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东汉末年枭雄志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905页

书籍名:《东汉末年枭雄志》    作者:御炎
    《东汉末年枭雄志》章节:第905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汉章帝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件事情的正统性,自然会选择接受谶纬之学为正统学说的宗派。
        谁承认,谁就能得到利益,继续传扬,不承认不接受的,那就别说了,肯定遭到打击。
        还有一个重要的结局,影响一样深远。
        那就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儒家学说肯定了三纲六纪,并且首次把君为臣纲列入了三纲之首,从学术和伦理角度承认臣民对皇帝的忠诚要超越对父母的敬爱,将之写入教材。
        忠是第一位的。
        尽管孝这个概念被捧得很高,但是涉及到真正的权力角逐,忠,永远是皇帝最看重的。
        其他还有一些细枝末节。
        比如涉及到性的方面,经过一群大儒的讨论,由汉章帝亲自拍板,规定了人们应该和未满50岁的妾同房多少次之类的。
        以及一个不同身份的男人是否拥有纳妾的资格,以及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能纳妾,纳妾的数额之类的,都有严格的规定。
        还有该怎么对对贵族子弟进行性方面的教育,如何让他们健康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还挺人性化。
        细枝末节很多,小规矩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三个。
        五经十四家法的确立。
        谶纬之学融入儒家学说。
        君为臣纲成为三纲之首。
        于是,白虎观会议之后,儒家学说进一步官方化神学化,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发扬光大。
        从此,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儒家学说就彻底背离了孔子提出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也背弃了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学术风格。
        儒学神学化,孔子神人化。
        为了配合统治者得以生存,儒家学说开始有了国教的发展趋势。
        同时,这也进一步整合了儒门士人的思想,为儒家完全垄断思想学术市场奠定了基础。
        然后,当然是统治者的全胜。
        这场白虎观会议,让统治者获得了统治臣民的最佳思想。
        君为臣纲不可更改,三纲六纪最终成型,封建伦理体系基本确定。
        家国天下的规制基本成型,皇帝是天下之长,天下之下还有家,家有家长。
        家长对族人的权力等同于皇帝对臣民的权力。
        封建伦理体系之下的权力就是这样一环套着一环,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们也会竭尽全力维护这套体系,间接维护皇权。
        虽然到最后,这样的最佳思想也会反噬统治者自己,但那应该是汉章帝看不到的。
        发展到了郭某人所处的如今,白虎观会议对如今影响最大的,就是祥瑞大行其道。
        统治者们想做什么事情都要搞一点祥瑞出来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郭某人虽然厌恶谶纬之学,但是他的上位也少不了谶纬之学为他提供了和士人们之间达成妥协的润滑剂。
        没有谶纬之学这层润滑剂,他想要成功上位,恐怕还要经历一番波折。
        有了谶纬之学就不一样了。
        套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官员们和皇帝们彼此之间有了磨合用的润滑剂,而且也有了一个彼此都可以认同的最好用的背锅侠——老天爷。
        郭某人登基做皇帝是因为祥瑞出现,是天意。
        魏代汉显然也是天意。
        不是我们做臣子的不阻止,而是天意要求如此,我们又该如何阻止呢?
        做事是因为祥瑞出现了,既然祥瑞出现了,那就是老天爷认同了。
        老天爷认同的事情,天子和臣属当然应该去做,如果出了问题……
        那是天意啊!
        完美的甩锅。
        完美的大义名分。
        实在是太特么完美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让儒家学说融入谶纬之学从而神学化,对于统治都是有好处的,可以提供便利的。
        郭某人玩起这一套来也很6,所以他暂时没有想要改变的想法。
        但是另一件事情就不得不让他在意了。
        白虎观会议让五经十四家法官方化正统化合法化,胜出的十四家学说各自传扬各自的断句之法,在帝国最高权力场内角逐。
        所以断句之权,是士人们赖以为生的根本权力,是决定一家学说走向的根基。
        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如何断句,就会如何解读一句经典。
        如何解读,就会决定一家宗派的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如何,又会决定学术宗派产生的官员的具体思想和做事方法。
        所谓文化垄断,垄断的不是知识,而是断句。
        他们只认这种断句方法,其他的都不认,你想自学都没有办法。
        所以郭某人非常清楚,若要彻底铲除士人们的文化垄断,就要把断句之权从他们手里收回,全部掌握到中央,由中央统一进行断句,并且刊行天下,统一思想和认知。
        汉灵帝让蔡邕等人刻熹平石经,恐怕就有如此想法。
        或许是想着多少打破一些十四家法垄断解释权的局面,亦或只是为了朝廷的方便,想要有一个标准。
        当时的借口是诸多家法因为古今文字的发音、字形的不同而出现争议,同一本经典除了断句不同,也会出现不同字的情况,所以要蔡邕深入研究,进行统一。
        后来蔡邕告诉郭鹏,最开始,蔡邕是怀着结束当时日渐激烈的今古文之争的想法进行工作的。
        可惜,参与到这个工作当中的郭某人就当时的经历可以作证,熹平石经没有起到该起到的作用。
        蔡邕自己也承认了,他实在是扛不住那些学派的压力。
        用谁的不用谁的都会得罪人,他的身份和地位并不太高,没有天下宗师的压迫感。
        于是他不得不做了一些和稀泥的举动,保留了各家家法之间不同的异字,让熹平石经的意义没有那么深远。
        之后,直到唐高宗时期孔颖达等人主编的《五经正义》正式颁布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之后,才算是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家法之争。
        而郭某人要做的,就不仅仅是统一异字了,还要就根本的断句问题进行统一。
        用他的独断和偏见,让加强版《五经正义》提前问世。
        打破十四家法的垄断,统一官方学术标准,将之运用于未来的科举。
        进一步由学在私塾演变为学在中央,中央出面建设学校统一教育,把施教权从士族手里夺回来,散布天下。
        而可以对此进行绝杀的,不是造纸术,不是印刷术,而是那小小的不起眼的标点符号。
        造纸术和印刷术可以加快这一历史进程,但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就是标点符号。
        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是标点符号的辅助者。
        在现在的郭某人的手里,真正的大招,就是那最不起眼的标点符号。

一千零二十八  标点符号大革命(下)
        曾经的中国古人没有标点符号。
        而句读不经过长期训练又无法掌握。
        所以即使掌握了印刷术和造纸术,大大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成本,教育效率依然十分有限。
        而郭某人懂得什么叫标点符号,也知道标点符号存在的意义。
        标点符号的运用,是给五经十四家法的决定性一击。
        用全新的标点符号对经典进行最权威的断句,以皇帝的强制力对其进行固定,不容更改,不准其他的解释继续存在。
        且从此以后所有书籍都要用标点符号进行完整的断句,得到皇帝的认可,然后才能刊行天下,让人们学习。
        如此,断绝争议,上令下达,铲除试图垄断解释权的中间商。
        如此,就能从根本上打破士族的文化垄断,把他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直接把中华文明带入下一纪元,越过这数百年无聊至极的门户之争。
        事实上郭某人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在太行山之中的秘密工场里生产的线装书籍当中所有的经典书籍,都是郭某人亲自进行断句并且下令刊行的。
        句号,逗号,冒号,感叹号,问号,破折号,分号,书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