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福运小夫郎

宠文网 > 杂文随笔 > 福运小夫郎

第062章 高汤米线

书籍名:《福运小夫郎》    作者:四夕夕
    《福运小夫郎》章节:第062章 高汤米线,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听完姜芷芸的讲述,白秀荷心事重重地离开,她在烦恼两个儿子要怎么办。
  姜芷芸在院子里继续晒太阳,她也在想着怎么才能让大哥大嫂手头宽裕些,她觉得明德和明礼两个孩子脑袋都挺灵光的,读书不差,性子也好,如果因为家拿不出钱就不让他们继续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有些可惜。
  然而纯粹的农家人只能靠着种地和打短工攒钱,太难了,还有没有其他法子呢?
  想了很久,姜芷芸想到了做小买卖,农忙时节回家忙地里的活,农闲的时候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首先想到的是卖货郎,在农闲的时候挑着县城、府城的货物在各个村子间走动,薄利多销赚取其中的差价,可现在这么多年发展下来,每个村子都有了固定的卖货郎,贸然加入其中怕是不容易。
  这个法子不行,姜芷芸又想了好几种,都被她一一否决了,等到她回屋休息,听到灶房传来白秀荷做饭的声音,突然想到了一个应该能成的小买卖——在县城卖吃食,成本不高,不用大量囤货物积压现银,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有了思路,姜芷芸就开始想做什么合适,大嫂炖的汤味道很好,鱼汤、鸡汤、骨头汤、猪蹄汤……不腥不腻,鲜香开胃,她怀孕期间喝了不少,每次喝的时候依旧觉得很好喝。
  但是有一句说一句,大嫂炒菜的味道就只能说一声一般,比普通的乡下婶子们做的可能要好一些,但是比不过外面的小饭馆,更不用说酒楼了。
  汤好喝,怎么才能发展成一门专做吃食的小买卖呢?
  在没有想到可以怎么做之前,姜芷芸没有将她的主意说出来,她担心最后没有帮上忙,还让大嫂失望,更担忧、难受。
  想了一整天,姜芷芸脑子里有了个模模糊糊的想法:米线。
  上河村地处大虞朝的南边,有大量水田和水稻,米线就是前朝一个喜欢吃米的南方大厨研究出来的,她在一篇游记中看到过,对米线很好奇。
  当时姜芷芸还在娘家,姜老头为了满足女儿的好奇,去府城给妻子买药的时候顺便买了点米线回来。
  买回来的米线是晒干的,泡水之后变软变粗,泛着乳白色,轻轻一抿就能咬断,吃起来一点不费劲。
  姜家的人厨艺都不怎么样,姜老头学着府城的吃法,用买回来的米线配着自家熬制的肉汤吃了一顿,满足了姜芷芸的好奇心。
  米线和面条一个是面粉做的,一个是大米做的,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是面条本身有一股麦香味,加一点调料味道就很好了,而米线的大米味道要淡很多,需要更提味道的汤汁,自家大嫂熬的汤就不错。
  姜芷芸的心情有些激动,她很想要立马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不过她觉得还不够,按捺住了说出去的冲动,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姜芷芸梦到十几年前她还在娘家的时候看过的游记,这一本游记里提到了有个地方的人喜欢用砂锅煮汤烫菜。
  那个地方冬天漫长且寒冷,用砂锅煮汤烫菜能够保证大家吃饭的过程中菜一直是热的,因为这种吃饭的方式很奇特,当时的姜芷芸多看了好几遍。
  砂锅其实就是稍微厚实一些的陶罐,保温效果非常好不说,煮出来的东西特别鲜美,记录下来游记的那人猜测沙锅煮东西吃的特别之处在于锅。沙锅是一边烧一边烫菜吃的,它的锅壁比普通的瓷碗厚实,中间有很多细小的孔洞,这些孔洞中会吸收每次汤汁的鲜味,久而久之沙锅的味道就会比铁锅煮出来的更香。
  姜芷芸想现在正好是冬天,寒风凛冽的,如果在外面行走的时候吃上一碗用砂锅装的热乎乎的米线,一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将脑子里的想法完善了一番,姜芷芸终于找上白秀荷:“大嫂,我想到了一个赚钱的法子,你要不听听看。”
  白秀荷正背着背篓准备出门,被姜芷芸拦下的她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不管姜芷芸想要说什么,她都点头让她说。
  姜芷云对自家大嫂的性子了解得很清楚,一看就明白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说,解释道:“大嫂,昨天你不是发愁明德和明礼考科举的银钱吗,我想了想,以咱们家的情况如果只靠种地、打短工或者养猪养鸡,很难将他们兄弟两都供出来,必须得想办法找别的挣钱门路。”
