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艺伎浮世绘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艺伎浮世绘

第6章

书籍名:《艺伎浮世绘》    作者:花儿花
    《艺伎浮世绘》章节:第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有很多日本少女只有两三套和服,不过有超过10条以上的腰带,因为可以有不同的配衬,给人以新鲜感。

            腰带也一点不便宜,要1000多元一条,做和服的量身和一般衣服的量身不同,普通量身是三围和身高尺寸,而和服主要量臀围和手臂的长度就可以了,因为和服长短可以调节。

            另外,普通妇女的和服后领很高,把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艺伎和服的脖领却开得很大,并且有意向后倾斜,让脖颈全部外露。据说,艺伎白色的脖颈是最性感、迷人的地方。

            身着和服,长裙拖地,行走不便,所以行走时要用手提衣襟。因和服门襟是从左向右掩,门襟合在右侧,一般日本女性都是右手提襟。但艺伎是左手提襟,这样就把右侧的门襟合缝拉到中间,盖住了和服里面中衣的门襟合缝,据说这是表示艺伎“卖艺不卖身”。

            在穿着上艺伎和舞伎也不同。若是舞伎,需要表演舞蹈,则穿长裙和服,若不表演舞蹈,或者需要为客人端菜斟酒,长裙不便,则穿襟长到脚的和服。和服里面的内衣式样一如和服,也是斜襟长裙。舞伎穿红色的内衣,红色的衣领露在外面。艺伎则穿粉色的。通常年轻的舞伎穿得艳丽一些,而年长的艺伎则比较素雅。这么从里到外的一套和服,加上和服带子,据说有20公斤重,穿着这么重的衣服还要翩翩起舞,确非易事。

            艺伎离不开和服,就像武士离不开日本刀一样。什么等级的艺伎,穿什么等级的和服,逾矩越位几乎不可能。因为有名的艺伎,大都配有艺伎馆指定的穿衣人,而她的一套高级和服,动辄相当于一位警察或小店主一年的收入。一个身穿色彩鲜艳的和服的艺伎,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符号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诠释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对异性的吸引。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服饰经历了全盘西化的洗刷,艺伎却恰好承担了传承日本传统的重任。

            木屐声声——艺伎穿木屐的习俗

            艺伎平日穿着古典特点的传统和服,蹁跹迷人,而厚达10公分的木屐在整套的和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2000多年前的弥生时代,农民为在水田插秧时双脚不往下沉而制作了“田木屐”。较大的屐板上穿有绳带,行走时用脚趾钩住绳带,这种“田木屐”被认为是后来的木屐的雏形。

            后来的木屐不断变化,并融合了各个民族文化的特点,自成一系。日本的木屐在历史上大致有两个源流。一是中国南部和东南亚谱系,其鞋基的前部安有绳带(木屐带)或小棒,穿时用脚的拇趾和食趾钩住绳带或小棒。这种鞋履适于高温潮湿的气候,而且穿脱方便。另一是中国北部和朝鲜半岛谱系,这是将整个脚包裹住的鞋履类。

            直到三四十年前为止,木屐还一直都是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品,但是今天的日本,作为传统文化的和服、浴衣都已成为稀奇之物,同样,日本式的木屐也很难看到,而艺伎依然留存着的那个源自日本人传统生活习惯的独特鞋履。

            艺伎穿木屐的传统,不只是为了增加身体的高度,另外,木屐本身也带给她们一份独特的韵致。木屐的高度很高,艺伎穿上后,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步伐会变得非常小,而零星的碎步很大程度地增加了艺伎的优雅。

            在一尘不染的茶屋,房间里的木地板光亮可鉴。橘色的桃木装饰,宽大整洁的料理台,艺伎们穿着亮丽的和服穿梭来去,她们的木屐鞋敲击地板的清脆的“嗒嗒”声不绝于耳,那种亮丽的风景也令人非常赞赏。

            FO3雅丽有艺名--艺伎的超卓才艺

            食物的艺术——秀色可餐的艺伎饮食

            正如上篇所说的那样,艺伎为了保持皮肤的细嫩,非常注意饮食。

            日本的饮食跟气候有很大关系,四面环海、气候湿润,盛产大米、蔬菜和鱼类。所以主食以大米为主,副食以鱼和蔬菜为主。因为相对来说比较清淡,所以饮食方面无明显区别,只要不影响皮肤和身材。

