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穿越种田记事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穿越种田记事

297 安慰

书籍名:《穿越种田记事》    作者:烧柴煮咖啡
    《穿越种田记事》章节:297 安慰,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李景福笑得爽朗开怀,说得也坦然自在。李云心听着,却莫名地觉得心酸。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简简单单地几个字,描述不尽他们充满各种艰难险阻,却又总是在不停地奋斗进取,偏偏还一直在知足常乐的人生。



        李云心穿越以来,就一直看着李景福和乔细妹,在不停地为灾年、荒年,税收、劳役、兵役,做着种种准备。



        而从她穿过来到今天,四年多点的时间里,靠山屯几乎算得上一直风调雨顺。但渤海郡却一直有些大大小小的灾情。



        年年雨季,渤海郡的江河也是要发洪水的。这洪水常常将河边的田地淹没,将河流附近的村庄冲毁。



        年年旱季,渤海郡的日头,也是要把下地种田的农民,晒得乌漆嘛黑,甚至脸上、脖子上、身上,都要脱几层皮的。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算起来,渤海郡还算是难得的太平地方。



        像青州郡的水旱灾害,就比渤海郡的小小灾情,要严重上不知多少倍。



        至于豫中郡,豫北郡,更是年年都有大批流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出门逃荒以求活命。



        至于说人口更多、更密集的吴地,水网遍布、人多地少的江南,山川俊秀,却蛇虫鼠蚁肆虐的百越……



        甭管哪个地方的状况,都比渤海郡更难过许多。



        不然,像黄老汉他们,也不会专门往渤海郡这边逃荒了。



        黄老汉一家是吴地和楚地交界处的人,那边今年糟了大灾,吴楚两方势力,又经常有些小规模的冲突和摩擦。



        老百姓再能忍也忍不下去了,能跑动的,就都卖了田地,拖家带口地往外跑路。



        至于那些没有田地可卖,或者没有及时跑路的人家,如今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李云心简直不敢想下去了。



        其实,老李家人能在这样的时代,过上相对安稳、甚至有几分蒸蒸日上的小日子,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足够幸运吧!



        虽然运气这东西,似乎有些虚无缥缈、不可捉摸。



        李云心忽然感觉,一只大手落在了自己的头顶,她抬眼一看,是老爷子李景福。



        李景福用粗糙的大手,轻轻地摸了摸李云心的发顶,对着她慈祥地笑了笑:



        “六丫头,不要怕。



        咱们这些庄户人家的日子,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



        老天爷让咱们活,咱们就好好地活。老天爷不让咱们活,大不了咱们不活了就是。



        但其实,老天爷一直都是很仁慈的。



        要不怎么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呢?



        人在做,天在看。



        你踏踏实实地好好过日子,老天爷不会亏待你的。”



        李云心眼睛有些湿润,脸上却开心地笑起来。笑容很大很大,仿佛她真的被老爷子李景福的话给安慰到了一样。



        是啊,她不怕。她有挂!



        一个有挂的穿越者,有什么好害怕的啊?!



        她只是觉得有些心疼而已。



        不多,只有一点点。



        老爷子李景福给自己装了一锅烟,点燃了烟斗,慢悠悠地吐起了蓝色的烟圈儿。



        李云心再一次没有急着躲避二手烟。



        她把老爷子李景福的烟笸箩拿了过来,坐在炕沿边上,一根一根,慢慢地帮老爷子搓起烟叶来。

  />


        祖孙两个静静地待了一会儿,老爷子慢悠悠地开口了,讲起了自己逃荒时候的往事:



        “当年,我跟你二爷爷,从老家往这边走的路上啊……”



        李云心两眼亮晶晶地听着,手上的动作也没停下,一直忙活着帮老爷子揉搓烟叶。



        李景福讲了半晌故事,觉得嗓子有点儿紧。



        还没有抽完一袋烟,就起了身,临出去之前撂下一句:



        “莫再搓了,恁么多,已经尽够用了。



        别总闷在屋里。平常也带着你弟你妹他们,多出去耍耍。”



        “哎。”



        李云心应了一声,看着李景福走远了的背影,自己也慢慢地走了出去。



        外头的空气可真好!



        被阳春三月、温暖和煦之中、带着一点凌人寒意的春风,轻柔地吹到脸上,李云心顿时感到一阵清爽。



        她抬头看了看晴朗的蓝天,再看看李家原本轩敞宽阔,现在却被她折腾得面目全非的大院子,忍不住笑出了声儿。



        李家的院子虽然不复当初的齐整,但俨然愈发生机勃勃。



        脾气很大,嗓门很大,但干活也很卖力的驴子,一直在转着圈儿拉磨。



        长期产奶的母山羊,已经生过好几窝小羊了。家里的羊已经从一只,增加到了一群。羊圈的规模,如今已经扩到跟猪圈差不多大。



        猪圈里的黑黝黝的肥猪,一直保持在三头到五头左右。



        天天就光是打猪草、烀猪食、喂猪、清猪圈这几件事,就把个聂氏,累得没脾气。



        鸡舍、鸭圈,干脆合并在了一处。



        不然实在是装不下了。



        鸭子巨能吃,又不怎么爱下蛋,纵使下了蛋也不如鸡蛋好吃、更不如鸡蛋好卖。



        想吃咸蛋,还得费盐去腌它……



        若是按着乔细妹的意思,鸭子这种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养一年,就该都杀掉吃肉。



        但李云心爱吃咸鸭蛋,尤其爱吃乔细妹腌的。



        乔细妹用的盐少,腌蛋的技巧却极好。能把蛋黄腌得直冒油,蛋清却没那么咸。



        乔细妹想来想去,到底还是给这个最对心情的孙女,留下来了几只鸭子。



        就为了让它们下蛋,好给李云心腌咸鸭蛋吃。



        除了这些,最占地方的,就是李云心请木匠建的那些木质玩具了。



        那些玩具上头,几乎不论什么时候,都少不了小孩儿的身影。



        当然,正吃饭的点儿和夜里除外。



        有时候,是自家的娃娃在爬上爬下。有时候,是村里的孩子在流连忘返。



        自打有了这些看似没有用的跷跷板、滑梯、秋千、木马之类,老李家跟村里有孩子的人家,关系都明显亲近了不少。



        篱笆墙的角落里,窜出来一些绿油油的蒲公英、车前草,丛丛蔟簇、挤挤挨挨,把春天的消息,送到李云心眼前来。



        甚至还有一枝矮矮的迎春花,主体紧挨着篱笆墙,长在院子外头。



        却不知怎地,透过篱笆墙的缝隙,往老李家的院子里,伸进来一根簇新的嫩枝条。



        那低垂的枝条上,竟然已经开了几朵嫩嫩的小黄花,清丽动人,生机勃勃,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李云心突然觉得,李景福的提议很不错。她也好久没有带着弟弟妹妹们,出去耍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