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立志高远搜狐网副总编王刚的大学故事

宠文网 > 诗歌戏曲 > 立志高远搜狐网副总编王刚的大学故事

第2页

书籍名:《立志高远搜狐网副总编王刚的大学故事》    作者:佚名
    《立志高远搜狐网副总编王刚的大学故事》章节:第2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语文家教
        
  在家教的过程中,方刚印证了很多心里曾经模糊的人文观念,进行了一个新的自我调理。他再一次感受到清华人文素养的无比深厚,他被激励、被鼓舞,一头扎进故纸堆里了进行着更畅快的阅读。
        
  家庭环境和清华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方刚的选择。
        
  大三时,他整天整天地呆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图书馆的新馆是由邵逸夫资助的,里面全是工科书籍,以及各种资料和光盘,很多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其中的计算机分馆是方刚经常去的地方,很多原版引进的计算机资料不仅更新快,而且很全面。到后来,他的身影由新馆转移到旧馆,很多时候甚至连一日三餐都在那里。
        
  旧馆的外观不如新馆气派,相比之下甚至显得很老气:外墙爬满了茂密的爬山虎,给人以安详而幽深的感觉。这里的藏书以人文社科类为主,清华大学渊远流长而深邃的人文精神就保存在这里。
        
  那段时间,方刚是在与朱自清、闻一多、俞平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大师的精神交汇中度过的。读着这些曾经对清华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大师的著作和传记,用方刚的话说,那种兴奋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如果对清华这么好的精神财1视而不见,那么就是入宝山而空手归了!”方刚感慨万千。
        
  现在一谈起大学,人们便会说起大学里的“大楼”与“大师”。蒋南翔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引用了原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一句话—“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段话后来不知道被别人引用了多少遍。大学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存在。与学校直接相关的大师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存在,也使学校的文化内涵显得绵长厚重。
        
  不管是为清华凭添了厚重文化气息的大师,还是经常与同学们接触的教授,方刚都认为他们“个个都无比好。”他们都是在关键时刻帮助我实现了从兴趣到理想的转折。”方刚说。
        
  这样的经历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理工科学生为什么会去做语文家教。方刚惟一的一次家教经历教的是语文。那个上初三的中学生学习总是没有感觉,对语文似乎都失去了兴趣。阴错阳差,方刚出现了。
        
“这篇文章需要背诵,怎么你连念都念不通,还有不认识的字?”方刚说,“你把书合上,我给你背一遍。”
        
方刚所辅导的课文恰好是《岳阳楼记》,它可谓生于斯长于斯。在那个学生充满惊异和敬意的眼光中,方刚把《岳阳楼记》高声背诵了一遍。在背诵的时候,他还没什么感觉;而当他拿起书,给那个学生讲解的时候,他突然产生了异样的感觉。他突然感受到,在“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中,所流露出的不是惆怅而是一种不易察觉的畅快。这是在他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和古代典籍后,重温中学课本时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家教的过程中,方刚印证了很多心里曾经模糊的人文观念,进行了一个新的自我调理。他再一次感受到清华人文素养的无比深厚,他被激励、被鼓舞,一头扎进故纸堆里了进行着更畅快的阅读。
        

在兴趣广泛的方刚眼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要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填满。……彷徨、失恋、空虚这些词根本不会在他的字典中出现!他太忙了,没有时间来想这些事情。
        
  学习之余,很多同学都去各种公司实习,方刚也找了家计算机公司,主要做电脑组装调试。“张先生,您让我在这里实习就可以了,我可以不要报酬。”方刚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想找个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计算机行业,了解中关村。公司的老板待人都不错,尤其是对能干的人,他答应了方刚的实习请求,并且报酬照给了。
        
  在实习中,他学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一些行业状况。当时计算机的利润高得惊人:一个光驱可以赚上千块;出售一台PC机可以坐着飞机去送货,之后还可以赚一万多。真是有点连蒙带骗的感觉。因此,他就没有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
        
  在兴趣广泛的方刚眼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要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填满。在朱镕基总理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时,他曾组织同学们设计电路板;在社会实践风靡的时候,他又组织同学们到工厂实习;在圣诞节前夕,他曾穿着军大衣、挎个书包到北医大女生宿舍推销明信片……彷徨、失恋、空虚这些词根本不会在他的字典中出现!他太忙了,没有时间来想这些事情。他不仅作了所有大学生能做的事,还做了很多大学生做不了的事。
        
  有件事是清华的学生无论如何都要考虑的,那就是为了留学而考GRE。在大量的阅读中,方刚觉得自己还是应该选择中国作为发展空间,就没有考虑出国。虽然在清华流传一句话,“没考过GRE的一生是不完整一生”,但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方刚始终没有参加GRE考试。“我是工作以后才考了一次。”方刚说,这个时候补考GRE已经不是为了出国了,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完整。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在释放自己兴趣的过程中,方刚的思想得到了无限拓展。“大学学习老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如今,身为搜狐公司的高层主管,方刚经常参加招聘活动。当他面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时,总是带着无比的兴奋和欣慰跟他们聊天。他羡慕目前的大学生有这样好的发展环境,他觉得大学中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一种经历,没有好坏之分。但是,面对如今社会上的种种诱惑,面对社会围墙的坍塌,方刚说,“我们应该建立保护自己的心灵围墙,对社会和生活要拥抱它,不应该排斥它”。这是他对大学生们的建议。
        
“立志高远,探索心灵的空间。”这是方刚大学以来的心得。如果不在清华读书,没有这样的学习氛围和灵活机制,方刚的成长之路又会如何呢?方刚说:“如果我不在清华,大学生活可能不完整。但结局并没有好坏之分,在另一条道路上,我一定也会是充实的、快乐的!”
        
大学老师林娟和王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