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穿越种田记事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穿越种田记事

093 紧锣

书籍名:《穿越种田记事》    作者:烧柴煮咖啡
    《穿越种田记事》章节:093 紧锣,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李云心一番畅想,顿觉未来光明可期。



        看看几个同样是一脸喜气的兄弟姐妹,李云心甜甜地笑了。



        李榆和冯氏,目前虽然有些不堪,但可以慢慢改造。尤其是冯氏。她除了性子太软,其实没什么大缺点。



        只要把她掰过来,就胜利了一大半。



        至于李榆的改造工程,完全可以让冯氏负责。



        至于这几个孩子,本身都是有主见、有脑子的主儿,也不是那种好骗好欺负的性格。自己大可不必担心他们会被养成一窝包子。



        李希贤已经十岁了,再不启蒙就晚了。



        李云心决定,等到征兵的事儿尘埃落定,就想办法送李希贤去读书!



        老李家要改换门庭,一直把精力放在了大房身上。



        但大房并没有担负起这个重任。



        李云心觉得,与其指望大房那个木木呆呆的大堂哥李希文,还不如让各个房头的孩子们,都去学堂读书,然后挑选最有天赋、人品也最好的,集中培养。



        但这个时代,读书实在是太贵了。



        凭老李家的财力,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读书人的开销。



        李云心手上现有的银子,加上李云柔和李希贤这回从于青梅那里得的十两,已经有了将近五十两。



        看着似乎是不少了,但若是要供李希贤读书,恐怕也只够读几年而已。



        但读书这种事,是不能半途而废的。



        一旦开始,就要让李希贤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力以赴。



        不是李云心太过功利,或者不切实际。



        实在是,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普通人的权利是没有多少保障的。



        你家里如果没有个官场中人做靠山,你赚到的银钱越多,便死得越快。



        甚至可能有抄家灭族之祸。



        但若是没有钱,就完全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



        随便来个天灾人祸、水旱灾害、饥荒瘟疫、征兵打仗、徭役劳役……甚至一场不起眼儿的风寒,就能让人家破人亡。



        所以,老李家改换门庭的想法,一点都没有错。



        只是老两口儿实在是不应该把李槐一家子,给惯得上了天。



        李希贤的人品,远比李槐靠谱。李云心也不会一味惯着李希贤。而只要能把李希贤培养起来,李云心就可以全力施展,全无后顾之忧了!



        ……



        那两个为了征兵令的事情,来到靠山屯、找里正和屯长传达县太爷谕令的胥吏,在靠山屯受了一回惊吓,这会儿已经心惊胆战地回了县衙。



        跟县太爷汇报的时候,还忍不住抬起袖子抹汗,一阵一阵地觉着直后怕呢。



        再过三天,就是祥云镇下辖的各个村屯,正式征兵的日子了。



        此时整个渤海郡的气氛,都很紧张。



        毕竟渤海郡的民众,泰半都来自于前朝逃荒的民众、历代流放的罪犯、藏匿山野间化身为匪的反贼之类,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渤海郡地处边陲,本地百姓经常不得不与北戎的越境悍匪对上,那些不敢反抗的良善之人,死的死,伤的伤,能活下来的,多半都是敢拿刀子拼命的。



        当初楚王之所以能获得这些彪悍之民的拥戴,还不是因为他轻徭薄赋、分田分地、鼓励开荒,劝课农桑……



        总而言之一句话,待下宽厚、恤民以德。



        现如今这政策一变,谁知道那些彪悍的刁民,会不会闹出来什么幺蛾子来?




>        也不知到了正日子,会是个什么光景。



        县太爷根脚很硬。



        即便差事上出了什么差错,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



        大不了贬官降级,过两年人家家里给通通关节,就又升回来了。



        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



        但这些基层的胥吏,就没有那么好命了。



        若是征兵的过程中出了啥岔子,板子第一时间就得打到他们的屁股上!



        可衙门人手有限得很,平时巡逻、捕盗、维持治安什么的,还都忙不过来。



        哪里分得出足够的人手,散布到各个村屯下面去征兵?



        倘若那些刁民鼓噪起来,别说一个两个的差役了,哪怕整个县衙的几百号人,全都满打满算一起上,摞在一块儿堆儿,都弹压不住。



        这里头的分寸,实在是太难把握了。



        县太爷也不想在自己的政绩里出现什么污点,因此自打得了准信儿,就让师爷参谋着,定好了章程。



        今儿个正好衙门没什么事情,干脆直接就把各人的任务分派了下去:



        “张成,孙希,你们去烧锅屯和棒槌岭。



        宋虎,林有粮,你们去上溪村和虎头寨。



        彭金锁,王大河,你们去靠山屯和柳条沟。



        徐武,程双喜,你们去红松岭和王八坨子……”



        县衙里还得留一些人,不能都排下去。



        再说他的安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个区域派上两个人,一生一熟,一个本地人,一个外乡人,这样红脸白脸都有人唱,比较方便他们互相配合、恩威并施。



        县太爷随口说着,已经把能派出去的都安排出去了。



        还剩下几个比较偏远的深山老林里头的村落,只能等这一波跑完再说。



        县太爷安排完了任务,看看今儿个也没有什么需要开堂的案子,干脆就把案牍文书都交代给手下的小官和师爷。



        自己个儿优哉游哉地捏着自己的紫砂小茶壶,一路摩挲着壶身,一路慢悠悠地迈着方步往后院儿走。



        七姨娘今儿个早上来给太太请安的时候,妆扮得十分出彩。



        一头乌鸦鸦好发,挽成了堕马髻,戴了高高的银丝髻,还插了几支步摇。额头上贴了翠钿花黄,额心还点染了梅花妆。



        端的是眉若远山,目含秋水,妩媚动人。站在一群妾氏之中,比太太还多了几分气派,俨然如鹤立鸡群。



        七姨太打扮得这样精心,自己怎么能辜负了美人恩呢?



        ……



        荆湖战场。



        自打楚王重伤卧床,楚王的妹夫靖南王就接掌了楚军。



        只是不知是靖南王的能力不足,还是吴王的细作太能干,楚军一直军心浮动,与坨坨军对垒之时,也失了锐气。



        近日更是主动后退了百余里,足足让了两座互为犄角的小县城出来。将大部队驻扎在了荆昌郡首府,云湖县。



        吴王的坨坨军,兵员多来自于本地悍匪,素喜用黑布缠头。当地人管这种用布带缠头的习俗,叫做坨坨。吴王的这支军队,便也得名坨坨军。



        坨坨军要南征北战,去政府其他省份郡县,恐怕还欠了许多火候。



        但倘若只是要在荆湖一带称王称霸,守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却称得上世间无敌。



        荆湖一带的春天,比渤海郡的春天,来得要早上许多。



        这些日子,渤海郡的秧苗刚刚不过两寸来高,渤海郡的秧苗,已经快半尺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