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

第5章

书籍名:《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    作者:华浊水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章节:第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于是就派兵打进蔡国,蔡侯打着赤膊请罪,并把库藏宝物献给楚军,楚军才退去。蔡哀侯被扣留在楚九年,死于楚国,他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息妫的结局已不可考,关于她的记载歧异甚多。《左传》上说:楚文王灭息,以息妫归己。传说她因国亡夫死之痛,与楚文王三年不通言语。而汉刘向《烈女传》上却说,楚文王灭息,虏获息君夫妇,息夫人自杀,息君亦自杀,是双双自尽的。汉阳民间传说,息君与息夫人在国破之后双双碰壁而死,有这么一个传说:一天,她趁着文王出行打猎的机会,溜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他们自知破镜难圆,就双双殉情自杀了。后人在他们溅血之处遍植桃花,象征鲜血遍地,并建桃花洞和桃花夫人庙纪念他们。楚人便以息夫人为桃茌夫人,立祠以祀。后人又升格封她为主宰桃花的女神。

        然而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吕氏春秋》记载完全不同,是说楚文王欲取息、蔡,先佯和好蔡侯,与其谋取息。蔡侯说:“息夫人,吾妻之姨也。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而与王俱,因而袭之。”楚文王依计照办,遂取息。“旋舍于蔡,又取蔡。”是说楚王先取息,后取蔡。两种说法虽有异,然楚文王以战争手段灭其国、娶其妻的史实则是一致的。

        息妫就是历史上小有名气的息夫人。唐人杜牧有诗云:“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把息国灭亡的罪责全加在息夫人头上不说,还怪她为什么不学晋代的绿珠,同样是面对被掠走的命运,绿珠为了报答主人,跳楼自尽了。其实,楚文王时,楚国社会尚处于奴隶制阶段,母权制、父权制的遗风,屡屡可见,作为夺人之妻为己妻的抢夺婚姻,也当然属于人类早期婚姻史上常见的现象,不足为怪。至于息亡因息妫而起,那更属于后来“女人误国”的陈腐论调,更不足取。楚文王之灭息服蔡,乃是楚人的一贯“欲观中国之政”的雄心壮志所必然,绝非因息妫这一女人而起。

        周作人也有一段话评说此事:“她以倾国倾城的容貌,做了两任王后,她替楚王生了两个儿子,可是没有对楚王说一句话。喜欢和死了的古代美人吊膀子的中国文人于是大做特做其诗,有的说她好,有的说她坏,各自发挥他们的臭美,然而息夫人的名声也就因此大起来了。老实说,这实是妇女生活的一场悲剧,不但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事情,差不多就可以说是妇女全体的运命的象征。”

        一个弱女子,致使三国兵祸相接,说是红颜祸水应不为过。然而,她哪里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与那些积极参政议政以致乱政的美女们相比,她应是最无辜的。有句谚语说得好:匹夫何罪,怀璧其罪。

        第5节:夫差贪迷美色亡国之谜

        夫差(?~前473年),春秋末年吴国君。吴王阖闾子。公元前495

        ~前473年在位。初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并攻破越都,他不听伍子胥乘胜灭越之言,允越王勾践求和。十四年(前482年),在黄池会盟,于晋争霸,越王勾践乘虚攻入吴国。后越再兴兵攻灭吴国,他自杀。

        春秋吴越争战中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被俘往吴国。然而勾践是个有心计的人,在含辱求生的幽禁生活中,逐渐取得了吴王的同情,被准予回国。越王归国后,修葺城池宫殿,以文种治民,以范蠡治军旅,礼贤下士,敬老慈民。日悬熊胆在座侧,每出入朝,必以舌舔苦胆,又令近臣出入的时候提醒他:“勾践你忘了会稽之耻么?”勾践即应声道:“不敢忘!”他冬常近冰,夏近火;以枯草为床,为的是激励自己。当时因丧败之后,越国人丁稀少,勾践命国中壮丁勿娶老妻,老人不娶少妇。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者,罪其父母;孕妇将产,申报官府,使医生加意看护,生男赏赐一壶酒一条狗,生女赏赐一壶酒一头猪。生子三人,官府养其二;生子二人,官养其一。民有死亡,亲往哭吊。每逢出游,常载饭菜于后车,遇见童子,即赐之饭菜。夫人衣服皆自织,与人民共劳同苦,七年不收租税,食不加肉,衣不重彩。越国国力日渐强盛。此时越王欲报会稽败衄之耻、石室见囚之辱,命范蠡寻美女送于吴王以乱其心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因居处荒僻,家境清贫,常在这若耶溪边浣纱度日。一天范蠡信步而行,不觉行至一处地方,峰峦竞秀,万壑争流,云水环绕,溪山如画。范蠡置身其间,如入仙乡。不禁心旷神怡。忽见一道清溪,细流曲折,从山脚下面回绕而来。沿溪望去,桃李成林,松柏苍翠,郁郁葱葱之中,似觉柴门隐约,竹篱依稀。范蠡循着山麓,沿溪前进。

