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五魁首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五魁首

第24章

书籍名:《五魁首》    作者:苗炜
    《五魁首》章节:第2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现在我们的专业人才还缺乏,做电脑的、做美术的人对体育不熟悉,NBC有制作部,负责做特技、做光效和音效。看他们的节目就像看美国大片,你很难说出差距在哪里,但人家做得到,我们做不到。奥运会的片头,我看雅典做的比我们自己做的好,虚拟与真实的结合与过度,奥运要素的反应都比我们成熟许多。但我们就是要用自己做的片头,这毕竟是自己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

            从《悉尼猜想》到《雅典猜想》

            如果说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CCTV对奥运赛事的报道重结果、轻细节,重奖牌、轻人物,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报道之后,中国的奥运转播出现了赛事转播向戏剧化、娱乐化的发展,这种倾向渗透在专题节目的设置、赛事的解说,甚至是镜头的组接上。张兴说:“马国力对体育的认识和对观众的服务意识都是很好的。”

            《全明星猜想》是马国力很推崇的一个节目。《全明星猜想》有奇怪的节目形态:《欢乐总动员》式的演播室、《开心辞典》式的体育知识、《艺术人生》式的体育人物访谈,在体育频道的收视率仅次于一些重要赛事。导演辛少瑛把它归纳到“体育娱乐节目”。《全明星猜想》的前身是2000年的《悉尼猜想》。辛少瑛回忆,当时她刚到体育频道制作《城市之间》,马国力召开策划会,要求大家拿出“和以往体育报道都不一样”的新节目。辛少瑛想起1994年广岛亚运会时,她还在制作《正大综艺》,到亚运村里拍了很多细节,让嘉宾猜是做什么的,没想到观众们特别喜欢。于是,辛少瑛向马国力提出,是否可以参照这样的样式。

            作为一个将体育知识和娱乐结合起来的栏目,《悉尼猜想》一经推出,立刻成为整个奥运报道中的亮点,收视率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2004年奥运会,《全明星猜想》更名《雅典猜想》,开幕前,就获得了1000万的冠名,跟片广告达到10分钟。《雅典猜想》继续推广娱乐化的猜谜、娱乐化的报道,请了“水木年华”录制了一首主题曲,还请到杨坤、朴树等明星来参与主持,并且拉来单田芳用评书的方式来点评奥运会。

            单田芳说:“做奥运会的节目,我起初并不乐意,因为我对体育并不是很了解,但《全明星猜想》节目组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商量着怎么合作。他们每天都把运动员的资料给我传真过来,我就编上那么一小段,说外国人咱可以编得热闹些,反正他不能到中国来和你较真。奥运会我成了大忙人了,上午去中央台录节目,下午到北京台录节目。”

            马国力由《悉尼猜想》打开了体育报道的新思路:以往的体育报道总是一味强调快速、权威、全面,但作为一个电视频道,如何找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结合点,如何将大量不是体育迷的普通人也拉到电视机前才是重点。在这个思路下,2004年奥运期间,《中国骄傲》、《王者英雄》等一批以娱乐思维来组接比赛情况的专题也被分别安排在重要时段。

            马国力说:“开始做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只是做到让你看到的和赛场上的一样。1996年我们的口号是:‘让全国观众和你一起在亚特兰大。’到2000年,就是‘让观众看到比赛场上还多的东西’。意识转变了。中国电视发展太快,每个家里现在有60个频道,我们只是其一,体育迷到家里可能就看体育频道,吸引他们我们就用更多的赛事,更全面的报道,留住这些人比较容易,品牌做出来就跟着你走。但我们不能不考虑一个现实,纯正的体育迷在全国人口里我相信不到10%,而另外相当一大部分人看不看体育频道,关键在于体育频道给他提供的节目是不是让他觉得有意思。我们的体育频道从赛事上来讲,已经在全国占有了绝对优势,我们不是很担心体育迷这部分得不到满足,但我们希望体育迷之外更多的人来看这个频道。

            “地方俱乐部有没有忠实球迷,这是足球发展的一个问题。电视观众忠实度也是电视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游离在体育频道之外的那些人可能不可能对体育有兴趣呢?从世界杯、奥运会上能看出来,这两大赛事,观众数字几倍地往上翻,一方面这两大比赛是热点,另一方面奥运会和世界杯不是单纯的体育事件而是娱乐事件,大赛可以从娱乐角度去做。娱乐的节目形态平时能不能吸引边缘化观众?这是体育频道做一点娱乐节目的初衷,但它不是主干。”

            1984年,中国还没有一个专业的体育频道,到2002年,已经有了42个体育频道,大量的收视人群直接带来的是相关体育广告的涌入,2003年度,央视体育频道广告收入达到了近8亿元人民币。2004大赛年,体育频道广告收入达到10个亿。

