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细说清宫十三朝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细说清宫十三朝

第12章

书籍名:《细说清宫十三朝》    作者:
    《细说清宫十三朝》章节:第1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熊廷弼奉了朝命,不敢怠慢,第二天就点齐兵马,校阅了一遍。见兵马衰弱得不成样子,心中叹息,接着又得悉开原等处接连失陷,心中更觉悲伤,恨那满朝的大臣,不知满洲好歹,也不知自己的兵马毫无战斗力,任意主战,以致弄得如此糟糕;自己这一番出兵,总要挣回国家的威风和本人的面子。遂连夜写了一本奏章,呈上皇帝,便在这一夜五更时候带了十八万兵马向山海关进发。留呈的奏章写道:

        臣闻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开原今已破,则北关难保,朝鲜亦不可恃,辽河亦何可守?乞速遣将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阻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毋独遣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谨奏。

        第一部分第20节:满蒙订立攻守同盟(2)

        这本奏章,说得淋漓悲切,无奈落在一般太监手里,不送给皇帝去看,深恐皇帝看了奏章,耽误了美色,便留中不发,任你熊廷弼如何策略,神宗也难晓得一点。熊廷弼领了兵马,一路上辛辛苦苦,幸他对待兵士温厚和平,常常垂问疾苦,毫没一点做大官的习气,所以兵士们吃着辛苦,毫无怨声。军行数日,出了山海关,忽探马报说:"满洲兵攻破了开原城,又占据铁岭;近来沈阳方面,商民惊慌,吃紧得很。"熊廷弼听后,催马急进,日夜兼程。那沿路上逃难的百姓,纷纷攘攘,扶老携幼,哭子呼妻,令人可怜。难民见明兵到来,都跪在路旁,哀声求救。熊廷弼见此情景,跨下马来,用好言抚慰,令难民随军回到沈阳,不必惊慌。难民们乃随军前行,到了辽阳。熊廷弼看到驻扎的兵队零落不整,腐败得不成样子,便赫然大怒,将总兵唤来,申斥了一番,令连夜整治,违命立斩。接着,兵士捉住几个逃兵,《满洲实录》攻克开原城图他们如惊弓之鸟似的跪在熊经略面前,张着口只是说不出话。熊经略看到这样情形,怒上加怒,喝令捆绑起来,问了姓名原故,一个叫王捷,一个叫王文鼎,因部队被满洲军杀退,自己为了保命,便逃了回来。廷弼问明白了,便请出上方宝剑,砍下他们的脑袋来,送到各营内去示众,令败兵回城赎罪。

        第二天,廷弼用辽东经略使的名义发了几张布告,谕民众各安生业,勿自惊慌;如有私造谣言、扰乱人心者,查获立斩。这时,满城军民人等,人人慑服,个个感恩。廷弼当即率督兵士,日日到校场操练,制造火炮战车,修葺城池濠垒。停了几日,闻得满洲军离沈阳不远,便调二万军分在叆阳、抚顺、柴河、清河等几个要隘扎住;他自己调集十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奔沈阳而来。那时,正在严冬,天上的雪花儿如梅花般的飘落下来。熊经略带领三军冒雪前进。到了沈阳,城内的百姓闹得东凌西乱。廷弼先安抚百姓,然后派五千兵向抚顺关驻扎,自己日夜率领军士巡阅城垣,如临大敌。那太祖皇帝已驻扎在奉集堡,只离沈阳四十五里路,听得熊廷弼这样认真防守,无懈可击,又听知熊经略使不比那杨经略使;这熊经略是中原好汉,大将良材。太祖在奉集堡驻了几日,也不敢前进,便传令退回兴京去了。这里熊经略正要发兵追击,忽然接得探报说:"北京差大员来阅兵。"廷弼不得已只得亲自出城迎接。半晌,那阅兵大员坐了一顶暖轿,前呼后拥,耀武扬威而来。廷弼迎上看去,原来是吏部给事中姚宗文。他心想:"姚宗文乃白面书生,为何遣他来阅兵呢?"心中有几分不乐。接着那姚宗文进城,同廷弼谈了一会儿。

        第二天,廷弼陪着阅兵大员校阅兵队,一连住了几日。这晚,正在巡城,忽前面马蹄声响,几个护兵同一个将官迎面而来。廷弼骑着马忙上前查问,原来是姚宗文的副将李嘉竖。廷弼忙下马问道:"将军夜出何干?"李嘉竖说道:"奉姚将军谕,回京向国库拨资,以便回京复旨,请经略知照城门军士,末将奉谕紧急,须连夜赶回北京。"熊廷弼听了这话,心中无名火起,只因他是天子命官,不敢发作。便说道:"请将军稍停片刻,同我见姚将军再说。"便同李副将并辔而行,同赴姚将军行辕。见了姚宗文,廷弼劈头说道:"敝军在外,已有年余,末将身为经略,常虞殒越,虽未替皇家争得一寸土,但满洲兵不敢再行猖獗,前月正追击贼军,而将军棨戟遥临,廷弼忙收回军令。将军校阅多日,今云回驾无资,廷弼身为武职,只知上报国恩,下亲百姓,非一般克扣军饷、搜刮百姓、害理丧心、腰缠万贯者可比,今将军回驾,廷弼当饬沿途地方官供应,无费分文,欲廷弼供应微敬,除卖妻鬻子,别无所出。"说罢,气呼呼走出营外,仍去巡城。熊廷弼画像这里姚宗文和李嘉竖也弄得面面相觑,忍着一肚子气。

