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东汉末年枭雄志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310页

书籍名:《东汉末年枭雄志》    作者:御炎
    《东汉末年枭雄志》章节:第1310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陌生的从未谋面的地方,开创自己的基业,建立自己的国家。
        这……
        父亲在开玩笑吗?
        这根本就是开玩笑吧?
        郭珺看了看郭鹏,确认他没有在开玩笑。
        因为他的眼神非常认真。
        “阿珺,你不要觉得为父在和你开玩笑,为父在和你认真的商量。”
        郭鹏开口道:“为父多年征战,总结出来一个规律,两个国家,若政治核心之间的距离超过三个月赶路的时间,那么这两个国家就无法出现大规模的争端和军事冲突。”
        “这……”
        郭珺处在震惊之中,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
        郭鹏却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
        郭鹏开始给他讲解自己的思路。
        “在此之前,咱们中原帝国的历朝历代治理这片疆土,有两种模式,一为封建,一为郡县,所谓封建,顾名思义,便是封邦建国,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使功臣封邦建国。
        让诸侯治理地方,天子居于中央,统御全体诸侯,此之为间接统治,在交通和通讯十分缓慢的基础之上,这种模式有利于扩张国家疆域。
        但是问题就在于交通一旦改善,两个国家的交流一旦变的密切起来,就会发生冲突和对立,继而就会发生兼并战争。
        而郡县,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为秦国所发扬光大,和封建的间接统治相比,郡县为直接统治,大大扩张皇帝的权力,增强中央集权。
        这种模式能够消灭地方诸侯,让诸侯不能分裂国家,所谓窃国者诸侯,变诸侯为郡县官吏,还要加以流官制度,则郡县官员囿于职权,不能兼并。
        这两种模式在周国和秦国进行了实践,周存续时间长,可是大权旁落,丢尽了周天子的身份地位,秦是最后的胜利者,却二世而亡。
        最后到了先汉时期,刘邦和群臣难以决断到底是封建制比较好,还是郡县制比较好,经过一段纠葛和战争之后,他选择了郡国并行,同时采用郡县制和封建制。”
        郭鹏拉着郭珺的手,带着他缓缓往前走,边走边缓缓解释。
        “刘邦认为郡国并行可以同时实现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优点,可以保刘汉江山不灭,可事实证明,不管是异姓王的封建,还是同姓王的封建,最后都引发了战乱。
        后来,汉武帝往后,天下实际上已经是郡县为主,封建为辅了,但是到了先汉末年,王莽篡位,导致先汉覆灭,后汉开国之后,大家认为宗室被限制的太多,就会导致在王莽篡位之时无人站出来保卫汉室的局面。
        所以到后汉,郡国并行依然存在,只是后汉的郡国并行比先汉更加干脆彻底的剥夺实权,以国相为实际首脑,封王并无实权,再然后,就到了如今,咱们魏国。”
        郭鹏站住脚步,看着郭珺。
        郭珺似乎是有些了解的点了点头。
        “父亲,咱们魏国,是单纯的郡县,而无封建,所以父亲认为,郡县比封建更好,以至于宗室子弟无一人封王,封公者都非常稀少?”
        “阿珺,很多事情并非是那么简单的好与坏,王爵之上就是皇帝,封了王,除了做皇帝,就没有前进道路了,这会滋生人的野心,所以为父拒绝给任何人封王,绝无可能。”
        郭鹏摇了摇头:“郡县未必全面优于封建,封建也未必全是缺点,为父总结,郡县利于统治现有疆土,而封建,利于开疆拓土。”
        “原来如此……”
        郭珺微微点头。
        “还不止如此,为父觉得,刘邦的思路是对的,封建有其存在的必要,郡县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巧妙地同时设置,能让郡县和封建并存,把国势进一步推升,推到无可匹敌的地步。”
        “还能这样?”
