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周恩来的智慧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周恩来的智慧

第38章

书籍名:《周恩来的智慧》    作者:
    《周恩来的智慧》章节:第38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周恩来抓经济建设十分重视掌握具体数字。他常说:“毛主席听汇报看

        文件只记几个大数就够了,我是办具体事的,要记一些体数字。”

        在资源方面,他用人多地少的数字说明建设国家的困难和珍惜资源的重

        要。1957  年3  月,他说:“我们这个国家有这么几个数目字,就说明不是轻

        易可以建设得好的。六万万人口的国家,这样多的人口的国家,而我们现在

        可耕地只有十六万万亩。拿我去过的南亚的一些国家来比,只有东巴基斯坦

        那个地方人口密,耕地比较少,跟我们几乎相等。除那个地方以外,没有任

        何一个国家比我们耕地少的,都比我们耕地多,有的多了一半,有的多了几

        倍。我国人口跟可耕地面积比,平均每人不到三亩。城市人口不算,三亩多

        一点。”他认为,我国这样一个农业的基础,来供养我们现有的人口,来建

        设工业,就有困难,如果不艰苦奋斗,那不是轻易可成的。1963  年,他指出,

        我国资源有两个很大的弱点:一是耕地少,不到16  亿亩,在全同土地总面积

        中不到12%;二是森林覆盖率低,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他以此教育

        大家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在人口方面,他用生产和消费的数字比较说明计划生育势在必行。他指

        出,人多给安排劳动就业带来若干困难和限制,如果充分就业则影响衙金有

        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多消费需要的量就大。衣食住行,首先是

        食,我国人口现在乎均每年增长2%左右,每年增加1000  多万人,这是一个

        可观的数目,而我们的粮食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增长量并不大。”1963

        年,周恩来指出,过去15  年,出生的婴儿共有22500  万人,每年都要安排就

        业升学。1  岁到15  岁的是已经存在的,就够我们为之奋斗的了,再发展下去,

        包袱越背越重。这就要大家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在氏族关系方面,他用相对数说明了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1956

        年5  月,他指出,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4%,其他民族占6%。但是,少数

        民族地区占我国总面枫的60%,汉族居住的地区占40%。中国有两句话:人

        口众多,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指汉族,而地大和物博主要是指少数民族居住

        的地区。因此,汉族和少数民族非要合作不可,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中国。

        在中外经济关系上,周恩来经常运用具体经济指标的中外比较说明中国

        经济落后的现实,强调发展中外经济交流、急起直追的迫切性与重要性。1957

        年11  月8  日,他同日本来宾谈话时指出,日本9000  万人口,却生产1100

        万吨钢,700  多万吨化肥,我们6  亿人口现在只有520  万吨钢,才产50  多万

        吨化肥,日本每町步地产粮6  吨多,我们才产2.2  吨,日本是我们的三倍。

        “你们的工业和农业水平比我们高,我们应当向你们学习。”

        由于周恩来重视数据、善于算帐,那些浮夸的数字,不切实际的“高指

        标”,是瞒不过他的眼睛的。1958  年,他在某市郊区看了一块挂牌亩产十万

        斤的高产稻田。田亩上空,像灯光球场一样,电灯通明,加强光照,旁边用

        鼓风机通风,实际上是几十亩的稻子移在一亩地里。周恩来看了以后心情沉

        重,虽然有外宾在场,没有直接批评。这一年“大办钢铁”,河南新乡市一

        天放出生产生铁102  万吨的高产“卫星”。周恩来算了算帐说,我们在鞍钢,

        炼一吨生铁,贫矿石要三四吨,炼焦用煤要二三吨,加上石灰石、辅助材料

        等要十多吨。河南新乡一天生产102  万吨生铁,要一千多万吨运输量,这怎

        么可能呢?周恩来根本不相信那些蒙人的“高指标”。

        对于1958  年大办公共食堂,周恩来也算了一笔帐。1959  年5  月28  日,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大会上说,过去农民在家里吃饭,人口小口、

