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宠文网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89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章节:第89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堆阴极射线管的分析仪,没有现代企业有的那些玩意儿。    
          这些简朴的作风是巴菲特特意安排的,为了实现他所谓的“机构机动    
性”。如果他雇了一层的贸易商,他们就会找点可做的生意;如果雇了律师,    
他们就会找人打官司。    
          一个精练的组织使我们把时间都花在业务上,而不是花在相互协调上。    
          华尔街曾有个投资银行家长途跋涉来到这个资本主义堡垒,所见的一切    
令他终生难忘。他就是来自贝尔斯特恩斯的约翰·奥特,他第一次看到红狮    
的时候吃了一惊。与他同来的委托人准备出售一家天然气公司,当他们告诉    
旅馆门卫要去伯克希尔·哈撒韦时,门卫呆呆地看着他。最后他们总算找到    
了凯威特广场,对这座位于比萨饼对面的小楼大感惊讶。那儿屋里屋外都设    
有沃伦·巴菲特公司的标志。    
          巴菲特穿着双克马特鞋接见了他们。简单寒暄几句之后,他要求奥特的    
当事人大概介绍一下情况。巴菲特现在的模样就很有特色了。他紧闭双唇,    
皱起了眉毛,眉头却进入了眼镜框。听对方介绍了一个半小时之后,他问了    
几个问题。天然气业的经济问题很复杂的,它要受法规的制约,同时涉及法    
律问题和社会问题。奥特事先曾给巴菲特寄了一袋材料,巴菲特也十分了解。    
当当事人再提供一些信息时,巴菲特重新算了一下它的经济状况。奥特发现    
巴菲特没带记事本,也没有人跑进跑出为他提供支持数据。他唱的是独角戏。    
三四个小时后,巴菲特根据他掌握的情况出了个价。这回又轮到奥特目瞪口    
呆了,因为一般的总裁不会进行一次会谈就出价的。  (最后生意告吹了。)    
          巴菲特有从杂乱无章的线索中紧紧抓住主题的天赋;他简洁的作风也为    
这种能耐增色不少。他认为太多的领导人反而会让他不能集中注意力,尽管    
他们可能好意、热心、聪明。他们做的许多“工作”却是不必要的。  (巴菲    
特的格言是:“不值得干的事就不用好好干。”)他不喜欢犹豫不决,也不        
-----------------------  Page  184-----------------------      
愿拉锯般地讨价还价。他的谈判风格是想好一个价格,要么成交要么告吹,    
一旦决定绝不改变。    
          巴菲特和比尔·斯科特两人负责投资的事,这在其他公司得有几十个贸    
易商和分析家。斯科特还不是全职工作,他每天3点钟就要下班去练波尔卡    
舞。所有情况下,都是巴菲特安安静静地自己研究,自己做决定(当然也与    
芒格通通电话讨论一下)。与这么个一个半人的班子相比,具有相当规模的    
哈佛大学基金会的职员超过100人。    
          巴菲特最重要的职员要数他的助手兼秘书格拉迪丝·凯丝。她把所有的    
来访者拒之门外,声音单调地回答着各种问题。    
        财务主管维恩·麦肯齐是内布拉斯加的弗里蒙特本地人。他身体瘦小,    
有一双蓝眼睛,对巴菲特忠贞不二。自60年代以来,麦肯齐从来没有要求巴    
菲特加薪。“如果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他也不满意的话,那肯定是我错了。”    
麦肯齐干巴巴地说。(巴菲特在六七十年代给他的薪水极少,但到了1986    
年,他拿到了19万8千美元)。    
          自70年代早期麦肯齐从新贝德福德回到奥马哈以来,巴菲特从未在他面    
前大声说过话,也从没表明过自己内心想法。“如果我觉得可能会伤害他,    
我就不说。”麦肯齐说,“但巴菲特是这么内向,我想与他谈那些也不可能。”    
        这群忠实的同事中没有谁像巴菲特这么聪明。他们也不来打扰他的宁    
