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

第36章

书籍名:《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    作者:黄炎
    《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章节:第3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我们认为,假如在执行中能有相当程度的节制,取得某种最大限度的成功是可能的。总之,我们感到这项计划是很容易搞过头的。”诈骗机构对这种危险性也十分清楚。他们同意艾森豪威尔就这项任务中的困难做出的判断;此外,他们还建议采用这次战争以来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争中曾经用来欺骗德国人的许多老办法。通过分析,这些机构认为他们的战略获得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首先,他们通过“超级机密”、特别是通过窃听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男爵的无线电通讯,已经知道了希特勒对盟国要行动的预测,他预料盟国要在加来海峡登陆,他认为那是最合乎逻辑的主攻地点,而且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其次,正像大岛浩在通讯中泄露的那样,希特勒不敢忽视盟军为了配合渡海作战而在其它地区发动入侵的可能性。“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的任务只是让这位国家元首确信他对盟国意图的估计是正确的。

            对这些计划来说,最大的危险当然还是德国情报部门预测这些精心炮制的谎言的真相的能力。然而,在这一方面,伦敦监督处持乐观态度也是有道理的。伦敦监督处的大部分策略部署,以及入侵行动本身,都是从英国发动的,而英国是一座海岛基地,那里的人民警觉、多疑、安全感强,因而容易保守机密。希特勒很难搞清楚那里进行的军事准备的确切性质。他在英国的特务已经全部被捕;有几个虽然还在活动,但早已处于双十委员会的控制之下,其余的正在反正过程之中;根据“超级机密”的报告,希特勒对此仍然一无所知。双十委员会与伦敦监督处一直在密切配合,利用这些双重间谍散布关于“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的谎言。

            由于在英国没有可靠的情报来源,德国的情报机构几乎全部依赖无线电分析和空中侦察——或者依靠盟国“走漏”的点滴情况,来搜寻“尼普顿”行动的秘密。德国的无线电情报机构依旧在有效的工作,然而,英国人在无线电欺骗方面却是行家。他们知道德国人希望从无线电电波中搜寻些什么东西——那原是一种阿拉曼战役前从西波姆无线电情报连缴获的材料中演绎出来的知识,而英国人是有这种手段和智慧提供这些东西的。他们也知道德国人希望从空中搜寻些什么,而且也有办法欺骗空中摄影机;再则,盟国的空中优势也能够确保只让德国人拍摄那些准备让他们看见的东西。伦敦监督处希望,德国人将因此受到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假情报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至于德国的情报机构,他们的工作则因“超级机密”的活动完全暴露在盟国的监视之下;此外,由于他们内部的纷争,盟国对其执行了一种“积极跟踪、就地消灭”的方针,第三帝国的眼睛早已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有一种谣传说卡纳里斯已经不再受希特勒的宠信,而德国谍报局里的许多人因个人或思想上的原因正密谋搞掉希特勒,这些事已经广为流传。关于盟国的重大军事和外交活动,德国谍报局已向希特勒多次提供了一些靠不住的情报。伦敦监督处相信德国情报机构这次还会失败。党卫军的人是忠于希特勒的,但是,他们多善于搞保安工作,在搜集情报方面却大大逊色。由于没有足够的情报,又缺乏核实手段,因此,德国总参谋部的西线情报分析科这次可能还无法辨别“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烟幕背后的实情。

            盟国的诈骗机构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但也深信:一但有失,就会把“尼普顿”的机密暴露无遗。因此,它们准备同希特勒进行最后一个回合的较量;关于这次较量的目的,摩根后来回忆说:

            ……无论何时都应尽一切可能促使敌人错误地部署其后备力量,应抓住一切机会把敌人置于不利地位。当然,这完全是欺诈,但战争实际上就是这样进行的。……有时候不厌其详地叙述并鼓励那种据说是盎格鲁撤克逊人传统的光明正大的精神是有益的。然而,事实却依旧是,如果你能偷偷地从背后接近敌人,出其不意,最好是在他睡觉的时候把他抓住,一声不响地捅他一刀,就不会带来什么麻烦。他的反应——如果会有什么反应的话——比较来说,不会给你带来多大伤害的……应该让敌人在思想上产生一个接一个的虚假印象。应该使这些印象前后一致,尽量地显得合乎情理,但是,最终的目标必须念念不忘,那就是:在敌人最预想不到的地方和时间,以完全超出它预料的给以最后一击。

            像“卫士”计划这样复杂的欺骗活动,没有苏联人的积极合作,成功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曾要求斯大林给予合作,斯大林表示同惫。

