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艺伎浮世绘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艺伎浮世绘

第2章

书籍名:《艺伎浮世绘》    作者:花儿花
    《艺伎浮世绘》章节:第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然而,艺伎确实能歌善舞,也陪酒卖笑,但与那些在“遊郭”(旧时的烟花巷、花柳街)里从事的“遊女”和“花魁”(两者都指妓女)的不同之处在于,她们是不卖身的。如果说有某个艺伎也卖身,那完全是她的个人行为。事实上,艺伎从事的是一种表演艺术,与我们所熟悉的茶道、花道以及相扑一样,同属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同样,大家所熟悉的川端康成的名著《伊豆的舞女》,日本名称是《伊豆の舞子》,因为中文中没有舞子的说法,便翻译成舞女,我们听到舞女就会想起那些在夜总会或者歌舞厅浓妆艳抹、翩翩起舞的时髦女郎,但其实伊豆的舞女只是一个跟着大人到处卖艺的小女孩。

            在普通日本人的概念里,“艺伎”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名词。日本人的生活中,很难一睹艺伎的真面目,艺伎的生活是笼罩在一团氤氲之中的非日常风景。“艺伎”与“和服”、“寿司”等词汇一样,是作为日本文化的象征而直接成为英语的有数几个日语名词之一。

            艺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入了传统文化,如歌舞、服饰、诗歌、书法等,成为传统文化活的载体。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艺伎的历史发展两方面因素所决定。

            翩跹三百年——艺伎的历史渊源(2)

            日本自有文字记载开始,就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艺伎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唐文化的痕迹。日本既仿造唐代长安建造了京都,也模仿建造了从事歌舞吟唱的女性职业机构——教坊,不过在当时的日本,艺伎文化的发展条件还没有形成,对唐文化的模仿也只处于表层水平。

            日本艺伎的正式形成,一般认为是在江户时代,正是中国的艺开始和妓分离、中古时代的歌姬开始衰亡的时候。这一时期又称“锁国时代”,日本人的对外交往被严格限制,虽然锁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和西方的联系,但恰好延缓了西方对日本的觑视,成为一种消极的保土政策。在相对封闭平和的历史时期,使得日本文化有条件得以仔细品味、消化传入的中国文化,创造出自身的传统文化来。现代日本的传统文化如歌舞伎、相扑、花道、茶道等,大都形成于这一时期。艺伎作为一种职业,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基础上得以确立。

            闻香识美人——艺伎的生活(1)

            艺伎的家与花街

            艺伎是美丽而娇柔的,然而,她们却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真正的家。

            艺伎的“家”就是艺伎馆,这里就是艺伎的生活所在,相当于一个经营性组织,日语称作“置屋”或者“屋形”。当一个新人加入艺伎馆,艺伎馆就对她进行投资,负责艺伎的生活费、学艺费,为艺伎添置行头,它的收入就是艺伎的表演所得。艺伎馆的老板娘,艺伎称作“妈妈”,大都也是艺伎出身,精通此道,直接向艺伎传授种种经验和本行业的规矩。

            艺伎接客表演的地方称作“茶屋”,茶屋原来是茶馆发展而来,但现在已经不是喝茶小憩的去处,而成为客人寻欢、艺伎表演的专业场所。有些艺伎馆本身兼营茶屋,也有饭馆兼营茶屋,但是一般茶屋只是一个聚会场所,客人饮酒作乐,先到茶屋预约。茶屋根据客人要求,为客人外定酒席饭菜,安排艺伎表演。京都现在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茶屋,一般都是两层的小楼,进门就是玄关,玄关后面是楼梯,二楼就是宽敞的日本式大房间,铺着草席的榻榻米。客人沿着四周席地而坐,每人面前放上一只小几案,中间空出,是艺伎歌舞的地方。在这样的酒宴上陪客表演,艺伎称作“座敷”,座敷本来是在榻榻米上铺坐垫的意思,转引为接待客人。

            艺伎馆和茶馆的开设,有严格的地区限制,通常都是集中在一处,如东京主要集中在新桥、深川,京都则集中在衹园一带。艺伎所居住的地方也称“廓”,在江户时代是用围墙围起来的。为了防止艺伎逃跑,艺伎除了去大户人家表演以外,不能轻易出“廓”。现在围墙已经没有了,艺伎们聚集的地方也改称为“花街”。

            在京都和东京的花街里,其中有些是在寺庙和神殿附近发展起来的。那里坐落着很多茶馆,艺伎们通常都在这些茶馆里招待客人。茶馆通常是日式小屋,有木门,铺垫着榻榻米的地板或日式花园。有的茶馆还是训练艺伎,或者是舞伎(年轻的艺伎女孩)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现代日本最著名的艺伎“花街”,要数京都的衹园。衹园分为衹园东和衹园西部两片,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繁华的是在19世纪初,当时衹园的艺伎多达3000多人。衹园的艺伎馆、茶屋还保留了许多当时的建筑,代表性建筑是衹园歌舞练场,这是艺伎馆共同出资建造的歌舞剧场。每年的4月,艺伎在这里表演“京都舞”,向世人展现艺伎的风采和日本古典歌舞艺术。截止到2000年,衹园还有93家茶屋,艺伎、舞伎约120人。

