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东汉末年枭雄志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107页

书籍名:《东汉末年枭雄志》    作者:御炎
    《东汉末年枭雄志》章节:第1107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其实每多设置一座医院,每多派一些医者进驻,就能挽救一些人命,就能提高人均寿命。
        郭鹏并不指望能一口气办到一切,但是尽他所能多做一些,也不枉费他成为了皇帝,还拥有了如此庞大的权势。
        士人们已经被打的丢了魂儿,想要抗议却没胆子。
        那些上吊自杀的老士人们说的不错,士人从此没有了骨节,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再也不敢对皇帝的要求提出异议。
        而等他们恢复了勇气,大概就是士庶合流以后的事情了。
        而那个时候,也是科举官僚彻底成为社会主流、士人官僚彻底成为历史的时候了。
        于是引起广泛争论却没有引起广泛抗议的这件事情就这样被通过了。
        朝廷明确规定,从明年开始,将对引入医学方面和科技方面的考试做准备,五年之内,就要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
        大医馆已经转变为朝廷正式的机构,以后包括太医院在内的所有官方建设的医疗机构都会成为朝廷机构。
        而里头的医生基本上来说都能拥有【吏】的地位,拥有官方身份,可以和正常官吏一样,拿朝廷俸禄。
        现有的医生们想要获取这个资格,也要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方承认,然后才能得到官方身份,得到朝廷俸禄。
        洛阳周边几个郡的郡医院和各州治所的州医院已经在建设的日程表上,之后将会开工建设。
        医疗这件事情吧,郭某人做的铺垫还是挺多的。
        从军队里的军医到大医馆的医生,还有华佗封爵的事情,都为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做了铺垫。
        但是科技方面,也就是工匠方面,这方面的铺垫虽然一直都在进行,但是规模比较小,不为人所知。
        军械方面的事情那都是国家机密,工匠们得到了不错的待遇,但是整体来说,社会地位不高。
        郭鹏将他们和工部联系起来,畅想着今后工部的官员就要从这一科的科举考试上来选拔。
        想要加入工部,就要有真材实料,未来工部管理岗位上的官员也要有真材实料,出身自科举。
        就现在来说,科技被认为是手艺,每一名匠人掌握一门手艺,通过手艺谋生,那自然算不得什么。
        而且最关键的是手艺靠的是实践传承,没有书面文字,匠人也都不识字,没有文化,这是匠人被瞧不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让医者得到尊重,开医科考试是比较顺其自然的。
        他们在魏政权中生存了那么些年,传承起来自然也是需要识字的,医者之中识字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提升社会地位并不难。
        而论及科技方面,选拔现有的人才不是难事,难就难在成体系的考试,匠人若要开科考试,要走的路就比较长。
        要把现今所有的技术总结起来,把一门门传统手艺变作可以学习的书面课程,纳入传承之中,从而形成一整套体系。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而一旦做起来,古中国的科技体系也就有了明确的传承规范,也就能真正成为一种体系,而不总是野蛮生长。
        等体系成长到一定的程度,脱离单人小作坊模式进入到集体工场的模式,能够达到流水化的地步,那么这个体系就初见成效了。
        把体系的根基打牢了,就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若要发展壮大,就要纳入科举考试的范畴之中,给予上升途径,给予国家层面的重视,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效果。
        就算郭某人注定看不到那一天,那一天也终究会到来。
        怀着这样的期待,郭鹏开始逐步要求朝廷部门按照他的设想规划未来的医科考试还有工科考试进行设计。
        设计教材和教学模式。
        这一消息自然引起了洛阳城内外人们的广泛谈论。
        第一届科举考试刚刚开始举办,更多的关于科举考试的消息就不断地冲刷着人们的神经,冲击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皇帝陛下还要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呢?
        没人知道。
        但是这种惊喜尽管来吧,来的越多越好,反正……
        他们已经快麻木了。
        短短的几个月间,消息太多,要改变的事情太多,以至于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虽然这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
        科举考试的第二场考试如期召开,文举考生们依旧在自己的座位上奋笔疾书,激扬文字,武举考生们则开始考核自己的军事技击能力。
        一边在太学,一边在首阳山讲武堂,两场考试同时进行,同时结束,同时让郭某人感觉到了未来的希望。
        第三天的考核结束之后,武举考生们的排名实际上比文具考生的排名更加直观,因为都是动态的。
        现场分出胜负的比较多,最后一场笔试的分值虽然一样高,但是两极分化应该是比较明显的。
        出身首阳山讲武堂的精英们必然能囊括绝大部分的名额,剩下来民间前来参加考试的人才们,或许能在这里感受到他们和正规军事院校里出身的人那巨大的差距。
        那就是正规军和民兵之间的差距。
        这就能给首阳山讲武堂打一个很好的广告。

一千一百三十四  郭珺的分数
        郭鹏让赵云关注一下的那个王平的卷纸被赵云送到了郭鹏的手里,连带着他的考核成绩。
        第一天的体力比拼是第一名,记九十八分,第二天的军事技能比拼就往后排了,分数只得到了六十一分。
        第三天的笔试倒有点出乎郭鹏的意料,拿了四十二分,并不是他猜测的零分或者少少的七八分。
        郭鹏看了看他的答卷,发现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学到了孙子兵法的某些篇章,居然还能写一篇小短文,写的勉强还算可以。
        虽然字数不够,字也写的丑,对一些军事常识的理解也有偏差,四十二分还是比较中肯的。
        综合排名排到了六百多名,果断落榜。
        挤在他前面的基本上全是首阳山讲武堂的考生和一些退伍士兵,倒也有一些讲武堂的学生和退伍兵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超过王平。
        靠着一股子蛮劲儿,王平居然能比某些不够优秀的讲武堂学生还有退伍士兵要更强一些,的确是个可造之材。
        就让他去首阳山讲武堂学习三年吧,学习出来之后,肯定不再是现在这个样子。
        算他运气好。
        郭鹏笑了笑,让人去安排,让王平入读这一届首阳山讲武堂。
        这一届首阳山讲武堂也是扩招之后的第一届,为了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
        讲武堂肯定不能只是五百人规模的,先扩充到三千人规模,然后再慢慢扩张人数,或者增添分校之类的。
        反正最开始讲武堂建造的时候就没有冲这区区五百人去建造。
        再怎么精益求精也不能只是五百人不是?
        考试结束之后,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阅卷和最后的分数公布。
        这一点上,文举的关注度果断比武举要大,这也是传统所致,一时半会儿改不了。
        阅卷层面,因为今年考生特别的多,多到了惊人的地步,所以阅卷官的人数也要相对应的倍增。
        太学还是没有开放,所有阅卷官被分别安排在太学内的各个角落的建筑里进行阅卷。
        阅卷的规则也要发生改变,一名考生三份卷子,每一份卷子都要分开来批阅,一群考官只负责批阅一份试卷,其余两份交给另外两批人来批阅,互相之间不得有任何交流。
        因为考卷数量大,所以考官的数量也增加,每一份卷子的考官还要分成七个组,各自负责差不多一千份考卷的批阅。
        阅卷官是朝廷里有学问的官员和太学里有学问的老师组成的,基本上全部上阵,而因为大部分考题都有标准答案,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话,速度还是很快的。
        阅卷时间差不多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才会公布考生的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