            苏联人在“卫士”计划及其附属计划中扮演的角色是比较简单的。首先,他们将诱骗德国人,使他们相信在七月以前苏联人不会在东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就像西方盟国诱骗德国人,使他们相信在苏联人开始进攻之前盟国不会实施入侵一样,从而把德国的后备力量牵制在东线各地。事实上入侵将在六月份的第一周发动,也就是说在苏联人开始进攻后的十天以内行动。但是,与此同时,苏联人将同英国人和美国人相互配合,暗示英苏正加紧准备入侵挪威以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黑海海岸地区。进攻的特定目标,在挪威将是佩萨莫镍矿区,在巴尔干将是普洛耶什蒂大油田,这两个地区对德国军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将采取各种各样的特殊手段,如利用双重间谍、暗示性的无线电通讯,以及海军、空军和陆军的调动,诱使希特勒相信对上述两个地区的入侵都将在五月或六月初发动,迫使希特勒把防卫力量保持在这些易受攻击的地点,无法调住西线或东线。

            1944    年3  月3  日比万代表英国与苏联签订了“卫士”计划协定。这时的“卫士”计划已经不仅仅是一份战略计划,它已经变成了一份国际协议。三月六日,当特别信使把这份协议送往伦敦和华盛顿的时候,比万和鲍默也离开了莫斯科。这是一次不平常的会议,由于苏联、美国和英国的情报部门都承担了义务,决心合作搞垮希特勒和第三帝国,因此,这次会议就显得更加不平常。这是一种不可能、也未能维持久远的同盟;然而,当这种同盟还在继续的时候,它却为历史提供了秘密战争的一些最希奇古怪、意义最为深远的插曲。

            第二节  关掉德国北面的窗子

            1943    年6  月28    日在苏格兰拉格斯的好莱坞饭店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到会的有来自英国的二十多位将军,十一位空军元帅。会议审定了一个秘密计划,这个计划被称为“坚韧”计划。它逐渐发展成为“卫士”行动中规模最大、目标最宏伟的计划,成为决定“尼普顿”行动成败的关键。它的正式定义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在欧洲战场上实施欺骗行动的宏伟计划,其目的是:    (1  )

            向挪威施加军事威胁,迫使德军在“尼普顿”行动展开之前在西北欧行成错误的战略部署;(2  )就“尼普顿”行动的预定日期和预定地点进行欺骗;    (3  )

            威胁加来海峡,诱使(敌人)在“尼普顿”行动期间和以后进行错误的战术部署。

            这里,军方使用的那种千瘪语言再一次把这个极其大胆的计划搞得暗淡无光。因为,“坚韧”计划的着眼点是要把多达九十个德国师及其空军、海军及军需供应牵制在远离诺曼底的地区。

            “坚韧”计划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的代号是:“北方坚韧”计划,主要针对挪威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其它国家,目的是迫使希特勒把他部署在丹麦、挪威和芬兰的二十七个师在登陆日之前一直滞留在这些国家,坐等英、美、苏的联合进攻。当然,英国几乎没有力量组织这样的入侵。然而,“北方坚韧”计划建议虚构这样一次入侵,其代号定为“斯凯岛”。该计划旨在用各种特别手段诱使德国人相信,英国的第四集团军——这是一个并不存在、也永远不会存在的、“拥有”三十五万部队的一支军队,它实际上只是一个营级的欺骗单位——正在苏格兰进行集结。它将配合美国第十五军——该军虽然存在,但却隶属另外一个集团军——和一支并不存在的苏联部队,准备在登陆前后向挪威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南方坚韧”计划包括了一项更加大胆的虚构:它创造的不只是一个军,而是一个集团军——一个拥有五十个师、一百万人的集团军。正在英国的南部和西南部集结的有两个集团军: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和即将成为布莱德雷部属的第十二集团军。前者将在登陆日那天开赴诺曼底,后者将在滩头阵地建立后投入战斗。但是,还将通过各种特殊手段引导德国相信,第三个集团军——美国第一集团军——正在英格兰东南部集结,准备在加来海峡发起进攻法国的攻势。这一欺骗行动的代号定为“水银”;隐藏在这一行动背后的战略虽不复杂,然而却也有其独到之处。

            如果德国人相信了美国第一集团军的存在,那么,他们就可能认为对诺曼底的入侵只是为了把德军从加来海峡引开,一旦他们赶去增援诺曼底,第一集团军将乘虚在加来地域登陆。希特勒事先已经相信加来海峡将是盟军入侵的主攻方向,并且已经把他在西线战斗力最强的第十五军配置在这一地区。而“水银”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把这支部队牵制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