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小学德育故事案例十四篇

宠文网 > 诗歌戏曲 > 小学德育故事案例十四篇

第7页

书籍名:《小学德育故事案例十四篇》    作者:佚名
    《小学德育故事案例十四篇》章节:第7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德育的渗透无处不在。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开始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它思想教育。语文教学就是生活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能从学习课文内容到生活实践都能从感情上的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小学德育故事案例11
        
  我班的后进生群体,经过对其成长环境分析,有以下几种情景:1,很多学生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2,还有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很小就成了留守儿童;3,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于是很多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这就构成了较有特色的“隔代教育”问题。在我的班级里,这种隔代教育的学生占了总数的20,这类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总觉得自我缺少亲情,潜意识中有一种补偿心理,在本事、学习、心理方面存在较为特殊的一面。是一群特殊的后进生群体。
        
  一、个案背景:
        
  1、个案的基本情景
        
  李冠,男,17岁,由职高辍学转入,2009年进入我校高一学习,班主任反映该生学习无兴趣,打架,大喊大叫,甚至有点在女同学面前动手动脚。2010年留级进入我班学习。
        
  2、个案的家庭情景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可是本身的教育本事不高,再加上他们经商的缘故。平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梦想,就是一顿打骂。
        
  二、主要问题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李冠的行为主要表此刻: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狂躁,自我约束本事差;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本事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构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经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
        
  2、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祖辈对小孩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们认为自我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应当弥补他们的缺憾。所以,他们对小孩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梦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采取的对策
        
  作为教师,仅有给予相应的帮忙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本事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那么我们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向家长提出:“多给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个人卫生自我动手,多做家务。”帮忙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构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要求家长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梦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构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忙孩子构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他进取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发现李冠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跑步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做错事敢于承认,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上课也会进取发言……所以我们能够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首先,我在课堂中,多为李冠供给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情景,开展一些团体的活动和竞赛,任命他为负责人,让他感到被信任和职责感,在组织活动中,他的主动参与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我也是一份子,从而到达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3、引导团体关注他,接纳他
        
  团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本事的时候,还注意发挥团体和伙伴的作用,经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忙他在团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我利用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团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李冠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构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团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齐交往,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忙,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4、尊重和信任他,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他来说,仅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仅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他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他的错误。
        
  5、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日,而应当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他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同学的态度,使他在必须程度受到打击。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他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所以,要调动他的进取性、主动性,教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当发现他今日能主动参与劳动,于是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能主动帮忙同学的时候,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多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引导他由自我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景会怎样去做。大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到学校,并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