        行约数百步,一阵香风扑面吹来,范蠡闻了这股香气,大为惊异道:“此气似兰非兰,其中带有脂粉之香,芳泽之味,决非花香。”正在猜疑,突然看见一女子在溪边浣纱,这阵香气,正是微风飘荡过来的。这女子目如秋水,顾盼生姿。范蠡心口俱呆,暗中惊异道:“不想尘世之间,居然有此美女。”范蠡表明了身份,说明了来意,西施想不到自己一个乡野弱女子,对国家前途竟是如此重要,于是慨然应允。

        然而在日久接触中,范蠡与西施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一想到西施将来要被献给吴王,范蠡陷入了难以割舍的痛苦之中。他不知如何面对这一天。

        这时的吴王逸乐之心渐生,为重建姑苏台,而遍告列国,以求材木。

        范蠡对勾践说:“臣闻将有夺人之心者,必先投人之好,夫差筑台必得美材,王如采良木以奉吴,吴王必倾心悦我而不疑。”越王依计送高木二百余株,令木工将材木雕琢装饰后献给吴王。并送上包括西施在内的美女五十余。吴王大喜,令工匠重建姑苏台。台榭修成后,宏壮秀丽,高可望三百里,宽可容六千人,台上雕梁画栋,金玉藻饰,四围尽植奇花异草,畜养珍禽怪兽,又引太湖水绕于台前,通舟往来,左有香水溪,右有百花洲,三秋九夏花香不绝。百姓昼夜做工,劳疲而死的不可胜数。吴王因勾践恭顺已极,命人加封越国东至句甬,西至携李,南至姑蔑,北至平原。纵横八百余里的土地,完全皆归越国。

        范蠡与西施由于国难而聚首,又要为了国难而分开,贵为一国大夫,竟不能保住自己心爱的人,他不知何日能重续旧好,只有无尽的期待。

        却说夫差望见西施,以为神仙下降,魂魄俱醉。相国伍子胥进谏说:“臣听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眩,因此桀以妹喜灭,纣以妲己亡;幽王以褒姒死,献公以骊姬败。自古丧身亡国,未有不由美女者。今越王进此美女,是想要大王沉湎怠政,自取败亡。王请勿受此亡国之物。”

        夫差说:“好色之心,人所皆同。勾践得此美人不敢自用,进于寡人,即是尽忠于吴国之证,相国怎么会疑他另有所图?况桀、纣、幽王,皆亡国之主,岂可与寡人相比?相国身为人臣,竟在朝廷之上,面辱寡人,人臣之礼,岂应如是?孤偏要受了这个美人,命你看孤会不会亡国。”

        从此吴王每日都在姑苏台纵乐,美女歌伎列于座侧。西施不论相貌歌舞都是诸妃之中最好的。吴王于灵岩山筑西施台,开玩花池,辟采香径,凿碧泉井,建馆娃宫,携着西施,在这八个景点日夕流连。西施妖艳善媚,擅专房之宠,出入仪制,侈于后妃。

        春光明媚的时候,西施领数十嫔妃在前,吴王与伯骸⑥伤共⑺嬗诤螅逢亭便宴,遇榭便歌,四顾百花妍媚,夫差亲自折下最艳丽的一朵,插在西施的发上:“你若日夜立于万葩丛下,孤不知花长得像你还是你长得像花?”伯核担骸耙莱伎矗西施比花可美多了!”夫差听后十分高兴,取酒赏赐伯骸

        夏天到来的时候,吴王就驾一叶轻舟,上载乐器,与西施在香水溪赏莲花。让嫔妃们赤裸身体在溪内采莲,西施与夫差抚掌而笑。笙箫迭奏,歌声悠扬,自城南直至湖上。但见一片锦帆,接连不断,使人目眩神迷,后人以其锦帆十分美丽,遂称所过之地曰“锦帆泾”。忽然一阵风吹来,西施酒喝多了,以手去探莲,不慎掉进水里。夫差急令嫔妃救起,亲自扶入舟中:“卿之被溺,可称得上落花随水了!”然后令奚斯在香水溪内,方圆数丈,都砌上白玉石,另引清泉注入溪水。让西施在泉内沐浴,沐浴后的粉痕凝水,泉水香馥扑鼻,久久不散,故此溪又称为“香水溪”。

        吴王宠爱西施,惟恐其娇艳如花,不禁风露,特建馆娃宫于灵岩山,铜钩玉槛,饰以珠玉,镶以七宝,为美人游息之所。秋高气爽的时节则携西施登馆娃宫,朝歌夜弦,宴赏不息。西施早晨梳妆则照池为镜,夫差并立在她身后,亲自为她撩发施妆。对西施说:“以你的娇妍,映在水里,水也生媚。”因西施举动风流,行步之际衣袂飞扬,无异仙子。遂建筑一廊,空其地底,下面悉用大瓮铺平,覆以厚板,上面雕镂花纹,施以五彩,命西施漫步其上,步履铮铮有声。夫差听以为乐。因此称其廊为“响岳取薄

        冬天他们住在灵岩山的西施洞,每遇落霜的早晨,下雪的夜晚,夫差与西施穿着狐裘,坐着车寻找梅花,直走到崎岖险道,车驾不能通过的地方,才欣然返回。

        西施常言心痛,每当病情发作时,必捧心蹙额,颦眉而啼,愈发惹人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