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回到宋末玩三国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末玩三国

第224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书籍名:《回到宋末玩三国》    作者:正版王启年
    《回到宋末玩三国》章节:第224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天祚帝隐藏于夹阴山中,唯恐为金人所发觉,便不肯于辽国残部互通音讯。
        唯一的消息来源,便是亲卫前去杀虎口市易之时,可以于市集上打收收风。
        如此一来,消息要延迟很久不说,真实性也要大打折扣。
        如今郭药师已经叛逃宋人,萧干同耶律大石打的热火朝天,只天祚帝犹自未知,竟然想命二人斩杀得天赐帝之余,三人一起来投。
        到时候自己再集合这十来万人马,出山同金人火拼一场。
        其实以这货遇敌先逃的本性,也无非是再来一次千里送人头罢了。
        天祚帝谕令既下,耶律达鲁自然遵命而行。便让随行的翰林学士拟定了三份诏书,又请天祚帝用了大印,接下来按规矩还得让枢密院使背书。
        此时规矩,但凡涉及军国大事的皇帝诏书,光盖了皇帝大印还不能作数。谁知道会不会有胆大包天之徒私拟圣旨,再弄个萝卜雕个章盖上去?
        故此尚且需要枢密院使于圣旨背后签名用印,一则表示此令已经经过枢密院同意,二则也是为了防伪。
        够资格接这种诏令的大将,必然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熟悉执政大臣的笔迹。
        唯有如今枢密院早已经名存实亡,当初的枢密使也不知何时便做了金人的刀下鬼。
        且此次天祚帝带得精锐仓惶出逃,除了近身伺候的文官外,大臣可以说寥寥无几。
        文官又不能上阵,实为累赘,如此天祚帝又岂肯多带?
        便连耶律达鲁这种货色都能升任北院大王,可想而知其麾下文官匮乏到了何等地步。
        既然找不到枢密院使,耶律达鲁也只能以北院大王的名义背书。
        光从法理上来说,这些圣旨既然不符合流程,便无法定效力。接旨之人见得这份圣旨,遵不遵旨就看他自己的意思了。
        既然天祚帝重视此事,圣旨一旦拟定,耶律达鲁也不敢迟延,便于亲卫中挑了三名人选,命其火速前来析津府传旨。
        西京之地实为险要,若要通往上京,便只有鸳鸯泊附近的杀虎口一条路径。若要通往南京,又只有奉圣州至居庸关这一条路径。
        三路使者一路风尘仆仆进得关来,便又分成两队。一路绕过析津府,前往蓟州而去,欲寻萧干同郭药师传旨。另外一路则往新城而来。
        众人这才到得析津府附近,复探听得实情。闻听得郭药师已降宋人,萧干又南下于耶律大石争锋,辽地已经内讧成了一锅粥。
        使者们自是匆匆掉头而行。
        郭药师既然已经降宋,自然没有再去的必要。
        剩下的两路使者便联袂南下,一路往萧干军中而去,一路往耶律大石军中而来。
        却说当初萧干闻听得郭药师欲要引宋人偷袭析津府,心下自是大喜。便主动领大军南下,给宋人让出路途来之余,又南下挡住了欲要北上救援析津府的耶律大石。
        萧干的想法也很简单,还是以前那一套。借宋人之刀除掉天赐帝,自己再以复仇的大义夺回析津府,趁机称帝。
        当初中逢丧子之痛,即便夺得地位也无人可以传后,故此萧干的称帝的心思也淡了许多。
        只后来事事皆不顺心,仇人一个也没杀得,反倒自己六万大军也不知为谁所算计,不明不白的就只剩下一半。
        又见得郭药师投了宋人,耶律大石有大军为恃,只报仇之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偿夙愿。
        即是如此,且不如先过把当皇帝的瘾。
        听得郭药师引宋人来袭,既然这货自己找死,萧干自是将计就计,一石而二鸟。
        郭药师既然要引宋人偷袭,贵在迅速,便得舍弃步兵大队不用,只以轻骑为便。
        一则宋人同郭药师军中的马匹都不是甚多,二则为免打草惊蛇,故此前来偷袭之兵马必不会太多,撑死也就五六千人的规模。
        一旦宋人偷袭析津府得手,则天赐帝必死无疑。即便不死,自己尚且可以补刀。
        待到析津府为宋人所陷,自己当第一时间回援。
        宋人才五六千的人数,自己有三万大军在手,又在析津府内有内应,自可以轻松剿灭宋人。
        到时候天赐帝死于乱军之中,谁又知道是谁下的手?
        待到自己夺回析津府,郭药师这货又往哪里逃?
        若是郭药师为辽人所败,那也无所谓。自己只需于城外设伏,便可以顺手除得郭药师,即便另外一鸟落空,也算不虚此行。
        故此萧干一边领军南下堵截耶律大石之余,一边又于涿州城外以及析津府附近广布密探,时刻留意宋人的动静。
        待闻听得宋人骑兵已经出发,萧干便只留下王猛一营以挡耶律大石,自领了二万人马悄悄跟在了宋人身后。
        只此时耶律大石久攻王猛大营不下,锐气已失,两军便开始对峙起来,即便萧干星夜撤兵,耶律大石犹自未觉。
        待到宋人进攻析津府之时,萧干已经领大军埋伏于析津府南门之外。
        初时见得宋人势如破竹,一战而攻下了南门,萧干见状心中大喜。
        接着又见得析津府内哭喊声四起,萧干却也不肯来救,只是耐心等候。一旦析津府为宋人完全占领,城内再无喊杀声传来,萧干自会第一时间领军攻城。
        到得后来,又见得城门火起,南门附近喊杀声大作,萧干这才惊疑起来!宋人竟然又败退至城门附近!事情何以至此?析津府内可是只有二百乡兵为守。
        事已至此,且先擒杀郭药师这条大鱼吧!
        不多时便见得二人自城墙下垂绳而下,此时已近黎明,正是天色最黑的时候,模模糊糊只能看到人影,却看不清衣着。
        萧干只当是宋人逃兵,自不肯为了两名逃兵暴露大军。以郭药师同刘延庆的身份,即便溃逃,按理也会有大军护卫。
        须臾之后,又见得无数宋人士卒仿佛下饺子一样,纷纷顺着绳子逃下城来。萧干心中大喜,郭药师同刘延庆必在大队之中,自己有得如许多兵马在此,彼等自是插翅难飞。
        只萧干却也不肯举兵前来,唯恐将宋人溃兵吓散。反而命兵马暗暗扩张开去,留出纵深,摆出口袋般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