        男女老少、人口多人口少、农忙农闲,要调顿着过日子,有时多吃,有时少

        吃。现在入公共食堂了,人人都吃饭不要钱,大家都一样,来个平均。好,

        你吃1  斤,我也吃1  斤;你吃2  斤,我也吃2  斤。大家算算,5  万万4  千万

        的农村人口。如果每天吃2  斤,吃了5  个月,150  天,这样就变成吃掉多少

        粮食呢——1650  亿斤的细粮,粗粮就是2000  亿斤。大家想想,这不是就紧

        张了?多吃一点,多吃几斤,用6  万万5  千万一乘,数目就大了。周恩来用

        具体数字证明了大办公共食堂会加剧粮食紧张状况的道理。

        周恩来不仅自己记具体数字、指导建设工作,而且要求有关领导和工作

        人员也要胸中有数。财政部老部长戎子和回忆道:“周总理的记忆力非常好,

        对每年预算中各个大项目的开支,例如同防费、行政费、文教费、基本建设

        费、对外援助费是多少,他都记得很清楚,有时候还有意识地考考我们。周

        总理要求,搞财政工作的人,要训练自己对数字的记忆能力,国家财政预算

        的主要数字,一般都要能记住两三年的。”那些胸中无数的领导干部见到周

        恩来,往往过不了数字关。1966  年4  月3  月,他到河北省大名县杨桥公社前

        桑圈大队调查研究抗旱打井工作。他问在场的公社书记,打井多少?配套多

        少?公社书记答不上来。周恩来批评说:“我在北京不晓得,你在杨桥也不

        晓得?”这位书记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有时,专业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汇报工作中或送报表时,往往搞错

        了百分比或槁错了绝对数,周恩来则及时予以纠正。1952  年在莫斯科,周恩

        来在审阅一份有关换聘延聘苏联专家的文稿时,发现工作人员统计的数字算

        重了一个人头,总共应该是52,而不是53。他问马列和李越然,“你们说说,

        49  加3  等于多少?”一下子把马列、李越然问愣了。他批评道:“不能马虎,

        文件一旦送出,连算数都有误,人家岂不笑话。”在为与苏联政府谈判准备

        的材料中,林业方面有几个数字有差错。周恩来发现后严肃地对有关人员说:

        “像这样的差错和疏忽不能容许!”1959  年8  月,周恩来审查修改即将向人

        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稿。附在报告稿中的那张计划表上,每一行计划数字的

        备注栏里,他都用红蓝两色铅笔计算了一个百分比数字,蓝色的表示数字无

        误,红色的表示算错了,他对国家计委和统计局的有关同志说:“你们工作

        这样粗心大意,百分比算错了也不核对,就往上送,只是划圈,不负责任,

        这样工作怎么行呢!”多少年过去了,这些同志仍然记着周总理亲自用笔算

        核对计划数字,纠正错误的情景。

        “大跃进”期间,有些人强调算“政治帐”不重视算“经济帐”,开经

        济工作会议不让业务专家参加。但是,周恩来反对这样做,强调管理经济就

        要算帐,熟悉各种统计数字,开经济工作会议,要请业务专家参加,听取他

        们的意见。周恩来还要求身边工作的同志熟记各种统计数字,要求他们开会

        时要带上国内外统计手册,随时准备被询问。

        掌握具体数字,不仅是形成正确决策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检查决策是

        否正确的一个基本方法。学习周恩来重视掌握具体数字的决策方法和领导艺

        术,对如何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数不能误错不能再——对中央贸易部一次浪费事件的处理

        经济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掌握具体数字,以避免决策的失误;而且要认

        真对待每一个数字,不能粗枝大叶把数字搞错,以避免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周恩来重视数据、重视算帐,对工作人员搞错数字,他总是进行严肃的

        批评。

        1951  年1  月,新疆发生牛羊口蹄疫,西北军政委员会于24  日电请政务

        院向苏联订购防疫药品古阿林三吨。中央贸易部同外贸易司苏联处出口科科

        长陆红在接到关于这件事情的电话通知后,就向有关部门查询这份电报;但

        因政务院已经把电报直接批给外交部,所以没有查着,陆红因为感到事关急

        要,经请示国外贸易司苏联处副处长杨金涛后,就前往外交部摘抄电报。陆

        红在抄电文时,将“三吨”误抄为“三百吨”,并即按此数向苏联商务代表

        处提出定货,到1951  年2  月至3  月,这项药品三百吨全部运到新疆。这样就

        比原来需要量多买了297  吨。虽然这项药品可逐年使用,但因差错太大,积

        压资金合计人民币40  多忆元(1955  年3  月1  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1  元等

        于旧币1  万元),造成国家资财的严重浪费。

        这一浪费事件发生后,中央贸易部部长叶季壮于1951  年10  月26  日向政

        务院作了书面报告。11  月5  日,周恩来将此事批交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处

        理,并批示:“应加重处分,同时,应规定财经各部门凡属支付、订购和预

        算数字都须经过复核方得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