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博伽梵歌

宠文网 > 文学理论 > 博伽梵歌

第1章

书籍名:《博伽梵歌》    作者:
    《博伽梵歌》章节:第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博伽梵歌》

        ------------------------------------------

        TXT小说  4020电子书:http://4020.cn

        ------------------------------------------

        作者小传

        圣恩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于1896在印度加尔各答显世。

        1922年,他在加尔哥达首次与他的灵性导师圣巴克提希丹塔.萨茹阿斯瓦缇.哥斯瓦米会面。巴克提希丹塔.萨茹阿斯瓦缇.塔库尔是一位突出的宗教学者,而且创办了64所高迪亚修院(韦达机构)。巴克提希丹塔.萨茹阿斯瓦缇很喜欢这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并且说服他献身韦达知识。他成了巴克提希丹塔.萨茹阿斯瓦缇的学生。11年后(1933年)他在阿拉哈巴接受巴克提希丹塔.萨茹阿斯瓦缇的启迪,正式成为他的门徒。

        他们第一次会面时,圣巴克提希丹塔.萨茹阿斯瓦缇,要求帕布帕德以英语传播韦达知识。在随后的日子里,帕布帕德写了一部《博伽梵歌》的释论,而且在1944年,独立创办了一份英语的双周刊《回归神首》:独自编辑,打出原稿,校样。他甚至逐本派发。他为维持杂志的出版,艰苦奋斗。创办以后,杂志从没停刊。现在,这份杂志在西方,继续由他的门徒,以超过30种语言出版。

        高迪亚外士那瓦协会对帕布帕德的哲学造诣及奉献精神推崇备至,于1947年颁予巴克提维丹塔(奉爱和知识)的称号。1950年,帕布帕德到圣地温达文旅行,并留在那里,在历史古迹——中世纪的庙宇茹阿达.达摩达尔居住,生活清贫。他专心读书写作毕生巨著:翻译及注释长达一万八千诗节的《圣典博伽瓦谭》(《博嘎瓦特.普然那》)并且将之编成多册。他还写了《瑜伽飞行》。

        在1965年9月,出版了三册《博伽瓦谭》之后,帕布帕德来到美国,要完成灵性导师赋予他的使命。接着,他撰写了超过60册的权威翻译、注解、综合研究,都是关于印度哲学和宗教的经典著作。

        1965年,帕布帕德乘货轮到达纽约市,此时他几乎身无分文。一年之后,他即发起了哈瑞.奎师那知觉运动。1968年,圣帕布帕德开始创办韦达农场,这些农场办得非常成功,很快地灵性化韦达农场便在世界各地出现了,这些农场给人们提供了“简朴地生活,崇高的思想”的完美生活典范。

        1972年,圣恩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创办灵师学校,将韦达初中等的教育介绍至西方。自此以后,在他监督之下,他的门徒在整个美国和世界各地,建立儿童学校,主要的教育中心则在印度的温达文。

        圣帕布帕德也激励了几所规模宏大的国际文化中心在印度的建立。在西孟加拉圣地玛亚普尔的中心,计划中,将是一座灵性城市。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工程还需若干年才能完成。在印度的温达文,有壮丽的奎师那—巴拉茹阿摩庙宇及国际宾馆。在孟买,则有一所重要的文化和教育中心。还计划在印度次大陆十多个地方建造其他中心。

        然而,帕布帕德最重要的贡献还是他的著作。这些书籍极具权威,深刻又清晰,深得学术界的敬重。而且在无数大学课程中被指定为标准教材。他的著作已被翻译为超过50种文字。成立于1972年的巴克提维丹塔书籍信托基金会,就是专门出版圣恩的著作的,在印度的宗教和哲学方面,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出版机构。

        虽然日渐年迈,圣帕布帕德在12年中环游了世界14次,走遍了六大洲不断讲学,旅程已是这么紧凑,他仍能继续撰写了大量著作。在韦达哲学、宗教、文学和文化方面,他的著作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图书馆。

        中译附言

        在大部分印度著作的中文翻译中,梵文名称的中文对译词的选择表明了译者对名称的印象,而没有更多地侧重于原来的梵文发音上,不管是对还是错。

        《博伽梵歌原义》的作者,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并不赞同把个人的解释强加在梵文名称或原文诗节的意义上。他告诉他的弟子们,梵文声音有着灵性的力量,考虑要求严格的读者的利益,他还引进了把梵文名称拉丁化的一套系统详尽的音译方法。