静,巴菲特与他们相处得很融洽,但话不多,就像与他的朋友们一样。除非    
有客人来,他才单独进餐,叫秘书去麦当劳订餐。  (“要一个1/4磅的,带    
奶酪和法国烤鱼。”)巴菲特曾与几个儿子谈起父子兵的想法,可惜他没有    
什么配角空位。芒格说幸好伯克希尔的几个部门和喜诗糖业的头儿们,不在    
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具体地看,“没有谁”想过要与巴菲特一比高下,他是    
可望而不可及的。    
          巴菲特曾收3个徒弟,丹尼尔·格罗斯曼,是个生于奥马哈的年轻网球    
明星,得过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硕士学位。格罗斯曼不愿谈这次经历,但据    
同事们说,他看起来,不能适应这儿的工作强度。最可能是因为巴菲特是个    
缄默的导师,没有目的是不说话的。奥马哈的一个律师是这么样评论巴菲特    
的:“马达总是不停地转,在那儿工作没有解析头脑是不行的。”    
          我们不知道巴菲特希望与格罗斯曼如何合作。彼得说:“这是父亲第一    
次试着找一个接班人,可惜不如意。他不知该怎么做。”巴菲特从不给职员    
们布置任务,也不用他们帮忙。“如果丹尼尔是想看看他怎么工作,学习点    
经验,这在那儿是不可能的。”巴菲特的女儿说:“你什么也看不见,所有    
东西都在他的脑子里。”那儿常常是巴菲特坐着沉思或看看文件、书什么的。    
格罗斯曼终于放弃了,不过他成了加州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1986年,巴菲特破天荒买了架二手福尔肯飞机。与其他公司的飞机比,    
这架有点寒酸,花了85万美元。但这已是他一直反感的公司的臭架子了。他    
在年度报告中的某封信中提起了这架飞机,戏谑地报怨它“太贵”,“太奢    
侈”了。但不管他怎么不喜欢买飞机,对这架飞机还是十分钟爱的。其实这    
不算改变作风,他只是飞到天上图个更清静而已。他曾对朋友说他现在旅行    
得更多了,其他顾客也都认识他了。他们常向他打听市场上的事,而这正是    
他痛恨的事。    
          巴菲特古怪的行径使他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商,但不能使他成为一个好    
的管理人。他处理抽象的问题和数据比处理实际的具体问题强得多,他总是        
-----------------------  Page  185-----------------------      
很谨慎地避免与别人一起处理事务。    
          到了1986年,他管理的已是一个大集团——一件他从没想过的事。伯克    
希尔现有保险公司、蓝筹、喜诗糖业  (一家银行)、《布法罗新闻》报、家    
具世界、世界百科和斯科特&费兹,一个小钢铁厂和其他资产。    
          巴菲特严格限制自己的作用来弥补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他只做一些大的    
决策。他常说一个人不需要“一大圈的能力”,但“知道圆周在哪儿很重要”。    
他对自己的不足也很有自知之明。在管理上,他指挥大家合唱,自己却不跳    
舞。(他对B夫人就没什么“建议”。)有许多经理常会干涉过多而造成许    
多麻烦,巴菲特的简单作风使他避免了这个问题。    
          巴菲特从不要求下属的单位经理们预报赢利情况,(计算机模拟是靠不    
住的;它常做一些“错误的精确”预报。)也不安排会议,(喜诗糖业的董    
事长查克·霍金斯有20年没来奥马哈了。)更不把他的伯克希尔“文化”强    
加于人。受过哈佛训练的斯科特&费兹用的是全副武装的现代企业工具,预    
算,计划等等;B夫人用的则是……另外的办法。但他们对巴菲特都同样感    
激——他允许他们自主地经营,很少过问。        
            没有人像我这样,将来也不会有,不管是各宗教派别还是刚刚招兵买马的NBA球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