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心理学的诡计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心理学的诡计

第33页

书籍名:《心理学的诡计》    作者:万宇峰
    《心理学的诡计》章节:第33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3何必让自己这样孤独
  啄木鸟正在“叮叮当当”给大树治病。蝉儿飞过来大叫:“知了……”啄木鸟制止说:“我正在给病人做手术,需要安静,请你离我远一点好吗?”
  蝉儿闹了个大红脸,悻悻地飞走了。没飞多远,它看见蚂蚁在搬家,就蹲下来高唱:“知了……”蚂蚁不客气地说:“天要下雨了,我正忙着搬家哩,你一边玩儿去吧。”
  蝉儿叉碰了一鼻子灰,一抬头,看见喜鹊正在筑巢,又张嘴叫道:“知了……”喜鹊扑打着翅膀,不耐烦地说:“小东西,离我远一点儿,我的宝宝们正在睡觉呢!”
  蝉儿连着碰了几次壁,顿时伤心地哭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人家都不愿意理自己,因此会产生一种孤独的心理感受。心理学上认为,孤独是由于自己与他人的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而感到交流困难时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严重者将最终导致抑郁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网络、电子邮件等的出现,人们交往起来既方便又快捷。这些使得空间距离已不成为问题,我们的心灵本应更充实。然而,现实中人们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生活在现代化城市中的人们,反而患上了“都市孤独症”。
  这说明,导致孤独的原因不在于空间距离,而在于心理距离。最可怕的孤独是人群中的孤独,即身处茫茫人海之中,却没有一个可以交流、倾诉的对象。就像上面的故事中的蝉儿,它的周围有啄术鸟、蚂蚁和喜鹊,但它还是孤独的,以致伤心地哭泣。
  现在的很多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陷入孤独心理的误区。其实,孤独心理是一种不良心理,会给人们的正常交际带来不便。有孤独心理的人,即使在欢快的场合,也很难被当时的气氛感染,仍然认为自己很孤单;他们总是队为人们都各怀鬼胎,不值得信任,有什么心事也不愿意向别人倾诉,即使心理很希望别人来接近你,但是自己却不采取主动。
  为什么我们身处熙熙攘攘的都市中却总是觉得孤独呢?一般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意识,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意识中,渴望自己的内心被他人理解,又发现很难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便产生了精神上的孤独。
  这与自我认知的偏差有很大关系,人不能长期忍受孤独,但有的人却总是把自己推到孤独的境地。例如,有的人很A卑,觉得别人不愿与自己交流,为了维护A己、保全自尊,就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有的人很自傲,认为身边的人都过于平庸而不配与自己交往。只有改变这种自我认知的偏差,学会客观、全而地评价自己,理性、公正地看待他人,才可以跳出孤独的泥沼。
  还有,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模式也是产生孤独心理的重要原因。都市生活和工作节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逐渐浅层化。虽然从数量上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增无减,但是那种传统的熟人式的交往方式却减少了。因此,交际应该回归到重交心,不要总是逢场作戏,要真诚与人交往,加深感情,这样才可以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关心和照顾。
  在职场中,人们也经常会感到孤独,这是人们的职位、角色、立场的不同造成的。例如,由于组织结构上的等级制度,下属都对上司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许多高层丰管也会体味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如果主管、上级、老板不想孤独,那么就需要有明辨是非的眼力和善于包容的胸怀,并增加A我开放度,使别人乐意接近自己。
  4现有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有一位农夫嫌自己的房子太小,于是跑去找神父求助。他对神父抱怨说:“我们全家五1:2人要挤在一个房间里,真是拥挤不堪啊。”神父听完后,说道:“我愿意帮你,但你会按照我所说的去做吗?”农走点头同意。
  于是,神父让农夫回家后把养在户外的鸡鸭全部赶到房子里。农夫很纳闷:我是因为房子太小才来找你的,你竟然让我把鸡鸭赶进房里凑热闹?但农夫还是按神父所吩咐的去做了。
  第二天,农夫气急败坏地去找神父,抱怨道:“房子现在更拥挤了。”神父不仅没有解释,还让农夫回家把拉车的牛也赶到房子里。农夫更不明白神父的意思了,只得不情愿地回家,并把牛也赶到房子里。
  第三天,农夫疲惫地去找神父,大发牢骚:“房子里挤得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你不帮我就算了,干吗如此折磨我呢?”神父笑了,未作任何解释,只是让农夫回家把鸡禽牲畜全部赶出去。
  第四天,捉夫高兴地去找神父,激动地,l道:“房子现在够大了!”
  在这个故事中,房子还是原来那么大,但农夫前后的感觉完伞不同了。刚开始,他觉得房子实在人小了。而在神父的指导下,他懂得了满足。而这种满足源自珍惜。如果不是把鸡、鸭、牛赶到房子罩,占去一部分的室内空间,农夫也就不会发现房子其实“够大”。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人持续听一种声音,观察人的脑电波,发现人对这种声音刺激的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脑电波的起伏也越来越小,而突然停止声音刺激,人的脑电波就会产生剧烈的反应。
  其实,我们对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对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不懂得珍惜,甚至忽略它的存在,而总是在企盼没有得到的东西,直到有一天自己拥有的东西失去了,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它其实是很珍贵的,对自己是很重要的,而此时,可能已经晚了,A己将会永远地失去它。
  例如,当一个人追求你时,你可能没有感觉,和他(她)在一起时,感受不到激情,甚至觉得他(她)很烦人,可一旦他(她)主动离开你,你就会觉得原来他(她)是如此的好,你早已深陷其中。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现在所拥有的不加重视,而是企盼没有得到的东两呢?
  一股来说,人们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并具有永不满足的特征。当某个需要被满足后,立即就会有新的需要出现。从积极的一面来讲,它能催人奋进,在宏观上还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从消极的一面来说,它又会导致人的心态失衡,使人不珍惜所拥有的东西,贪得无厌。
  此外,在“潘多拉效应”的影响下,人们对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喜欢,越想得到。而与此相反,对现在拥有的东西,则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或足理所当然的,而不去珍惜。
  另外,人类生来就具有征服欲。很多时候我们追求某种东西,兵灾并小是真正需要它,而只是为了在追求奋斗拥有的过程中享受征服的快感。所以,在现实中,几乎每个人都不会满足干现状,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欲望,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如果陷进了这样一个生存怪圈,既无法快乐,也无法享受成功的喜悦。
  聪明的人知道现有的才足最值得珍惜的,他们会认真工作而不抱怨。即使有所不满,也会把握现在,积极积累经验,为自己今后的进步积累资本,而4j是在抱怨中错失机会。
  5嫉妒心理造成的憩剧
  古希腊时代,有一位体育选手得了冠军,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乡人想要为他建造一个铜像以作纪念,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这个提案,但有一个人很嫉妒那位冠军,就强烈反对为他立铜像。但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人们还是把铜像建好了。
  那位反对者,见阻挠不成,就每天晚上偷偷地用铲子去铲铜像的脚跟。直到一天晚上,他的愿望实现了——铜像终于倒下来了,但正好压在他身上,他也就一命呜呼了。
  嫉妒是当人感到他人优越而使自己受到威胁时产生的反感、怨恨等情绪体验,它是人们试图缩小和消除彼此之间的差距,使原有关系恢复平衡,维护自我生存发展的一种心理防御反应,一种l{{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心理分为不同的层次:程度较浅的嫉妒,虽然有些不满,但是深藏于内心,不易被他人察觉。程度较深的嫉妒,则会在言‘行E有意无意地讽刺、疏远嫉妨对象,耍小手腕等,严莺者甚至会攻击、造谣中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