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二战未解之谜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二战未解之谜

第2章

书籍名:《二战未解之谜》    作者:威廉·布鲁尔
    《二战未解之谜》章节:第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此后,日本军在南京城里铺就了一条血路。这种残忍的行为除了野蛮的阿提拉人和匈奴人,还没有人干过。据估计,有25万中国平民,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被杀死了,大部分是被剑和刺刀砍掉了头。这场野蛮行动被称为“南京大屠杀”。就连远在柏林的冷酷的德国军事观察家也被这种有组织的屠杀所震撼。

        珍珠港事件的演习?(2)

            当潘内号事件的消息传到美国时,美国人愤怒了。平日温文尔雅、头发花白的国务卿考代尔霍尔(Cordell  Hull)宣布潘内号的沉没说明日本海军和军官们是“野蛮的、神智不清的”。

            几天后,当该地区的日本高级官员在报纸上发表言论“我接到命令向潘内号开火”时,美国人愤怒了。在白宫,美国总统罗斯福看了艾雷在潘内号甲板上录下的片子后,命令在把  这部片子送美国影院放映前剪掉近在咫尺的日本飞行员的脸这一镜头,这样剪辑是为了平息公众的怒气,避免同日本这个战争机器发生战争。

            潘内号遭到攻击真的是意外吗?还是日本人为4年后偷袭珍珠港进行的演习?是不是日本军阀想要考验美国人对这种致命攻击的忍耐力呢?许多美国军官认为事情根本不是日本人后来所说的是一次“失误导致的悲惨事件”,而是一次计划周密的、实施准确的冒险行为,包括俯冲轰炸机、装备精良的汽艇和步兵的协作。

            也许潘内号事件可以回答日本军阀的许多问题:美国官方对流血冲突和财产损失事件的反应有多强硬或是多软弱?美国军事装备有多精良,是否训练有素?上海附近驻扎的几千美军士兵是否会赶到潘内号遭攻击的现场救援以阻止可能发生的后续攻击?

            罗斯福当局不想卷入远东的直接冲突,在公开表达了适度的愤怒之后,他们向日本当局发出了措辞谨慎的官方抗议,指出日本飞行员应因其“鲁莽飞行”而受追究。

            也许是为了掩盖其将来同美国作战的真正意图,日本政府为其在扬子江上的暴行向美国政府道歉并赔款2214007.36美元。然而,问题仍然存在:是不是美国对潘内号遭攻击事件的软弱反应给日本军阀壮了胆,使他们认为美国只是个纸老虎,从而导致了他们日后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呢?

        神秘的德国科学家

            1939年早些时候,战争的阴云在欧洲上空密布,但大多数德国人民都希望和平。8月下旬的一天,美国CBS电台的记者舒尔若在柏林街头和几十个普通市民进行了交谈。那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这儿的每一个人都反对战争。一个人民如此痛恶战争的国家怎么可能卷入战争呢?”

            但是希特勒早已在密谋战争了。在8月22日召开的巴伐利亚山顶撤退会议上,这位德国元  首对他的高级将领们说:“我会为战争的爆发找一个理由,不要担心这个理由没有道理,人们不会在事后追究胜利者是否撒了谎,在发动战争和扩大战果上,除了胜利,什么都不重要。”

            1939年9月1日清晨,5支德国军队在一群轰炸机的掩护下,越过波兰边境从三个方向向华沙挺进。这些德军的速度、策略和史无前例的强大力量在许多种语言里创造了一个新词:闪击战。

            9月3日,希特勒拒绝了英国首相张伯伦要求德军撤出波兰的最后通牒,英法随之对德宣战。由于英法对如此巨大的战争并未做好准备,英法士兵只能坐在边界线上眼睁睁地看着人员不齐、训练不良、装备落后的波兰军队在短短的27天内被击溃。

            1939年10月17日,也就是纳粹的字旗在波兰首都华沙上空升起三个星期后,英国驻挪威使馆武官鲍易斯海军准将在奥斯陆接到参谋送来的一个包裹。打开包裹,是一封很普通的匿名信。信中说,如果英国想获得德军最新武器的情报,英国只需在BBC(英国广播公司)对德国广播的开头加上“你好,这里是伦敦”。鲍易斯将军对这封信感到迷惑不解,但又觉得不应当置之不理,于是他带着这封信匆匆赶回伦敦。

            1939年的深秋,伦敦正笼罩在浓重的战争气氛中,到处流传着战争的消息,但都是坏消息。在一片阴郁的氛围中,MI-6(军情六处)的负责人斯蒂沃特·曼茨(Stewart  Menzies)在位于议会广场和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的总部召开了由高级官员参加的讨论会。鲍易斯将军在奥斯陆收到的匿名信到底是真是假?有人认为它是第三帝国的情报组织放的烟雾弹,是一种心理战术。其他人不以为然。最后,MI-6在曼塞斯的要求下,决定按信中所说,将BBC对德广播的开头语改为“你好,这里是伦敦”。