            除此以外,京都著名的花街还有岛原和上七轩。岛原是德川幕府正式建造的“廓”,是当时官府批准的娼妓集聚地。岛原建于1641年,约200见方,四周挖有壕沟,只有一个大门进出。1854年一场大火,烧去了岛原的繁华,从此走向衰落。现在只剩有两家艺伎馆的遗址,其中叫做“角屋”的艺伎馆现在是艺伎文化博物馆。上七轩在京都的西北部,有一个西方寺,过去人们常在这里歇脚喝茶。寺内有巫女,在神灵附体后能测出过去将来,替人算命。这些巫女还兼任茶水招待,因此发展出日本的茶道。巫女后来就转变成艺伎,招待来往香客,表演茶道,这里是艺伎和茶道的结合点。2001年时上七轩还有12家茶屋,艺伎舞伎有22人。

            东京最著名的花街是吉原,和京都的岛原一样,本来也是德川幕府批准设立的娼妓区。1657年迁移到现在浅草的台东区,称作“新吉原”。这里也有壕沟和外界隔离,是当时日本最著名的欢乐街,也是日本艺伎最终形成的地方。

            艺伎的成长

            成为一名艺伎,就意味着要以艺术为生。每个艺伎要学会这多项本领,就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学习茶道、书法、乐器、舞蹈、礼节等等。

            艺伎之“艺”,指的就是必须具备真才实学,以艺服人。因而要成为一名受欢迎的艺伎并非易事,只有艺伎自己最清楚其中的酸甜苦辣。艺伎通常是从小就开始接受训练,她们的开销起初由艺伎馆的老板娘负责,包括培训费和各项日常开支。小姑娘们只要把开销账单打到艺伎馆就可以了,这样做就是为了刻意把她们娇惯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画中人,让她们超凡脱俗,或者说把她们培养得像旧式文化遗存的花朵一样娇弱,令人怜惜。

            她们一般从10岁起开始学艺,每天训练12个小时。初入行者要到“女红功”(即艺伎学校)学艺,从打“大鼓”到弹“三味线”,从唱俗的到古腔,从跳现代舞到古典舞。此外,学生经常要在寒冷的露天场所弹琴唱吟,直到手指流血、声嘶力竭为止。茶道、斟酒及走路、坐态和谈吐等各种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她们通常一个月只有两天休假,并且常常因为工作到太晚而睡眠不足,因而常常会感到疲累,病恹恹的。她们不准给朋友打电话或是看电视,时时刻刻要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有任何自己的时间跟隐私。

            学艺的同时,学艺的雏伎还要给艺伎、艺伎馆的老板做女佣。因为艺伎是艺伎馆的台柱,是艺伎馆的主要收入来源,艺伎馆的老板也得由着艺伎的性子,学艺的雏伎更是艺伎任意颐使的对象。通常艺伎生活的一切都由艺伎馆照料,琐碎杂事都是由学艺的雏伎服侍。而雏伎从小在艺伎身边耳濡目染,不仅学会艺伎的表情神态,而且还学习如何顺从伺候别人。几乎所有的艺伎在学艺时期,都经历过鸨母的折磨和艺伎的欺凌,而且不允许雏伎有任何反抗的表示,这本身也可以说是对雏伎的一种训练。

            闻香识美人——艺伎的生活(2)

            根据行规,雏伎学艺到十二三岁时,成为实习艺伎,开始进入茶屋为客人表演。年满16岁的雏伎只能拿半酬,故名“半玉”。“玉”是指艺伎的表演收入,半玉表示实习艺伎的收入只是正式艺伎的一半。在京都称为“舞伎”,收入和正式艺伎相同,但主要为客人表演舞蹈。半玉的人身是不自由的,外出行动要受严格限制。艺伎馆里等级森严,徒弟们必须服从“妈妈”和“姐姐”。

            实习艺伎首先拜访茶屋,在各个茶屋打招呼,主要是为了让茶屋记住自己的名字。由于一般客人不能直接去艺伎馆,客人召请艺伎都是通过茶屋,如果客人没有特别指名时,茶屋老板娘就会请来比较熟悉的艺伎。这个时候,实习艺伎也就有了表演的机会。艺伎表演时,一般都在四五人以上,一人弹三弦,一人击鼓,一人歌唱,一二人起舞。艺伎的表演费用一般按时间计算。旧时以燃香计时,燃一炷香为一次,一次的费用称作一枝花。现在以小时计算。客人把钱付给茶屋,茶屋一个月后再总算,付给艺伎馆。

            实习艺伎学艺到18岁时,举行“换襟”仪式,向师姐、艺伎馆老板和歌舞老师敬酒,喝下九杯米酒,才算正式艺伎。因为实习艺伎的衣领是红色的,而正式艺伎的衣领是白色的,衣领颜色的变换表示成为正式艺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