        在《博伽梵歌原义》原有的精神上,采用了一种选择汉字方法,尽可能地音译出原来的梵文发音,并避免把我们自己的印象强加给读者。译者主要是根据发音选择汉字,文字的优美和形象则在其次,汉字的意思决不是原名意思的翻译,当然,将梵文音译成汉字会有一些特殊的问题。一个罗马字母除了表示声音之外并无其他意思,而一个汉字则还表示某种意思。因此要选择那些不会给名字带来误解的汉字。另一个问题是有些梵文声音不可能完全用汉字的发音契合,故有些音译可能是不完全准确的,但只要稍有梵文知识的人就能明白这些音译的梵文意思。

        梵文的灵性力量在《博伽梵歌》一书中有所提及:“我是圣名的唱颂。”(10.25)因此,《博伽梵歌原义》一书中的梵文语音会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诗节,恰如《博伽梵歌》中最初的导师奎师那想让人们理解的一样。

        书中涉及到的一些人物,在中国文化中早已为人所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人的真正特征以及姓名的本来发音消逝殆尽。所以,在目前的版本中,因陀罗根据梵文发音现译为因德茹阿(Indra意为“王”),“阎罗王”就是梵文中的Yamaraja(“法王”,thekingoflaw),我们按梵文发音译为亚玛茹阿哲。

        梵文语音使《博伽梵歌原义》这本书对所有读者都特别有益,对历史学家、对语源学家、对追求灵性生活的人,甚至对一般的好奇的人,都会有所裨益。因此这本书是《博伽梵歌》中文版本中最具权威的版本。

        名人对这本历史巨著鉴赏书评的部分摘录

        “博珈梵歌家书之首;就好象是整个王朝与我们说话,不是细小没有价值的,而是伟大的、平静和贯彻始终的,一个古代的智慧所发出的声音,在另一个年代和气氛中。引起默思和置予索绕着我们的同一问题。”

        ———美国哲学家鲁杜.华杜.埃默森

        “当我阅读博珈梵歌的时候,我询问自己神怎样创造这个宇宙。其它的一切事情看来都是多余的了。”

        ———美籍科学家阿尔拔.爱恩斯坦

        背  景

        《博伽梵歌》一直流传甚广,广为颂读。然而,《博伽梵歌》原是描写世界古史的梵文史诗《玛哈巴茹阿特》(旧译《伟大的巴拉达》、《摩诃婆罗多》)中的哲理插话。《玛哈巴茹阿特》叙述了直到现今的卡利年代的事件。在卡利年代的开端,距今大约五千年前,主奎师那向祂的朋友及奉献者阿尔诸那讲述了《博伽梵歌》。

        他们的谈话——人类所知的最伟大的宗教哲学对话之一——就发生在一触即发的战争之前,兑塔茹阿施陀(Dhrtarastra)百子与潘度之子就要大肆骨肉相残。

        兑塔茹阿施陀和潘度两兄弟,生于库茹王朝,是从前地球上的统治者巴茹阿特(BharataMaharaja)的后裔。《玛哈巴茹阿特》一名就源于巴茹阿特王。因为兑塔茹阿施陀生而目盲,结果本应属于他的王位传给了他的幼弟潘度。

        潘度英年早逝,他的五个儿子——尤帝士提尔(Yudhisthira)、彼玛(Bhima)、阿尔诸那、那库拉(Nakula)和萨哈兑瓦(Sahadeva)——就交由兑塔茹阿施陀护佑,实际上,兑塔茹阿施陀成了一时的国王。因此,兑塔茹阿施陀之子和潘度之子便在同一王室长大。他们一起在军事天才朵那查尔亚那儿学习军事,受到族中令人尊敬的祖父彼士玛的管教。

        然而,兑塔茹阿施陀众子,尤其是杜尤胆(Duryodhana)对潘达瓦兄弟(Pandavas)又是嫉妒又是憎恨,而且双目失明心怀恶意的兑塔茹阿施陀想扶植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

        因此,杜尤胆得到了兑塔茹阿施陀的同意,便设计谋害潘度五子。在叔父维杜茹阿和表兄弟主奎师那的精心保护下,潘达瓦兄弟一次又一次逢凶化吉,死里逃生。主奎师那并不是泛泛凡夫,而是至尊神本人,祂降临人世扮演王子,在这个角色中,奎师那也是潘度之妻琨缇(Kunti)——即潘达瓦兄弟之母菩瑞塔(Prtha)的外甥。作为宗教永恒的支持者,也作为亲戚,奎师那支持正义的潘达瓦兄弟,并处处保护他们。

        但最后,狡猾的杜尤胆挑起潘达瓦兄弟赌博,在这场命运攸关的赌博中,杜尤胆赢去了潘达瓦兄弟贞洁的妻子朵帕娣(Draupadi),并企图在所有国王和王子面前剥光她的衣服,当众侮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