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民间偏方大全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民间偏方大全

第920章

书籍名:《民间偏方大全》    作者:
    《民间偏方大全》章节:第92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至今,尽管有关经络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假说论证,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学说的形成、积累阶段。因此,有关经络的科学结论还需要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与研究。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循经传感探经络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经络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古人所说的经络是否真实存在。当时,有人认为古人所说的经络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血管,并不存在一套独立的经络系统。另一方面,国外有人声称发现了经络的实体,结果被我国学者证明是一种假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在针刺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人接受针刺治疗时,会产生一种沿经脉路线移动的感觉。后来正式命名这一现象为循经感传现象,能产生这一现象的人称为“经络敏感人”,但这类人只占人群中的很小一部分。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扭转了人们认为经络就是血管的观点,因为血管显然无法形成这种感觉循经移动的现象。另外,人们还发现循经脉路线的皮肤电阻较低,这些现象为验证经络的客观存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到了七十年代,人们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循经感传的一些奇异特性:

        ·  速度较慢,为每秒厘米量级。

        ·  可被机械压迫和注射生理盐水及冷冻降温所阻断。

        ·  可出现回流和乏感传。

        ·  可绕过疤痕组织及通过局部麻醉区,可趋向病灶。

        ·  循经感传的路线上有时出现血管扩张、轻度水肿并可测出肌电发放。

        ·  发现部分截肢病人在截肢部位出现幻经络感传。

        这些现象使人们对经络的认识走向复杂化,因为单纯的神经传递或血液流动均无法解释上述特点。不过,由于循经感传的这些特性主要依赖病人的主观感觉和描述,其直实性要打一定折扣,故而同期进行的一些可见经络现象和经络客观检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包括刺激穴位时循经出现的皮肤过敏、色素带,沿经检测到微小声波(循经声发射)、隐性循经感传(一种90%以上人都存在的经络敏感现象),以及其他一些循经物理特性。

        八十年代中期,经络的研究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经络课题,即“七五”国家攻关课题——“十四经循经路线的客观检测”。这时,科学家们已不满足于通过主观感知等简单的手段说明经络的存在,而是试图通过更科学的手段证明经脉路线的客观存在。这期间的最重要发现莫过于用γ照相机拍摄到同位素循经脉路线运动的轨迹。使用生物物理学手段对经络进行研究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特点,研究者先后发现经脉路线上具有低电阻、高声振动和较好的声光热传导以及同位素迁移等物理学特性。这些工作被总结在一部重要经络研究著作——《针灸经络生物物理》之中,它是客观证实经络存在的一个里程碑。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和“九五”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果。

        ·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耳针疗法简介  其他  针灸推拿

        在耳壳上进行针刺的治疗方法,叫耳针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和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上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针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针疗法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对各种疼痛,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慢性病均有较好疗效。

        一、操作方法

        1.左手固定耳壳,右手用1厘米或2厘米毫针经皮肤消毒后垂直刺入,进针深度一般以刺穿软骨而不穿透对面皮肤为原则,切勿穿透耳壳。针刺时患者有明显的痛感,如无感觉应起针重新刺入;有痛感后,再行捻针数秒钟。此时一般患者可感觉耳部发热,少数患者面部有麻木传导感。

        2.有感觉后留针15~20分钟,亦可留针数小时,必要时耳穴埋针。

        3.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眼,以防出血;起针后应在针眼处涂以2%的碘酒,以预防局部感染。

        4.除埋针外,一般每天或隔天1次,7~10次为一疗程。

        二、适应证

        1.关节痛  取病灶区、肾上腺区。

        2.腰痛取腰椎、肾、膀胱。

        3.胃痛取胃、小肠、肝、脾。

        4.坐骨神经痛  取坐骨。

        5.痛经取卵巢、肾、内分泌。r  />
        6.牙痛取上颌、下颌、口。

        7.急性扁桃体炎  取咽喉、耳轮3点。

        8.急性阑尾炎  取大肠、小肠、腹、直肠。

        9.高血压病  取肾上腺、肝、肾、皮层下区。

        10.神经衰弱  取心、肾、腰椎、皮层下区。

        11.荨麻疹  取肺、皮层下区。

        三、禁忌证

        孕妇,耳壳冻伤或炎症者,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

        四、注意事项

        1.严格局部及针体消毒,所用针具均应经过高压或煮沸消毒处理,防止血源传播。

        2.空腹、疲劳或体质衰弱者容易发生晕针。晕针时,患者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甚至突然昏倒。发生晕针后应迅速将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轻者可喝些温开水;较重者,特别是昏倒、不省人事者,可指压人中,如无效,再针刺人中、足三里。

        3.对体弱或初次接受耳针治疗的病人,宜采用轻、中刺激手法。你知道艾灸疗法吗?  其他  针灸推拿

        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化的艾灸治疗仪是传统艾灸材料与光电仪器的结合,在现代新型热源的作用下(如红外线、磁疗)充分发挥艾的药物效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自我按摩治疗便秘

        其他  针灸推拿  便秘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虽然它看似一个小毛病,但却给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

        中医认为,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为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绪波动、气机郁滞以及过度疲劳、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有的人因患慢性便秘长期依靠药物通便,给身心带来极大伤害。你不妨巧用双手,坚持以下的自我按摩法,相信能起到安全通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