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声音的魅力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声音的魅力

第7页

书籍名:《声音的魅力》    作者:张皓翔
    《声音的魅力》章节:第7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酱紫”和“嗯嗯”是怎么来的?


读完《四声歌》,也许你已经发现了发音上的一些特点和问题,下面,我们再看几个有趣的语音应用案例。

在语音聊天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在语义语法上并无关联的特殊词语,比如“宣你”“酱紫”“爆看”等,常常有一种特殊的萌感,但如果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词语的人,难免要糊涂一番,经过提点,才会恍然大悟,它们是“喜欢你”“这样子”“不好看”等正常词语的连读。

以后手机聊天,你也可以试试用语音转换,不直接打字,如果语音输入法的识别中,出现了这一类词语,当然是你的语音出了问题啦。

除了故意要“萌”,如果在语音识别中出现了很多字音合并,这就说明,要么语速太快,要么吐字不清,或者因为语速太快造成吐字不清;如果标点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这说明你的断句和停连有问题。[26]语速、语流和停连关乎传情达意,和“萌”“可爱”“娇嗔”这种恋爱化效果,可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候语音输入法还会发现你的语言习惯。我们也常常在日常的网络聊天对话中发现大量叠词,比如“嗯嗯、哪哪”这些口头语、习惯用语,如果在语音输入法对你的语音识别中出现,那么,可能你的表达习惯不够简洁。

【然后然后然后——连词】

【嗯嗯,呃,啊——叹词】

【这个,这个——口头语】

就在去年的一项调查中,人们发现“嗯嗯”已经成为新一代最受欢迎的语气词!而且“嗯”的字数不一样,效果也不同。比如说,嗯:冷漠;嗯嗯:温柔;嗯嗯嗯:不耐烦;嗯嗯嗯嗯嗯嗯:键盘坏了……

如果你有这种情况,也不要过于介意,别说我们普通人,名人们也经常会出现“口头语”,以及磕磕巴巴的情况。比如说,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鲁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生,他个人的形象、气质、综合素质都很不错,但他在某档直播节目中,所说的“这个”简直多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27]

所以如果不做一次测试,你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会有这些问题,就说我自己,做过多年新闻评论员,习惯追求完整严密想得太多,就导致平时说话停顿多,语流不畅,于是我就用语音输入法来帮助自己,发消息时经常有意用语音输入法转换,看到磕磕绊绊的识别结果,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自然得到改善。

当然,好听的声音,不光是规范发音,还要科学发声。

气息强不强,共鸣好不好,声音是否饱含情感……这些,语音输入法听不出来,但你能听出来啊!

在翻完这本书后,你会了解到整个学科的基本体系,从语音到发声到表达,建立一个专业级的认知框架,用这个标准去评价自己、改善自己,再也不用被别人那些情绪化、业余化又不够善意的“意见”“感觉”白白伤害了。





声音是可以看见的


语音输入法毕竟不是用来做声音测试的,它是为了方便人们而设计的复杂算法,会有很多智能的联想猜测,结果当然也不是百分百准确。

专业的普通话语音测试软件其实也有,大家现在报考普通话等级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采用的就是机器测试,但那需要额外付费,使用起来也比较麻烦,不像手机随时随地又免费,我们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我们总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免会想,如果能看见声音就好了,有这样的方法吗?有!

你可以用手机录一段声音,再把音频文件发送到电脑,接下来你安装一个音频软件,比如Adobe(奥多比)公司的Audition  CC(专业音频编辑处理软件),把这段音频拖进软件当中,这时候,你会发现,音频软件把你的声音转变成了高高低低、上下起伏的一段波形,这就是声音的样子。

同时,你还可以把我为你准备的《四声歌》录音(进入我们的公众号,搜索“四声歌”,获得这段音频文件)拖到软件当中,让它和你的录音各占一个轨道,只要用眼睛一看,就能看出两段音频文件在视觉上的不同。

当你反复见过了大量声音的肖像之后,你就会洞悉一个秘密,在播音发声学里面有一个原则:好听的声音是枣核形的,两头尖尖、中间比较饱满。也就是说,在对应字的头、腹、尾的处理上,字头是叼住弹出,字腹渐渐拉开、立起,很饱满,字尾是渐弱,到位收住,整体看起来,刚刚好合成一个枣核。





图1-7  声波的形状

把声音拖进软件当中查看波形,也是一个了解自己声音的好方法。稍后的章节中,我们还会介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软件工具,来改善我们的声音。

好,现在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总结了。在本节中,你掌握了三个内容:第一,你了解到了这个学科的结构,它包括语音、发声、表达三个部分;第二,你熟悉了声音应用的三个主要场景:不累、配对、开会;第三,你还掌握了两个测试和了解自己声音情况的简易方法,就是“用手机语音输入法进行声音识别”以及“用电脑配合软件查看声音波形”。

我们是一群希望用声音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加分的普通人,我们希望能花少量的时间和精力,了解这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建立结构化的系统认知,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为我们的学习提速、助力。

现在,你已经有了“语音输入法”这个贴身的免费的教练来帮助自己,把这个好用的方法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并在生活当中,尤其是在发微信的时候,偶尔练习,顺便练习。





1-4.一个声音立刻好听的应急办法:慢流中的大鱼


慢一点:发声是门控制的艺术


通过对本书前几节的阅读,你现在已经非常清楚了,声音训练首先是一门健身课。然而学会卷腹这个动作不能让我们立刻长出八块腹肌,因为知道不代表做到。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才翻开这本书,明天就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出席,要在会上讲话,真的来不及练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立刻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好听一点点?有没有这样的应急办法?有的。

那就是“慢流中的大鱼”,这句话拆开来的每一个字,都对应着一个标准和一个要领,好像这句话也充满了情感和温度,学员们喜欢把我们的课程叫作大鱼声音课,就是从这里来的。

第一个字,慢,语速要慢。

开车时,人的反应需要最少200毫秒,也就是五分之一秒,这个时长是固定的,所以,如果你车开得太快,碰到危险情况,就反应不过来。

同样的道理,发声的时候,如果说得太快,嘴就容易跟不上,现在大家把很多荒腔走板的演唱叫“车祸现场”,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所以不妨慢一点,给自己留点余地。

那多慢是慢呢?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听力也在进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新闻的速度是每分钟180个字,2000年到2015年,央视春晚主持人的平均语速是每分钟232个字。语音交流发展到今天,一般认为,正常的语速是每分钟244个字,专业主持人的语速一般是每分钟300个字。[28]目前全世界讲中文语速最快的人,是相声演员方清平老师。2013年,在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和吉尼斯认证官的现场鉴证下,他用20.5秒背诵《木兰辞》前三段,共182个字,约等于每分钟533个字,创造了中文表达速度最快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9]

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感受感受这个世界第一的速度,从专业角度来说,快还算不上最大的亮点,关键是他不仅快,而且又准确又清晰,1秒钟约9个字,还能保持每个字的完整,这种扎实的基本功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实在令人钦佩,不愧是世界第一。

对比来看,2014年,浙江卫视著名主持人华少也曾经在电视节目中“挑战”同样的内容,并且把时间缩短到了18秒。[30]华少的时间虽然比方清平缩短了2.5秒之多,但是,为了追求速度,在部分词语的表达上清晰度就不够好,并且出现了一些口误。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华少参加的综艺节目要求他临场朗诵,他并没有时间进行针对性的专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