        “当然可以。”
        郭鹏点了点头,开口道:“但是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决定了一切,而刘邦就是没有抓住这个重要的前提,才让汉室的郡国并行徒有其表,彻底失败,反而为祸自身。”
        “什么前提?”
        郭珺忙询问。
        “三个月。”
        郭鹏开口道:“就是为父对你说的,两个国家的国都之间,不可逾越的三个月的距离,必须要有这样的距离。
        只有超过这个距离,宗主国和封国之间的郡国并行才能实现,不超过这个距离,郡国并行必然失败,造成内乱。”
        郭珺皱紧了眉头。
        郭鹏带着他走到别院的小石桌边上,把地图铺在上面,指着地图说道:“以洛阳帝都为核心,四面八方延伸,用尽一切手段,凡三个月之内可以抵达的地方,就是魏土。
        在此范围之内,不能封建,一旦封建,短期内还好,长期一看,绝对是自取灾祸之道,而在此范围之外,可以封建,可以封邦建国。
        封宗室也好,封功臣也罢,都是相对安全的,只要交通不出现大的变故,封国不会和宗主皇帝之间产生冲突,可以和平相处,共同存在。”
        郭珺对于这样的说法闻所未闻。
        “为什么是三个月?”
        “因为后继无力,调兵遣将抵达目的地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军队锐气耗尽,后勤供应成为具大的难题,无以为继,只能撤退,此之为帝国极壁,是郡县制下,帝国不可逾越的墙壁。”
        郭鹏坚定地说道:“刘邦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才把封国封在了中原之地,封在了从长安出发三个月之内可以抵达的地方,以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拱卫中央。
        可人心难测,封国可以拱卫中央,但是具备实权之后,也可以谋反,也可以反抗中央,他的儿子当然不会反抗他这个作为父亲的存在,但是他若死了呢?
        三个月的距离之外,纵然无法拱卫,可中央帝国到了需要拱卫的时候,也就进入了末期,是否拱卫意义不大,改朝换代才是该来考虑的问题,所以刘邦犯了这样的错误。
        为父经过缜密的思考和计算,判断这个距离之外,你们兄弟无论封在很什么地方,都不可能与你们兄长产生任何冲突,你们可以好好地发展,建立国家,开疆拓土。”

一千三百三十七  中华之外还有中华,世世代代不绝嗣矣
        郭鹏的解释驱散了郭珺心中的部分疑惑,让他确定父亲的想法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做过缜密的思考。
        或许从延德四年开始的航海探索行动就是在为今天的这一切做铺垫。
        也就是说……
        那个时候,父亲就已经决定了要让我们走这条路吗?
        郭珺的心情顿时有些复杂。
        “但是这样做也有问题,刘邦为什么不这样选,我也是能理解的。”
        郭鹏开口道:“首先,刘邦不像为父,知晓世界之大,知晓华夏神州之一隅绝非整个天下,他自然认为华夏之外已经没有值得在意的国家了,所以不曾想过往外封。
        其次,往外封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国家提供全力支持,军队,粮草,军械,人口,各类物资,源源不断的供给。
        这些物资需要跨越三个月的时间,用大海船长期运输,持续时间可能长达三年,甚至更久,这是一笔十分巨大的支出,一般国家出不起。”
        “所以,父亲觉得刘邦办不到?”
        郭鹏点头。
        “若非有大海船和海运,还有这些年积攒的经验,为父也不觉得自己能办到,三个月,跨越三个月的时长,只有海运船运那样大的基数才能撑得住,否则,消耗的会比送出去的更多,朝廷财政会崩溃。”
        “竟有如此损耗?”
        “对,损耗就是那么大,但是有了海运,有了港口,有了熟悉海路的人,这个任务的难度就会降低,至少,绝非不可能办到。”
        “原来如此。”
        郭珺缓缓点了点头,不过表情还是有些困惑。
        “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
        郭鹏愿意给郭珺解答他的疑惑。
        郭珺低下头,看着那张地图,心中思绪百转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