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声音的魅力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声音的魅力

第2页

书籍名:《声音的魅力》    作者:张皓翔
    《声音的魅力》章节:第2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那么,通过骨传导和空气传导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简单说,通过骨传导听自己说话的声音,要更好听。

骨传导能直接滤除噪声,[5]让声音更纯净;

骨传导的声音没有衰减,不像空气传导,在音色和音质上都要受外部环境的干扰;[6]

骨传导不占用耳道,和空气传导分属两个独立的传导路径,能让你同时感受到两个不同的声源,营造出独特的听觉感受,[7]简直是环绕立体声了;

另外,骨传导语音还滤除了高频信号,[8]限制了最大输出,[9]这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但也会让你的声音听起来更加低沉厚实而有魅力。





图1-2  空气传导  vs  骨传导

所以,你现在肯定意识到了,为什么“平时听自己的声音感觉还不错”——加了这么多特效,当然不错了。

通过“骨传导+空气传导”听到的声音更纯净、更醇厚、更环绕、更立体、更丰富、更细腻,而我们毫不知情、信以为真,直到……回听了微信语音。

回听语音,是通过空气传导,别人听我们的声音也是,这约等于不修图就发朋友圈,完全是一个车祸现场,简直无法直视。





假如你是笛子精:了解一些发声原理


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谁不希望自己的声音更好听一些呢?

那有什么好办法吗?

你可能会担心:好听的声音是天生的吧?

天赋是很重要,但发声是一个可调控、可优化的整体系统。通过掌握正确发声方法,努力练声、科学用嗓的话,普通人一样可以拥有“动听”的好声音。

下面有两个“奇葩”问题,能帮你弄清发声的原理。

有人问:语音发声学从本质上说,到底是个什么学问?

有人问:如果人是一件乐器,那是管乐器还是弦乐器呢?

物体通过振动而发声,规则振动产生乐音,不规则振动产生噪音,所以,语音发声学的本质是物理学。

人的发声器官和双簧管很相似,声带相当于簧,共鸣腔相当于管。从人的咽腔和口腔可以变化长短来看,又像一个伸缩长号,声带相当于吹号时唇的作用。[10]





图1-3  双簧管与伸缩长号

当然,人类的发声系统比任何乐器都复杂得多。

我们大多数的发声器官主体都是肌肉,具有弹性和控制力,它们的形状是可塑的,相当于一件腔体可以自由变化的超级乐器,长短、粗细、宽窄都可以变化自如。做这样的类比,只是方便大家理解发声的基本原理。

不过西洋乐器都很复杂,方便起见,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支笛子,因为人的发声过程跟吹笛子非常相似。





图1-4  笛子的发声结构

你看,吹笛子首先要吹气,这是发声的动力;气流冲击笛膜,发出了微小的基音,这叫声源;气流把基音送进笛身,把它放大和美化,这是共鸣。

要想发出不同的声音,还要靠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这就是最后的“塑形”。

对应到你的发声过程,我们就从物理学跨到了生理学——用膈肌和腹肌来驱动肺部的空气(吹气),冲击喉部的声带(笛膜),发出基音并送入口、鼻、胸腔等共鸣腔(笛身),最终通过唇舌“塑形”(笛孔)完成语音发声。

这四个步骤,刚好能对上语音发声学里的四大控制训练:呼吸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和口腔控制。

通过训练,强化这四大控制能力,我们就会获得声音的弹性,最终让“情”“声”“气”结合,发出动听有魅力的好声音。

所以你现在能够得出结论:

人的发声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咬字(构音)器官四大部分。

我们练声,就是要加强气息和口腔的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共鸣作用,减轻声带的额外负担,从而发出通畅、圆润、清晰、有弹性的声音。[11]

这个原理有点抽象,但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支成了精的笛子就好理解多了。





学会卷腹,能不能长出八块腹肌?练习的意义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这样的故事:

经过高人点拨,主人公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那么,了解了发声原理,就能让我们的声音变好听吗?

不能……你还得把那几块肌肉练到有力而收放自如!

影响世界半个多世纪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知识分为四个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把认知过程分为六个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如果你以知识维度为纵轴、认知过程维度为横轴,你会发现,人类智力的精华分散在不同的坐标。学习是为了在行为和认知上发生改变,所以教育的目标也要对应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大维度中。

有些学科,只要理解基本原理,记住一套简单的方法,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陈海贤老师教了我一个小技巧:每天记录三件快乐的小事。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几年,一直到现在。它帮我从小事入手,重建了积极的状态。

再比如,在我特别“有效率”,沉迷“番茄工作法”的时候,李松蔚老师告诫我,每天都要安排一个纯粹为自己而活的半小时。我照做了,事实证明,这半个小时保持了我心境的平衡。

两位非常出色的心理学者,以他们对专业的深刻理解及经验,化繁为简,通过一两个关键提示,改变了我的生活,这是认知和情感教育。

但声音训练的基础规律则有很大不同,事实性、概念性的知识,我们一听就懂,教你怎么做动作的程序性知识,也很容易掌握,但是,一旦进入生活状态,肌肉习惯的力量就会把我们打回原形了。

用健身来打比方,呼吸要练膈肌、腹肌,口腔要提颧肌、练唇舌,这就是健身,只是和我们在健身房里练的肌肉不一样而已。

光知道卷腹怎么做,是肯定不能让你长出八块腹肌的。

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固然重要,但最终促使你发生改变的,是刻意练习。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有点沮丧,怎么这么难啊?!

但还有两个好消息在等着你。

一、声音训练的学习曲线是先难后易

第一阶段,你已经了解了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差别,意识到自己声音的问题所在,开始学习知识和方法,这时你会感觉很轻松,因为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这就可能会让你放松警惕,觉得这事很容易。

第二阶段,你会发现,该懂的你都懂了,做做动作也不难,可声音就是没什么变化。或者说,比画了一个星期,什么进步都没有,甚至连自己练得对不对都不知道,非常沮丧。经验表明,大部分人会在这个阶段放弃。

第三阶段,坚持练下去,通过至少21天的刻意练习,开始感觉到一些明显的进步,受到鼓励,再慢慢坚持100天,初步形成习惯。这时你把前后两次的测试录音拿出来对比,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变了。

第四阶段,因为长期的练习,你养成了科学发声的好习惯,只要稍加注意,就能保持这个能力水平,就像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

在这点上,声音练习就跟健身不一样,健身成功之后,要花很大精力保持,稍微放松就会反弹,而健声的正确习惯一旦养成,后面就是自动运行,基本上等于开了外挂,自动升级。





图1-5  声音训练的学习曲线

二、基于第一个好消息,声音训练有特别大的学习红利

你平时出门买东西,一千块钱的包跟一万块钱的包,质量能差10倍吗?

当然不会啦,略好一点点而已,但买东西就是这样,开始是一分钱一分货,接下来就是一毛钱两分货,再然后是一块钱三分货。

这没什么不公平的,无论是消费还是学习,都存在这个规律,越往后,提升越难,需要支付的成本越大,完全不是等比上升。

所以,对我们来说,按“二八原则”,花20%的时间精力,拿到通识教育和必备技能里80%的收益,是最经济、最合理的选择。

比如声音训练领域的提颧肌,只调整这一个小动作,就能让你在跟客户打电话时,声音悦耳度明显上升,这就是这个训练的学习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