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第22章

书籍名:《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作者: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章节:第2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报纸报道了全德连队前线士兵代表会议的消息。在定期出版的先进刊物上刊载了共产党号召工人们团结起来的号召书。

            可是与此同时,社会民主党的报刊却在大喊“经济民主”,“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并公开反对同共产党人合作。正式持和平主义立场的中央天主教党不是利用报刊同国内的军国复仇主义狂热作斗争,而是怀着蛊惑人心的目的抨击苏德合作。尤其是天主教报刊竟敢对苏联指挥员小组大肆攻击。所谓人民党的代表反驳了这类攻击,虽然他们也是鼓吹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但仍然支持同苏联合作的思想。身着褐色衬衫的突击队放开嗓门唱着歧视异族的歌曲。他们同工人之间常常发生冲突。我们在街上目睹了好几次这样的冲突。国家警察形式上保持中立,实际上是在帮助纳粹分子。德国正处在十字路口,法西斯的威胁逐渐增大。至于我们在出差期间要打交道的那些军官们虽然不隐瞒自己的保守观点,但他们极力强调“军队不介人政治”的说法。

            通过研究德军司令部的工作安排。可以看出,这一工作固有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各项业务工作都很熟练,预见性值得称赞,工作准确,司令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组织性好。另一方面,非常墨守成规,细则规定到了可以不慌不忙地给下级提供决心的程度,束缚现地工作的主动性。崇拜文件和书本,相信命令上有的和下达给部属的东西后来会自然而然地变成现实的东西。这一切有时使人们发笑。可能在善于执行命令方面几乎达到机械程度的德军内部,对待工作的这种态度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在红军中,类似这种过分的像机械一样的行动,显然是不适用的。不过,这次出差还是有收获的:通过各种工作方法的对比,优缺点更加明确了。我们得到的印象是,就当时来看,德军的摩托机械化程度是相当高的。

            回国后,我仍担任参谋长助理的职务,后来临时履行莫斯科军区参谋长的职责。必须指出,同新的军区司令员科尔克共事不像从前同伏罗希洛夫、巴济列维奇和乌博列维奇共事时留给我那么好的印象。我从自己的这位直接首长那里几乎没有学到什么有助于我进一步提高军事素养的东西。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司令员和参谋长由于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彼此间缺少全面的个人接触:纯主观上毛病起了一定的作用,要么他的毛病妨碍我正确领会他的意图,要么相反,我的毛病使他不能全面了解我的想法等等。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不管我怎样尽力准确地执行命令并尽量主动地工作,我们从来没有达到过意见上的真正一致。

            我希望能正确地理解我。我丝毫不愿使忠于工农红军和苏维埃祖国的有才干而又功勋卓著的指挥员的名誉受到任何影响。在旧军队中任过中校的科尔克虽然在1927年才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但在国内战争中同苏维埃政权的敌人作斗争时就已战功卓著。他当时和后来担任过集团军参谋长和方面军司令部某处处长、集团军司令员、方面军司令员、某几个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北部地区、波兰、乌克兰、克里木、土耳其斯坦和高加索作过战和工作过。1935年任命他这样一个有经验和有学识的人为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不是偶然的。

            我指的是另外一个方面,即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具体的相互关系,遗憾的是,这种关系是无法摆脱的。使我生气的是科尔克在命令中提出的不合逻辑的说法,有时这种说法是由于记性不好造成的。他为了帮助记忆,喜欢把要记的内容记在一个记事本里,而在另一个记事本里记的好像是第一本的日录索引,指出在什么地方记的什么。但仍然是混乱的。更使我感到遗憾的是,司令员竟然把未经核查过的情报报告上级。例如,有一次可以说是高水平的谈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为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军区正准备例行的阅兵。上级决定要在红场上展示国产坦克。为这件事我做了很多工作(的确,当时这是一件大事!),并详细地向司令员作了报告。节前不久,科尔克和我被叫到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斯大林想知道阅兵程序的细节,特别是关于坦克方面的问题,斯大林向司令员细问了很长时间。司令员虽然看了记事本,但始终讲的不是那么一回事。看来,斯大林事先就关心坦克问题,关于坦克受阅的具体准备情况心里也有了一点谱;他惊奇地看了看科尔克,又问了一句:“是这样吗?”