  白秀荷恍然大悟:“就是!”
  昨天姜芷云同白秀荷分析了一通考科举需要花费多少钱之后,白秀荷好生苦恼了一阵,但是等到她忙起来去做其他事,这件事渐渐被她抛在了脑后。
  白秀荷就是这样的性子,一向心大不给自己找烦恼,让她想她自己每天要做哪些活,她能安排得清清楚楚,至于说和银钱有关的方方面面,嫁给黎成志之后基本是黎成志在操心,她只需要在想到什么的时候给黎成志说一说。
  原本,白秀荷是打算昨天晚上睡觉之前告诉黎成志的,结果到了睡觉的时候她已经忘了,今天姜芷云提起,她才又想起来。
  因为清楚自家大嫂的性子,姜芷芸没有绕弯子,直接同她说:“我是这样想的,大嫂你熬汤特别有一手,不如咱们卖高汤米线。”
  “米线不知道你有没有吃过,同面条的口感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高汤如果鲜美米线的味道就差不了,昌平县这边还没有卖米线的人家,做这一门买卖生意应该不错,就是人要累些。”
  “除了高汤的味道,装米线的碗和熬高汤的锅也有讲究,我觉得可以换成砂锅,应该会更有特色味道也更好。”
  姜芷芸这一番话,出现了好几个白秀荷没有听说过的词:米线、高汤、砂锅。
  白秀荷懵了,这都是些啥玩意儿?米和线有什么关系?汤要怎么才算高?砂锅是带沙的锅?这些真的都是能吃的东西吗?
  姜芷芸耐心地把这几样东西细细解释了一番,白秀荷菜明白原来米线是一种用米做成的面条,长得白白胖胖的,一咬就断,好吃不费牙,县城暂时没有卖,要去府城买。
  高汤是大火熬制出来的汤底,里面必须要放肉或者骨头,最好是用骨头来熬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好,闻着就香。
  而砂锅是一种类似于药罐的陶锅,形状像是锅,两面光滑又像是瓷器,用它熬汤会更好吃。
  弄明白这些后,白秀荷迟疑地问:“三弟妹你费心了,咱们都是农家人,没有做过买卖,你说的这个高汤米线能成吗?”
  上河村的白族人都是老实种地的,没有听说哪家人跑出去做买卖,顶天了就是将自家产出的东西背去县城卖掉,白秀荷心里没底。
  而且听三弟妹的意思,做这个高汤米线,要从府城买米线,还得找人烧制沙锅,万一没能成功,前面这些功夫不就白费了?
  姜芷芸没有一个劲地劝,她只说:“大嫂,要不这样,咱们让石哥托县城杂货铺的掌柜带一些米线回来试试,不用自己跑去府城买,自家吃熬一锅汤就行,吃了之后再看要不要做,你说呢?”
  不用一开始就大刀阔斧地做很多事,白秀荷想了想:“我觉得可以试试,不过得找明志和爹娘商量商量,看看他们怎么说。”
  妯娌二人暂时达成了一致,白秀荷没心思出去打猪草,她放下背篓,扶着姜芷芸进屋去找黎老太他们。
  一家人坐在一起,姜芷芸先把她了解到的科举考试需要的费用说出来,这一笔钱让黎家剩下三个还不知情的人都皱起了眉头。
  每年家里有多少收入他们心里门清,就算把黎成石他们三房的田也算上,每年地里的产出远远供不上黎家两兄弟花费。
  说了以后哪些地方要花钱,姜芷芸才开始说她这两天想出来的赚钱小买卖——高汤米线。
  黎老太是个非常爽利的性子,但是涉及到做生意这种事,她的态度同白秀荷一开始差不多,迟疑、犹豫、不确定。
  黎老头皱着眉头沉默不语,他种了一辈子的地,问他什么地种什么产量高、要怎么侍弄他能说得头头是道,做生意这种他从未想过的事,他打心底不赞成,总觉得做生意风险太高。
  唯有黎成志低着头认真地思索行不行,他虽然也只是在乡下种了几十年的地,但他是家中长子,当他长大了能够出去独当一面之后,家里很多事就成了他出面去办,他的眼界比黎老头等人更宽一些。
  想了一会儿之后,黎成志开口问道:“三弟妹,你说的米线你吃过吗?”
  姜芷芸回忆了一通:“我在娘家的时候吃过一次,我娘家的人熬汤的手艺一般,我印象中米线味道也一般,不过米线吃起来的感觉和面条不一样,轻轻一咬就断了,不费牙。”
  姜芷芸没有刻意夸张地说米线味道很好,她把自己当时吃米线之后的感受如实说了出来:“对了,我记得我爹当时说过,府城那边有不少卖早点的铺子都会卖米线,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些年了还没有传到县城来。”
  府城比县城更大,级别更高,对于生活在县城的人而言,府城的东西更好更时兴,一般来说府城兴起的东西,过个几个月最多一两年,县城也会跟着兴起。
  米线其实有在县城出现过,但是因为米线需要去府城购买,卖出去的价钱却同面条差不多,县城卖早点的铺子都觉得麻烦成本高,就慢慢没有继续卖米线了。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