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东汉末年枭雄志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378页

书籍名:《东汉末年枭雄志》    作者:御炎
    《东汉末年枭雄志》章节:第1378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不管背后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势力集团需要代表,郭鹏一声令下,让他们交出兵权,他们还敢有二话?
        现在郭瑾没有这种威望,所以他们背后的势力集团其实是可以作妖的,若不把这种可能性掐灭掉,问题就很大了。
        这种可以集中力量的常设将军职位必须解除实权。
        最高只能允许校尉的存在。
        校尉就太多了,几十万卫军,校尉起码几百个,让利益集团尽管去争取,看他们能争到多少个站在他们那边帮着他们办事。
        而且人一多,心思也多,繁杂纷乱,难以统御,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想法,要如何才能通过他们影响朝局呢?
        只是四将军的话,只要争取到两个,就有动摇朝政局势的可能,就算两两对立,胜负也未可知。
        设想一下,未来的某一天朝廷发生政治斗争,皇帝不察,四将军被某个权臣拉拢,或者说四将军中的两个被拉拢,那么这个权臣在实际上就已经有了主导朝政的可能,皇帝就危险了。
        如果皇帝不能完全掌控这四人,很容易就会造成军权旁落、权臣诞生,从而威胁到魏帝国的中央集权。
        所以这种可能是郭瑾不能接受的。
        四将军不是不能存在,但是不能成为常设将军,要成为和卫军大将军一样的荣誉职位,实权不能交给他们。
        军队里要以校尉为主要统兵者,日常只有校尉可以带兵,不能有更高的职位身处于卫军之中带兵。
        魏军里没有中郎将这一层级。
        或者说曾经有,在乱世的时候有,但是当郭鹏的军队从名义上的汉军进化成魏军之后,就没有中郎将这一层级了。
        直接从校尉蹦到将军。
        这是郭鹏的掌军之术,尽量削减军队层级,减少中间部分,可以更加凸显最高统治者的权威,方便领导,也能增强最高统治者的存在感。
        可以说当时郭鹏也在为日后郭瑾的行动做铺垫。
        汉军和魏军不同,汉军在体制上也是贯彻了汉朝廷位卑权重的用人法原则的。
        权力重不重,不重要,重要的是职位不能高。
        职位越高,收拾起来越麻烦,职位越低,就算权力大,收拾起来也很简单,这就是帝王心术。
        位卑权重绝对是个好手法。
        所以东汉时代,哪怕在黄巾之乱时代,中郎将都是统兵大将的最高职位了。
        一群中郎将的地位又能多高呢?
        当年讨伐黄巾军的时候,卢植就是以北中郎将的身份统兵作战的,一样取得了胜利,胜利之后还特别轻松的就被解除职位成为太尉。
        这要是换一个高级军职你试试?
