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我在明朝当皇帝

宠文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309章 工举(下)

书籍名:《我在明朝当皇帝》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我在明朝当皇帝》章节:第309章 工举(下),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若是好好培养一番,将来成为第二个周镇也不是不可能。
  由于是从头培养,没被现在的官场腐蚀过,说不定将来的成就会比周镇还要高出一截。
  他庆幸自己在看到那种图纸之后,多问了两句,不然要是错过了这样一个注定闪耀千秋的人才,那才是他的损失。
  又好言宽慰了李公辅几句,让他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好好备考之后,就让他离去了。
  待他走后,王福忍不住惋惜道,
  “陛下,您可知道,您刚刚送给他的那块碧玉,乃是价值连城的绝品,若是放到海狮楼去贩卖,少说也能卖个几千两银子呢。”
  李天瞧他那一脸守财奴模样,忍不住上前给了他一脚。
  “你知道个屁啊,这李公辅看着年轻,可才学一点都逊色他的先祖,要是错过了这样的人才。
  不仅是朕的损失,更是大明的损失。区区一块碧玉而已,和人才相比算的了什么。”
  王福既是被李天给踢了一脚,却还是满脸堆笑的道,
  “陛下所言极是,是老奴龌龊了,没能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
  李天没怎么理会王福的这番话,心里却是对李公辅刚刚所说的话升起了疑虑。
  按理说工举这类大事,应该是早就传的沸沸扬扬的,但李公辅这样的人,为何还是被误解了。
  这其中必有什么隐情,说不定是有什么人在暗中捣鬼也说不定呢。
  “走回宫,顺便给朕将工部尚书吴中叫来。”
  王福领命而去。
  ……
  御书房中,不止吴中来了,就连杨士奇杨荣等人也悉数到场。
  李天脸色不善,但并没有直接责问,而是平淡的道,
  “吴尚书,工举在即,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吴中是被王福直接从家中给传召而来的,他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一路上虽然多番询问,可是王福就是闭口不言。
  开玩笑,这事能说吗。
  堂堂皇帝,去给一个平头百姓开绿灯,若是让人知道了,且不说李公辅会受到如此对待,其他参加工举的考生又该怎么看李天,又该怎么看待这次的工举。
  吴中见李天脸色不是太好,虽然还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但还是连忙回答道,
  “回禀陛下,工举一切都已经准备停当,考试场地、考官、考题也都都已经齐备,只等正式开始了。”
  李天冷笑一声,
  “是吗,你们真的全都准备好了吗!”
  吴中不明所以,冷汗涔涔的道,
  “还请陛下明示,臣的确是按照陛下和杨大人的吩咐,准备好了一切,哪里还未准备好,臣的确是不知啊!”
  李天也分辨不出他是否有所保留,但见他一副不知情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喝道,
  “哼,朕问你,工举是如何宣传的,为何还有人未曾听到过这件事?”
  这下吴中更懵了,直接跪倒在地颤抖着道,
  “不敢欺瞒陛下,张榜告示贴在各处城门已有月余,每日还有工部的官吏在告示前讲解,并无一日怠惰,臣真是不知为何还有人未曾听闻啊。”
  听吴中的话,他大概也是明白了怎么回事。
  心中也是叹息不已。
  这个时代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也就是张贴皇榜告示了。
  告示一般都是贴在城门口,以及热闹的街道上,每日还有人当众宣读,按理说也该知道的人,也都该知道了。
  可并不是什么人每天都会去城门口和热闹的街市去转悠的。
  有的人忙于生计,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甚至有的人,钉在一个地方几个月都会动弹一下,不知道告示上的事也很正常。
  再加上有些人天生就对皇榜之类的东西有所抵触,即便听到了相关的消息,也不会到处宣扬。
  这就导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知告示上的消息,即便是偶尔听到了那么几句,在得知和自己无关之后,也并未深究。
  李公辅估计就是在听说,工举是为天下匠人准备的科举之后,知道自己不是工匠身份之后,也就没深究下去,错过了报名的时间。
  吴中的确是做了他应该做的全部,某些人理解错了,其实也并不能怪到他的头上。
  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李天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
  “算了,此事也不能怪你,你起来吧!”
  随即他又对杨荣等人问道到,
  “这次报名参加工举的人有多少?”
  杨荣作为天工院的院长,又是内阁大臣,对此事还是比较清楚的,他上前一步拱手道,
  “回禀陛下,到截止日期共有两千三百八十五人报名!”
  听到这个数据李天的脸不禁抽搐了两下。
  按照他对此时大明科举考试的录取数据来看,这点人数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
  整个大明的乡试录取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左右,按照中举人数在一千一到一千二上下,可以推算出,应试人数在两万到三万人。
  以科举通过率,也就是秀才录取比例在百分之十左右,可以推算出全国的生员大概在三十五万到四十万之间。
  而天下工匠的人数大概也和这个数据差不多。
  但科举每年是录取八百到一千人,而工举虽然是第一年,但只有区区一两千人来参考。
  真正能被录用的,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呢,相比其庞大的数量而言,这点人数实在是不够看。
  李天忍不住问道,恼怒的道,
  “为何人数如此的少,你们谁能给朕一个解释!”
  杨荣苦笑着说到,
  “陛下,报考人数不多,各中原因其实有很多啊!”
  “那就给朕一一说来!”
  不得已,杨荣只好详细讲给李天听,
  “工举第一年应试,天下人还不太清楚工举意味着什么,是最主要的原因。
  再者就是,工举自从张榜告知天下,才仅过去一个多月,有的考生即便得到了消息,去赶考,在时间上恐怕也有所不急,这也是其中之一。
  其次就是,天下在籍工匠都是有轮值的,也就是同一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工匠是在当值,根本就没时间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