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宠文网 > 文学理论 >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第1章

书籍名:《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作者:魏特林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章节:第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本书来自4020.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4020.cn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作者:(德)魏特林著  孙则明译

            【丛书名】

            【形态项】  352  ;  21cm

            【读秀号】000000825406

            【出版项】  商务印书馆  ,  1960

            【ISBN号】  CN  /  D095.16

            【原书定价】  1.60(精装:¥2.00)  网上购买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地点:  德国)

            【参考文献格式】(德)魏特林,W.著  孙则明译.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商务印书馆,  1960.

            威廉·魏特林于1808年10月5日生于马格德堡。关于他青年时代的情况所知甚少。他的父亲特里扬是法国军官,死于拿破仑的侵俄战役。他的母亲克利斯丁与成衣工人柏恩结婚,她自己充当女厨师来维持生活。魏特林在马格德堡上过中等市民学校,1822年,他被送到一个成衣匠那里学手艺,学的是缝纫妇女服装。1827年,他为了逃避兵役,跑到汉堡去,在那里充当妇女服装工人,并且设法搞到一份流动手艺人证书,在这上面他把汉堡填作他的籍贯。1830年他到了莱比锡,在那里他以一个讽刺诗人的身份参加了革命运动,这种运动在巴黎七月革命之后,流行于德国的许多地方。据说,他曾经向《莱比锡日报》投过“激进的”稿件。①1832年底他到了德累斯登。1834年到维也纳。估计这时魏特林已经很认真地在研究社会问题,感觉到必须对劳动者的境遇作重大的改善。他自己在1849年说:“我在德国周游很久,……我曾试图说服别人赞同我当时还不成熟的关于平等的看法”。②虽然他在维也纳收入甚好,但是,“一种寻求志同道合者的热望”驱使着他到巴黎去。③1835年10月,他到了巴黎,并成为“流亡者同盟”的盟员,几个月之后,这个同盟中的急进的、大部分是无产阶级出身的盟员脱离了该同盟,另行成立了秘密的“正义者同盟”。无疑的,魏特林曾积极参加过这场辩论,特别是展开了对雅科布·费奈迭的攻击,新同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不久,他和卡尔·沙佩尔、亨利希·鲍威尔一起成为理事会的成员。1836年4月,魏特林再一次通过德国旅行到维也纳,1837年9月回到巴黎。在这里他开始了作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独立的理论家的活动。

            本书作者是十九世纪德国无产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十分憎恶资本主义制度,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他的思想带有相当多的乌托邦主义的成份。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思想“还是颇为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一种共产主义”。本书为作者的主要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书有极高的评价。卷首所载编者导言对原著作了评价。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魏特林著  孙则明译            

        导言      

              十九世纪前半叶,德国开始克服它对于英国和法国在经济上的落后性,并且转变成一个现代的工业国,它的生产在三十到四十年代特别迅速地发展起来。原来在无数的专制的德意志城邦中被排除于政治权力之外的资产阶级,现在在经济上大大加强起来,并且提出了政治要求。

            同时,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也在德国发展起来。虽然它比英国和法国的无产阶级在数量上还是少的、还是分散和不发展的,但是在纺织工人的起义中,已经证明了它的革命力量,并且提出了它的独立的政治要求。这种发展使1848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趋于成熟,这次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和建立德国的统一。德国的工人阶级必然会觉悟到它的社会地位和它自身的特殊利益。在革命的前夕,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作为德国工人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在这个宣言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无产阶级的地位、它的世界性的历史任务——永远消灭剥削和压迫——以及它在未来革命中的作用,这一切都作了说明。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战略和策略,并因此给德国的、乃至全世界的工人阶级一个包罗一切的、科学的纲领。