            最后谈到了坦克的配置及其技术性能和驾驶员的问题。

            斯大林听了司令员的汇报之后大声说,他讲的完全是别的资料,于是转过来问我。我很不好意思地揭露军区领导层中存在的意见分歧。但是我也不愿说假话。我汇报之后,斯大林满意地说,他掌握的资料与我的相同。当涉及驾驶员的问题时,斯大林很想知道,能否保证一辆坦克也不损坏、不降低速度、在红场不停车,万一发生这种情况驾驶员应采取什么对策。科尔克回答说,技术部门给红军驾驶员讲了课。

            “梅列茨科夫同志,您谈一谈讲课的详细内容!”斯大林再次对我说。

            我只好说,担任驾驶员的都不是军人,而是技工。后来回答另一些问题时,我报告了受阅坦克的整个情况。斯大林很快就放我们走了。从此以后,我同司令员之间就发生了一次并非我主动挑起的不愉快的辩论性的谈话,后来类似的情况又发生过多起,原因是我被召到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去汇报莫斯科军区的各种军事问题,而我和科尔克事先并不知道要谈什么,未能预先就要谈的所有问题统一我们的认识。我的意见常被采纳,虽然后来发现军区司令员又有另外的想法。这就产生了新的矛盾。假如我不是另有任用,这些事情会产生什么结果,那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同志式地分手了。

            我在莫斯科军区工作期间所遇到的一些有名的指挥员中,我还想提一提军长и·п·别洛夫(后来是一级集团军级司令员)。他在几乎整个国内战争时期,都是在我不了解的中亚细亚战场度过的。因此,别洛夫在那些条件下的战斗故事对我来说无疑地是有意思的。他是塔什干事件的积极参加者,这个事件曾是д·富尔曼诺夫中篇小说《暴动》所描写的一个片断,事件发生后,别洛夫退出了左翼社会革命党,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3年我以师参谋长的身份进行现地勘察时,第一次在北高加索同他会面,而他是为了制定粉碎库班白匪的作战文书来到那里的。一年前,他参加过对白匪的作战。别洛夫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苦难的童年给他的性格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他的童年是在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度过的。我认为,别洛夫在左翼社会革命党内时也起过某些作用,他对左翼社会革命党批评得很尖锐,而且对自己也不宽恕。在我看来,他主要有三个特点:有军事天才;直言不讳;由于好生闷气而不冷静,虽然他经常抑制自己,但在他身上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

            别洛夫善于奔向既定的目标,不拐弯,也不左右摇摆。对一名军人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

            在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之间

            指挥员大家庭。集训和即题作业。军区司令部的职能。演习生活,接近实战的大演习。

            1932年4  月,我接到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参谋长的任职命令。当时,在白俄罗斯军区驻有大量部队,其中包括骑兵兵团,坦克兵团和航空兵兵团。这些部队都是由一些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指挥的。许多人因参加国内战争而闻名于世。担任过各军军长的人员有:严谨的指挥员C  ·E  ·格里博夫、塔曼远征英雄E  ·и·科夫丘赫、勇敢的A  ·д·洛克季昂诺夫、我过去的师长C  ·K  ·铁木辛哥(后为苏联元帅)。后者很快就担任了副司令员。

            担任过本军区各师师长的有:刚毅的首长和骠悍的骑手г·K  ·朱可夫,东方面军某军前政委и·C  ·科涅夫,有才能的总参工作人员в·д·索科洛夫斯基(后为苏联元帅)和其他一些有能力的领导人。在军参谋长中,现在我能叫出名字的有B  ·я·科尔帕克奇(后为大将)、A  ·A  ·诺维科夫(后为空军主帅)。и·х·巴格拉米扬(后为苏联元帅)曾在某军的司令部工作。

            军区的领导也是由谙熟军事的指挥员组成的。副司令为A  ·я·拉平,军事委员会委员为л·M  ·阿龙什塔姆,后来是п·A  ·斯米尔诺夫,炮兵主任为д·д·穆耶夫,装甲兵司令为C  ·C  ·邵武勉,军训部部长为H  ·A  ·舒莫维奇,军区副参谋长为ф·M  ·切尔诺夫和и·г·克洛奇科,他们都是有智谋、受过教育、有组织才能的军官。

            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的成员是很强的。M  ·B  ·扎哈罗夫任作战部部长,在这个部里工作的还有P  ·я·马利诺夫斯基(后为苏联元帅)、B  ·B  ·库拉索夫(后为大将)、A  ·п·波克罗夫斯基、ф·п·奥泽洛夫、г·и·沙宁、K  ·A  ·茹拉夫廖夫、H  ·A  ·库兹涅佐夫。

            上面提到的这些人在苏军中甚至在我们全国都是鼎鼎有名的,其中许多人连外国也知名,上述同志中有些人没活到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就去世了。但所有健在的人都发挥了自己最突出的长处,分别指挥了各方面军,各集团军或领导了各军团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