            二战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事件就这样发生了。

            1939年11月4日,在BBC对德广播改动后的一个星期,英国驻奥斯陆使馆的卫兵正在暴风雪中巡逻,忽然,他看见了一个放在石阶上的包裹,包裹是用牛皮纸包着的,捆着结实的绳子,大约有3英寸厚、12英寸宽、15英寸长,一半已经被雪埋上了。如果不被及时发现的话,它可能会在积雪中沉睡几个星期。包裹上写着鲍易斯将军收。于是,卫兵赶紧将它交给了将军。鲍易斯将军拿着包裹的时候,他非常担心里面装有炸弹。但是,小心翼翼地打开后,展现在面前的是8页打印纸,上面详细地说明了德军武器装备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的草图,其中包括巨型火箭的设计图纸。鲍易斯将军很快将这些文件送回伦敦。

            36小时后,这些文件的复印件被分发到几个英国科学家和情报专家的手中。大多数专家都持否定态度,有几个人甚至认为文件是假的,是德国人抛出的一项别有用意的计划,目的是为了诱使英国浪费宝贵的资源去进行并不存在的技术研究。

            然而,28岁的英国情报人员里根·乔恩斯却被这些技术震惊了。看来,德国人会把战争扩大到新的范围。在所有这些武器中,核心是无线电控制的滑翔轰炸机——一种无人驾驶的飞机,名为V-1(后来盟军知道那叫黄蜂轰炸机)——和巨型远程火箭V-2S。

            英国情报机构科学家里根·乔恩斯被奥斯陆包裹里所提供的情报震惊了里根·乔恩斯

            在英国科学家利用这些详细的文件制定相应的抗衡措施时,这个送来神秘包裹的人的身份一直是参与这项工作的人经常讨论的话题。一个人(假设是一个德国人)是如何收集到这么多第三帝国的尖端机密的,甚至包括详细的图纸?是如何通过如此大胆而机敏的方式将这些无价之宝送给英国人的?显然,这个人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并且可以直接接触到第三帝国武器发展的核心机密,而且,这个人是一个反纳粹者,他热切地盼望阿道夫·希特勒征服梦的破灭,并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关于这个人的身份有许多猜测。不论他是谁,这个不知名的人在英国阻止希特勒的战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许MI-6的负责人曼塞斯已经知道了这人的身份,因为他与第三帝国内部有许多秘密接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已经把这个令人费解的谜带进了他的坟墓。

        战时内阁的奸细?

            1940年8月初,英国为抵抗德国蓄谋已久的进攻正在积极备战。在海峡对面的欧洲大陆,战争已经开始并逐步扩展。在战争爆发后的十个月内,希特勒已经完全统治了西欧。

            “如果德国佬来犯,我们只能用啤酒瓶敲他们的头,因为那是我们惟一的武器。”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他的参谋不无诙谐地说。然而,希特勒并未发动跨海侵略战争。8月1号,他签署了第17号令,命令刚晋升的赫尔曼·戈林只用空中力量使英国屈服。沿海峡排列的是由33  58个东普鲁士人等多种族人员组成的空前强大的部队,而海峡的对面,整个英国南部,有几百个皇家空军飞行员正在为抵抗这一侵略进行飞行准备。

            这些皇家飞行员是一群勇敢但又散漫的、与众不同的人物。仅在几年前,他们许多人宣誓成为和平主义者,一些人还在牛津誓言书上签名,发誓说他们永远也不会为了“国王和国家”而战斗。但现在,在关系到英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们将参加战斗并在需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英国皇家空军司令赫兹·道林元帅从截获的电子情报中获知,戈林将要发动一场全线进攻。获得这个消息后,58岁的道林元帅借助先进的雷达技术和无线电控制系统,在位于本特利的战斗司令部的一个地下室中,指挥了一场被丘吉尔称为“不列颠之战”的战役。

            烈火、刺耳的警报弥漫在英国全境和英吉利海峡上空达4周之久。通过超短波码,道林能够提前知道德军的目标和战术,这使得英国皇家空军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布置他们的中队,在适当的地点和高度集中力量进攻德军,从而避免了一味追击敌人的假目标或次要目标,从而造成对本已经十分薄弱的皇家空军力量的无谓消耗。

            然而,在道林元帅对戈林的总部进行监听的时候,很明显,德国人也有一条直接从英国战争内阁获得信息的渠道。尽管戈林和他的指挥官们并不知道英军的具体战术,也不知道道林截获了他们的情报,但是,希特勒和德军高级军官却能在英国政府作出极其秘密的决定之后数小时内即获知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