            但是,这并不是无产阶级阶级利益的第一次表示。在此若干年以前,已经有一个人以一种“史无前例光辉灿烂的处女作”(马克思语)①宣告了无产阶级的解放;那就是德国的革命者威廉·魏特林,他以他的主要著作《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迈进了决定性的第一步。他认识到工人阶级能够自己单独地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他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观点远远地超越于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之上,尽管在基本上他从未克服过空想的乌托邦主义;从没有达到对于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的阶段。这一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做到的事。但是,作为形成中的德国工人阶级的发言人,魏特林是有不容遗忘的伟大成就的。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出版于1842年12月,最近的一次是1908年由弗兰茨·梅林编辑出版的。②

            ①马克思:《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56年人民出版社版,第483页。——中译本编者

            ②梅林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序言并加了许多注释,论述魏特林受拉梅耐(1782—1854,法国神父,政论家,基督教社会主义的思想家之一)、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影响。——中译本编者

            威廉·魏特林于1808年10月5日生于马格德堡。关于他青年时代的情况所知甚少。他的父亲特里扬是法国军官,死于拿破仑的侵俄战役。他的母亲克利斯丁与成衣工人柏恩结婚,她自己充当女厨师来维持生活。魏特林在马格德堡上过中等市民学校,1822年,他被送到一个成衣匠那里学手艺,学的是缝纫妇女服装。1827年,他为了逃避兵役,跑到汉堡去,在那里充当妇女服装工人,并且设法搞到一份流动手艺人证书,在这上面他把汉堡填作他的籍贯。1830年他到了莱比锡,在那里他以一个讽刺诗人的身份参加了革命运动,这种运动在巴黎七月革命之后,流行于德国的许多地方。据说,他曾经向《莱比锡日报》投过“激进的”稿件。①1832年底他到了德累斯登。1834年到维也纳。估计这时魏特林已经很认真地在研究社会问题,感觉到必须对劳动者的境遇作重大的改善。他自己在1849年说:“我在德国周游很久,……我曾试图说服别人赞同我当时还不成熟的关于平等的看法”。②虽然他在维也纳收入甚好,但是,“一种寻求志同道合者的热望”驱使着他到巴黎去。③1835年10月,他到了巴黎,并成为“流亡者同盟”的盟员,几个月之后,这个同盟中的急进的、大部分是无产阶级出身的盟员脱离了该同盟,另行成立了秘密的“正义者同盟”。无疑的,魏特林曾积极参加过这场辩论,特别是展开了对雅科布·费奈迭的攻击,新同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不久,他和卡尔·沙佩尔、亨利希·鲍威尔一起成为理事会的成员。1836年4月,魏特林再一次通过德国旅行到维也纳,1837年9月回到巴黎。在这里他开始了作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独立的理论家的活动。

            ①见艾弥尔·卡勒尔:《威廉·魏特林。他的活动和学说》,1887年霍廷根-苏黎世版,第31页。

            ②本书295页。

            ③见梅林为《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908年纪念版所写的《序言》。原句大概出于魏特林1851年在《劳动者的共和国》上发表的《关于金钱制度问题十二年来宣传结果的概观》一文。

            在这些年间,巴黎是欧洲一切反对派和革命力量的活动中心。正象梅林曾经说过的,在这里空气中含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每个人随时都在吸入。①在这里,伟大的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傅立叶曾经起过作用。圣西门逝世之后(1825年),他的学说由他的门徒勒西普、勒鲁、舍伐利埃和安凡丹等人加以整理和通俗化,特别是巴萨德,他在巴黎主持圣西门主义的讲座,这些讲座的主要内容,我们在他的主要著作《圣西门学说的阐述》里可以看到。在已经堕落成反动的圣西门主义者的宗派解体之后,傅立叶把许多社会主义者集结在他自己的周围。傅立叶逝世之后(1837年),传播他的学说的主要是维克多·孔西得朗,傅立叶主义的最重要的代表,他同时主编傅立叶主义的正式机关报《法郎吉》和《和平民主日报》。圣西门和傅立叶的信徒们试图建立共产主义的移民区共产自治村,这种试验虽然由于迫害而停顿,仍然不断地重新进行。

            ①见梅林编《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908年纪念版,第265页上,梅林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