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周恩来的智慧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周恩来的智慧

第34章

书籍名:《周恩来的智慧》    作者:
    《周恩来的智慧》章节:第3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的思想指导下,三年经济恢复

        时期,我国农村成功地实现了土地改革和农业恢复的目标。1952  年,我同农

        业恢复到战前农业的最高水平,粮食超过了战前最高产量的2800  亿斤,达到

        3278  亿斤。

        发民农业促进工业——“一五”计划时期的以农业为基础

        从1953  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的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

        化的基础;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正确地发挥个

        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

        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很容易出现对农业的轻视。为此,1953  年9

        月29  日,周恩来指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不是说把一切力量都摆在

        重工业上,其他的都不搞了,农业不发展了,轻工业不发展了,那是不行的。

        他说,我们的交通运输业不发达,轻工业不足,同时我们也是一个农业不足

        的国家。我国人口之多是世界第一。这样多的人口要满足他们的需要,首先

        而要的就是粮食。我们还要争取一部分粮食出口,换回机器。中国拿什么东

        西向兄弟国家甚至向资本主义国家换回机器呢?主要是农产品。在出口的人

        种东西中,就有五种是农产品(粮食、油籽、牲畜、土产、经济作物)。粮

        食的生产跟不上需要的增长,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存在。因此,

        要用极大的力量注意发展农业。他要求地方党委,特别是省以下的党委,除

        去一些城市搞工业外,主要的力量都应放在农业方面。一年后,周恩来在一

        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农业的发展对于工业的发

        展有多方面的影响。许多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是由农业供给

        的。工业人口和其他城市人口所需要的粮食、油类和其他副食品都依靠农业。

        工业所需要进口的机器大部分需要用出口农产品去交换。许多工业产品的主

        要市场是农村”。为此,他主张国家要用很大的力量在经济方面、水利方面

        和技术方面帮助农业发展。

        周恩来以上论述,从发展农业对发展工业、发展市场、发展对外贸易、

        保证全国人口的粮食等作用出发,分析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这同他在经济恢

        复时期提出的“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那时他是立足于经济恢复来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这里他是立

        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强调农业的制约作用。这里一个突出特点是,他强调

        了发展农业、出口农产品换回机器对建立国家工业化的重大作用。40  年后的

        今天,我国进出口的产品构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依靠出口农产品以换回

        工业机器与技术设备已成为过去。然而,50  年代和60  年代,在我国工业建

        设的初始阶段,不出口农产品就无法得到工业所急需的机器和技术设备。怎

        样才能保证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的出口以满足工业建设对机器、设备的需要?

        除了全国人民的节衣缩食,最根本的途径还是发展农业、增加农产品总量。

        但是,“一五”计划时期,由于急于要把中国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再加上受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突出强调了工业化,

        农业的发展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农业索取过多、投入过少。与经济恢复

        时期相比,“一五”建设,我国对农业是基础的认识,多少有些淡化。这对

        农业的增长也带来不利影响。农业总产值指数如果以1952  年为100,1951

        年是86.8,1950  年是79.3,1919  年是67.4;1953  年是103.1,1951  年是

        106.6。可以说,经济恢复时期,农业的恢复与发展速度是很高的;“一五”

        计划的头两年农业发展速度相对的是降低了。

        1956  年2  月,苏共第20  次代表大会,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

        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4  月,毛泽东综论十大关系,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

        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

        农业和轻工业,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教训,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

        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此后,周恩来在各种会议上阐述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思想时,多次

        提出:我们对农业的发展应有足够的注意。1956  年9  月,党的八大会议上周

        恩来说:“经验证明,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

        地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

        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延缓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

        轻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将极大地影响重工业以至整个国民

        经济的发展,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1956  年11  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

        周恩来说:“苏联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个原则

        是对的,但是在发展中忽视了人民的当前利益。直接与人民利益关系最大的

        是轻工业、农业,轻视这两者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就会发生经济发展上的

        严重不平衡”。1957  年3  月,周恩来根据我国人多地少,人口跟可耕地面积

        比平均每人不过三亩的同情,根据我国主要依靠人力、手工搞饭吃的农业生

        产水平指出:“这样一个农业的基础,来供养我们现有的人口,来建设工业,

        就有困难。”1957  年10  月3  日,他提出,工农业并重很重要,如果农业减

        产,粮食和原料供应不上,发展工业也困难。1957  年12  月20  日,他进一步

        指出,中国这个大国一定要认以到工农业如一辆车的两个车轮、人的两条腿

        两只手一样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工农业并举,农业必须要有更好的配合,不

        然工业涨不上去。

        周恩来的上述思想对指导1957  年经济的发展想了重要作用。

        1957  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最后一年,也是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

        作准备的一年。因此,1957  年国民经济计划是很难安排的一年。在党的八大

        前后所形成的对农轻重关系的止确认以的基础上,周恩来主持制订的1957

        年国民经济的计划突出了对农业的安排。1957  年农业总产值达604  亿无(按

        1952  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52  年增长24.8%;粮食产量3901  亿斤,比

        1952  年增长19%。1957  年是我国经济建设进行得最好的年份之一,也是农

        业发展得最好的年份之一。似是,整个“一五”计划时期,农业的增长落后

        于工业的增长,粮棉紧张的局势一直未能根本缓解。

        怎样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周恩来认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上

        是正确的,成绩很大,但是错误不少”。从工农业生产指标完成的情况看,

        “农业比工业差一点,值得我们重视”。“同工业相比,我们对农业的重视

        和安排不够。”1957  年9  月26  日,周恩来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

        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问题的报告》时说:解放以来,我们着重地宣传了工业

        化的意义,这是对的;但是,对于发展农业的重大意义却宣传不够。周恩来

        对农业问题的估计与对农业工作的批评是符合“一五”时期的实际情况的。

        尽管我国在“一五”建设中,没有像苏联那样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

        轻工业,在工农业关系上“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似是,由于急于要把中

        国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于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一五”建

        设中也还存在着对农业的重视和安排不够的缺点。

        “一五”计划时期,周恩来对农业是基础的认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

        一,在开始进行“一五”计划的建设,开始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时,提

        出要预防轻视农业的倾向,要求省以下地方党委(除去一些城市搞工业外)

        要用主要的力量抓农业,第二,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农业的地位和

        作用:1.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农业能否发展

        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3.农业能否发展直接关系到

        人民当前的利益,关系到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第三,从人多地少、

        依靠手工搞饭吃的条件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农业这个基础的困难与艰巨

        性。第四,初步分析了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经济发展

        模式的弊端;初步总结了我国“一五”建设的经验教训,坦率地指出了“一

        五”建设对农业的重视和安排不够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