        和西汉时代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还有车骑将军比起来,中郎将是典型的位卑权重,任命起来容易,撤掉一样容易,都没办法挣扎的。
        所以郭瑾觉得自己全面掌握卫军之后,进一步全面掌握军权之后,有必要更改一下郭鹏设立的军衔军职制度。
        开国老将们纷纷凋零之后,将军的荣誉都不能随便给。
        而且出征将帅也不应该随便给个将军号,就给中郎将,东南西北中郎将,或者加个威武的称号之类的,就和郭鹏早期建军时给麾下部将的封号一样。
        要贯彻位卑权重的用人之法,若非资深老将,绝不给将军号。
        郭鹏来自乱世,设立的军职军衔承接将军号不值钱的乱世,而不是将军号异常值钱的时代。
        可适当乱世过去治世到来之后,将军的地位和职权就太高太大了,这不符合和平时代皇帝控制军权的要求。
        郭瑾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这一趋势改变。
        不仅是军界,政界也是一样,彻底贯彻落实郭鹏一直都在贯彻的位卑权重用人法,不断用地位低下权力却很大的人去取代已经功成名就位高权重的人,以此实现政界和军界的动态平衡。
        郭瑾牢牢记住了郭鹏告诉他的动态平衡理念,绝对不能让某一部门一潭死水动也不动一下,那么很快,这个部门就了。
        必须要动,不停的动,不断的折腾,让他们没有舒适区来折腾一些有的没的。
        自己的手法尚且不够成熟,那就用这场行动来锻炼这种手法,锻炼的成熟一些,未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郭瑾暗暗下定了决心。
        然后下令举办一场全军中层军官大比武活动。
        打着【考验军官就是考验军队】的旗号,号召整个卫军全部的校尉、军司马这一层级的中下层军官和积累斩首超过五个的强悍士兵全部参加这场大比武。
        大比武分作多个项目举行,每个人最多报名五项,每一项目获得前三名的都会得到嘉奖,得到第一名还会有更加丰厚的嘉奖。
        消息传开,整个卫军的中下层军官们以及积累斩首五个以上的士兵们都有些疑惑。
        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对于皇帝搞出来的这个奇怪的活动,他们并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

一千三百九十五  和平时期的晋升机制和淘汰机制
        魏军的中层军官们大多数出身都不高,大多数都是跟着郭鹏一路征战拼杀出来的黎庶子弟。
        他们能混到这个校尉和军司马的职位上,能带着五个人头横行军营,本身也是靠着军功上来的。
        多年征战积累功勋升职到这个地步,给家人争来了军属身份和福利待遇,人人都不容易。
        但是眼下,随着帝国国势日渐安稳,战争越来越少,肉眼可见的立功升职的机会就很少了。
        不能靠着军功升职,那么接下来,想要升职,靠的就不能单单是战争功勋。
        除了熬资历,个人的表现也要放在里面,或者说得更俗气一点,就是钻营。
        有些人对于升职的想法不大,觉得百战余生能活到现在当个中层军官已经很满足,接下来安享太平就好了,不用钻营。
        反正混到这个地步,家庭也是军属家庭,一应福利一点不少,没有生存问题,家人们都很满足,他们也很满足。
        至于升职,那就纯粹是熬资历,看着升,能升就升,升不上去也无所谓。
        但是有一些还是很想升职上去看看,过一把将军的瘾。
        孬好算是个铁血军人,就算混个最低层级的将军军衔也是可以的啊,说出去是个将军,多好听。
        只是现在这个局势下,战争次数越来越少,通过军事手段升职的可能性越来越低,通过别的手段升职的可能性就越来越高了。
        所以这段时间里,某些想升职的人,他就不是那么的安分。
        这种趋势被注意到了。
        西征之前,赵云就曾写过报告给郭瑾,告诉郭瑾最近这段时间,军队里有些人不安分,上下钻营,试图获取升职的机会。
        他们毫不吝啬的向上级军官或者是和上级军官有关系的人赠送礼品,亦或是找寻到某些特殊渠道,与参谋台的某些人扯上关系,试图得到升官的优先权。
        军队调度自然和文官政府没什么关系,但是军职升迁和军衔升迁是归属参谋台考功司管理的,他们会根据军人的战绩综合评断,谁可以升职,谁只能等着,谁又要降职之类的。
        他们出具书面统计,交给皇帝,皇帝做最后批复,但是基本上这个决定权还是放在参谋台的。
        有些希望升职的人就从中找机会向参谋台考功司使劲儿,希望可以得到升迁。
        赵云指出,这是战争次数减少之后,军中那些渴望升职的人所必然会采取的行动,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希望郭瑾重视起来,避免那些希望升职的人乱钻营,扰乱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也要避免参谋台的某些人利用这层关系和军队产生不必要的联系,干扰军队的纯洁性。
        郭瑾接到报告之后,就费尽心思发起了西征之战,勉强安抚了一波那些想要升职的家伙。
        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若要让军队保持战斗力,保持根本的秩序,就要有一套公开透明的和平时期的晋升机制和淘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