            大米被做成各种各样的米饭、盒饭、饭团儿、寿司等等。除大米外还有糯米,用它制成精美玲珑的日本式糕点和年糕。小麦粉制成的食物也不少,其中主要是面包和面条。

            鱼贝类、豆制品为副食。常吃的鱼和其他海产有:沙丁鱼、秋刀鱼、金枪鱼、紫菜、海带、贝类等。鱼贝类的烹调方法有烤、炖、蒸等多种。同大多数日本人一样,艺伎也喜欢吃生鱼片、生肉和生鸡蛋等生食,其中生鱼片是将特别新鲜的鱼贝类仅凭刀功即可做成。

            与鱼贝类同样重要的是豆制食品,其中有豆腐、纳豆等,是日本食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来源。此外,蔬菜也经常食用,做法有炖煮、凉拌、醋拌等。这里特别要提的是茄子,有“一富士、二雄鹰、三茄子”的说法。

            生鱼片、寿司、天妇罗和鸡素烧是特有的日本菜。

            吃生鱼片时要蘸酱油、酱油里还须放上辣根末、萝卜丝、海草、紫苏花。此外盘里还放上一两片紫苏叶,既是装饰品,又是药材,有爽口、消毒的作用。

            天妇罗是用鱼、虾、蔬菜裹上面糊和鸡蛋,放在植物油里烹制成。吃时,蘸一种汁,里面放上萝卜泥,据说是为了解腻、也可蘸细盐食用。

            鸡素烧的做法是在平底锅内放一点油,然后将切得很薄的牛肉片平放在锅底,再放入葱段、粉丝、白菜、鸭儿芹等一起炖。炖时可加入少量白糖和酱油。

            从山椒自慢到汤豆腐,从怀石料理到有职料理、从鲭寿司到鲋寿司、从汤叶到麸馒头,  艺伎的饮食习俗和整个日本文化一样,以日本本土为主,同时加入了中国和西方的东西,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如此。但日本菜比起中餐来说,做的成分太少,工夫主要花在摆放上了,所以有人说日本料理是眼睛的料理。不管味道怎么样,口味习惯不习惯,日本料理看起来确实是一门码放的艺术,制作者的艺术气息和美学修养体现其中。日本料理中的会席料理,宴会的时候,大家每人一份,煮物、炸物、刺身、蒸物、渍物(咸菜)、汤、面条、点心一应俱全。

            优美的形象气质——艺伎的礼仪

            艺伎的优雅和矜贵,让她们优美的气质脱颖而出,而这些都得益于她们的礼仪。

            在日本,用得最多的礼节是鞠躬,艺伎更是如此。早晨起了床,鞠躬便伴随着艺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早起散步,遇到认识的人,边说“你早”边鞠躬。对不熟悉的人,可不说“你早”,但轻轻鞠躬是不可少的。接待客人,更会一个接一个地鞠躬。鞠躬礼是站着问候,双脚合拢、直立、弯腰低头。根据恭敬的程度不同,从一般的点头到上身弯至90度的鞠躬。如果是在榻榻米的房间里,必须坐者行礼,以端坐的姿势上身弯下,两手触地低头。

            艺伎坐在榻榻米上的正确坐法叫“端坐”,把双膝并拢,双腿弯曲,臀部放在脚后跟上。这种坐法很累人,脚会发麻。

            和艺伎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她们用来修身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她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觉得难以解渴。

            艺伎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

            艺伎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此外,她们在吃饭前也会说“いただきます!”,饭后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す!”,表示对食物的感谢之心。“いただきます”是指谢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才能让我填饱肚子。“ごちそうさまです!”则是指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丰富的一餐的意思。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在为每天的温饱而烦恼时,食物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大家从心里感谢食物。为了让大家不要忘记食物的珍贵,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三味线和曼妙舞——艺伎之“艺”

            当然,作为艺伎,最重要的自然是学艺,演艺是艺伎的看家本领,也是培养艺伎气质的重要方式。艺伎主要是学习传统演艺。传统演艺和现代艺术相比,在日本人看来更具有高雅的品位。在艺伎馆汇集的地方,通常有培养艺伎的学校,教授日本传统的乐器歌舞。如京都的衹园,就有艺伎学习女工手艺,使艺伎能从良谋生,后来演变成培养艺伎的学校。学校教授的有三味线、击鼓、舞蹈和谣曲,当然也包括茶道、花道、书画等。

            艺伎的表演一般用三味线和乐鼓伴奏。三味线是一种弹拨乐器,因有三根弦而得名,源自中国的三弦,大约在16世纪后半叶经琉球传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