            对于这20年来报道方式的变化,马国力这样总结:“从1980年代、1990年代,到21世纪前几年,我们的变化特别大,因为观众的要求也在变。当然为国争光的主题始终是奥运的主题,但如果说观众在1980年代要的就是英雄,到21世纪所要的、所欣赏的就越来越多样,我们的方式也只能越来越人性化。”

            雅典:1474小时28分钟的奥运会节目

            2004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业务楼,体育频道的各位专项记者与解说员开碰头会,专项记者详细介绍举重、射击等中国优势项目的备战情况。专项记者吴璞负责举重、跆拳道、摔跤,他说到后来拿金牌的张国政:“这个人心理素质很好,气势很好,这个人很外向,很开朗,是目前国家队里唯一结了婚的人,小孩脾气,北体大挂名的讲师。”从长达数万字的会议记录看,专项记者对运动员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2004年8月14日下午,杜丽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中央台直播间里,字幕机忽然死机,重新启动之后将获得金牌的字幕新闻发送出去。张斌、方钢等人已是30多小时没睡觉。前方记者采访杜丽时,大概由于比较激动,总想用手把杜丽拉得更近一些。张斌在后方兀自念叨:“手!手!别摸人家呀!”

            雅典奥运会的一线记者和解说都遭到了观众一定程度的批评,对此,张兴的看法是:“观众提意见说明人家都看了。奥运会报道要三方满意,一是观众;二是领导,怎样报道奥运会上面是很重视的;三是同行,包括电视同行和平面媒体的同行。意见最多的也是来自同行,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最多。他们能看出记者是否胜任,看出你的工作状态。这些意见对我们的记者有帮助也有压力。比如同样做访谈节目,《艺术人生》最出彩,演艺明星很容易进入状态。我们的体育明星文化水平有限、不会做秀,这与我们的体育体制有关。雅典奥运会最出彩的两个运动员是刘翔和罗雪娟。刘翔好像没有什么压力的,罗雪娟是你越是压我我就越表现好、越是敢说。她在接受我们记者采访时说——要感谢那些憎恨我的人,背景就是8运会的时候有些运动员的成绩比她好,罗雪娟和浙江体育局的领导认为游泳池里不干净,有兴奋剂的问题,这得罪了很多人。罗雪娟拿了奥运金牌,说出这样的话,未必是我们的记者采访得好。采访刘翔和罗雪娟的记者不一定是问题提得多好,但这两个运动员个性与感染力是独特的。我们的记者与运动队的关系非常好,7个项目的记者从广州九运会就跟队,与队员、教练非常熟悉。中央台还首次特邀王涛(乒乓球)、吉新鹏(羽毛球)、刘璇(体操)、张山(射击)、杨霞(举重)和熊倪(跳水)这6位前奥运冠军,在前方同各专项记者一起在奥运赛场采访、评论和解说。这是我们的突破,2000年奥运会,大家对现场记者没什么意见,不能说当时的记者比现在好,而是因为观众看到运动员下来之后能马上接受采访,就很满足了。现在他们不满足,会说你们提的这是什么问题呀,问的不好,记者形象不佳都成问题了。”

            在奥运会比赛之前,郑也夫给张斌打电话,提出一个建议:为本届奥运田径中十项全能的转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力量,报道细节,深入评价。把十项全能当作唤起田径兴趣的突破口。后来在一篇文章中,郑也夫讲述了他怎样看待奥运转播:“我是超级体育迷,而田径是我的最爱。如果奥运田径和世界杯足球同时开赛,我肯定看田径,我相信此种趣味在中国是异类和少数。昨晚从Athen2004下载了23日田径比赛的全部赛程,兴冲冲准备一项一项品味。看到日本小女子在酷暑下的马拉松项目中战胜非洲名将夺魁,日本人在前12名中占据3席,感到恐惧——她们都是下过油锅和地狱的。看到男子跳高选手争先恐后飞过2米29,三级跳选手一个个跳过17米,知道高手云集,有备而来,盛宴难再。正要点灯熬油看个究竟,电视台换了节目,将国手未能晋级的田径换成了中国有望夺魁的跳水。此时,中央1、2、5套节目播出的分别是跳水、中美女篮、体操单项。3项中个个有中国人参赛,如此安排,让人无话可说。一会儿中央2套上中国女篮55比100败给美国,心想田径总算可以补缺入席叨陪末座了。谁料,2套竟然打烊休息。真是怒从心头起:电视台知道田径是什么吗?

            “因为国人更热爱金牌,而田径是中国的弱项;因为国人更喜欢包装、调料和花哨,而田径原汁原味朴实无华,国人便将兴趣从奥运的‘中心’转向‘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