        第二天传令回京,廷弼护送十里,方行回城。当夜赶办结束,将苦衷一切缮了奏章,辞职归里。这奏章尚未发出,京内紧急圣旨已经下来,把熊廷弼革职,说他按兵不进,命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使。熊廷弼接了圣旨,忙卸了兵权,回京覆命。明知是姚宗文公报私仇,也只好叹口气,便回里种田去了。这时,神宗、光宗相继崩驾。熹宗嗣位,信任太监魏忠贤,扰乱朝纲,什么东林党、宣昆党,闹得天昏地暗;宫里又闹出梃击、红丸的离奇案件。明朝君臣百姓,终日在愁云惨雾里过日子。那熹宗又听了阉人的主张,派袁应泰为辽东经略。这袁应泰是进士出身,曾任过巡抚,为人也颇机警,对上既忠,对下又和,只是应泰乃文官出身,兵法武备,不是个能手。既到辽东,对军民人等益加宽待,镇十几日里不杀一人,有窃贼的案件,略问几句,便放出去。这时,蒙古国五部,有四部饥荒。那些饥民,成群结队的入塞乞食。应泰见饥民可怜,准令在境内乞食,谁知这些饥民竟闹出大乱子来。

        第一部分第21节:熊廷弼遗恨大凌河

        袁应泰任了辽东经略,满洲太祖皇帝闻听这个消息,拍手说道:"熊廷弼去职,这个应泰俺不怕了。"便起了八旗兵队进攻沈阳。沈阳总兵官贺世贤,见满洲兵来攻,忙将城门关闭,领兵登城守御。一面令快马飞报袁应泰,一面日夜备战。过了几日,忽听一声呐喊,满洲兵马如狂风似地卷来,把守城门的兵士慌忙报知贺世贤。世贤到城上督战,令兵士放箭,又把许多木石打下城去。满洲兵在城外架起云梯,向城上进攻。正在忙乱中,忽见西城火起,贺世贤便急跳上马,向西门奔去。才到西城,那东城又火起了,急转过马头,向东城跑去。看看快到东城,那南城、北城又同时火起,他知道城中有了奸细,便只向自己衙门跑去。到了衙门口,只见里面人声鼎沸,火光烛天。他一见大怒,提着一柄刀抢进门去,见扰乱的一般兵民,夹着许多蒙古的饥民,便喝一声,见着蒙人便砍,刚一转身,脚下一根绳子绊住,一个倒栽葱,跌在地上,被那些蒙古的"饥民"一阵乱砍,可怜这总兵官,竟被砍得像肉酱一般。满洲兵乘势进城。消息传到袁应泰耳里,不觉大惊,刚要出兵援应,得了此报,便问明底细,方知沈阳《满洲实录》攻克沈阳图有蒙古"饥民"为内应,贺世贤以致与城俱亡。应泰顿足说道:"悔不该放蒙人入境!"急令兵士将城门关闭,挨次搜查民家。一日间,获得七八十名蒙古人,就各人身边搜检,果然得了好几封通满洲兵的书信。当下,将几十个蒙古人的脑袋砍下来,从此不准蒙古人入境,令军士沿城掘壕,沿壕沟环列兵器,将火炮排列在城垛上,自己率领总兵侯世禄、姜弼、梁仲善等,出城五里应战。

        这时,太祖皇帝领兵已到,梁仲善不问好歹,讨一支令箭,带着五千兵马杀入满洲阵中。侯世禄和姜弼,见梁仲善孤军深入,恐他吃亏,急忙领五千兵马上前接应。不料,满洲兵见梁仲善杀来,便放进他围住厮杀。这里截住侯世禄、姜弼,使他们不得与梁仲善接应。二人几次冲锋,都被乱箭射回。满洲兵一声呐喊,拼力上前,冲入明军阵内,刀枪并举,杀死明兵不计其数。侯、姜二人虽拼命应敌,但军心已乱,见着满洲兵便吓得乱窜。袁应泰正在阵内督战,见兵士纷纷退后,便大怒起来,砍死几个逃兵。但是那些退后的兵士,情愿后退被杀,也不肯向前应战。看看大败下来,只得退入城中,查点兵马,损失一万余人,想那梁仲善失踪,定是阵亡。第二天,满洲兵到了城下,将城郭紧紧围住。袁应泰站在城楼上,指挥兵士,一连打了几日。满洲太祖皇帝有些躁急,当晚请范文程商议,用范先生的妙计,将城西大闸打开,把壕沟灌满了水。明兵在壕内伏不住。便进入城内;那闸水凶猛,竟将城门淹了,明兵都爬上城楼,城内军民俱惊慌起来。袁应泰正拟差兵马保守大闸,将大闸口关闭,不料满洲已分两路攻打,一路由东城渡水而上,一路由西城缘梯而上。应泰拼死守城,但城中已乱,满洲兵潮涌般地杀进城来。袁应泰看看大势已去,再也挽回不过来,叹息了数声,便避入城北镇远楼。这时,巡按御史张铨,涨着红脸,气喘喘地跑上镇远楼。应泰见了张铨,满眼流泪道:"我身为经略,上不能报国恩,下不能顾民命,今守土已亡,城不能保,惟有一死以谢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