钱良泽《出塞纪略》,也是随康熙出塞的纪录,由於作者是文人,书中舞文弄墨之处甚多,但是在纪录塞外风光上有独到处。

            6.黄叔□《台海使槎录》,首任巡台御史所作,收录有赤□笔谈、番俗六考、番俗杂记三篇,尤其在赤□笔谈中,纪录有许多明郑旧事,如陈永华葬在龙湖岩等,详实记载清初台湾与明郑时代遗留下来的旧俗故事。

            《台海使槎录》因为时代与纪录的特殊性,被认为是研究清代台湾的重要著作,传世版本众多,不一一赘述。

            7.玄烨《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玄子口述,由胤字辈二十四小龙各自回忆笔录统一编成。《圣祖庭训格言》是玄子平日教训小龙们的话,从穿衣吃饭待人处世一直讲到天地伦理纲常,苦口婆心罗罗嗦嗦数十页,大多是谁谁谁今天做了什么,所以我说什么什么之类的话,充分表现出玄子的管家公本性。

            《圣祖庭训格言》在研究玄子本人的著作中被广泛使用,正因为玄子这罗哩八嗦看到什么都要教训儿子们的管家公本性,所以庭训里有非常多不见於正史的资料,呈现出玄子非常人性化的一面。

            -玄子小时候被张、林两太监教授书法识字,玄子说他们是「前明多读书人」,常常向他们问明宫旧事,的确很像是小孩子会找老人家说故事的感觉。

            -玄子小时候,大家不怎么穿名贵的皮袍,大都穿东北老家的貂皮,有一天,玄子的姐夫耿聚忠穿了件银鼠皮来宫里,一大票乡民围著他看(玄子自己大概也跑去摸了几把),可是到了玄子的时代,银鼠一点都不希奇(康熙二十三年出现了海龙皮等更稀有的皮毛)。

            玄子还记得他爹顺治以前得了个小怀表,天天带在身上很珍惜,但是到了玄子的时代,哪个皇子家里不是几十个自鸣钟,一个比一个漂亮(因为造办处会自己做钟了),玄子以上述两件事感叹人心不古、逐渐走向奢靡。

            -玄子最喜欢白色,因为小时候看奶奶妈妈拜藏传佛教,觉得白色是纯洁无瑕的颜色,所以吉祥。

            -玄子最喜欢吃酱菜水果,因为年纪大了不可以吃油腻,会爆血管加中风。

            -玄子最喜欢过的节日是元旦,因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玄子最讨厌夏天,年轻时候还忍得住热,越老越觉得忍不住,老玄子的结论是--这是老人家气血衰弱的缘故。

            -玄子要求每个儿子都要会游泳(豆沙包,快游吧),这样有一天淹大水才不会死翘翘,不过是说,北京城淹大水的机率还满低的吧?

            -玄子最讨厌艾草味,而且要儿子们不要没事就找医生点灸,说那无助身体,其实大概是因为玄子小时候每天被御医点灸,有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闻到艾草就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