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声音的魅力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声音的魅力

第20页

书籍名:《声音的魅力》    作者:张皓翔
    《声音的魅力》章节:第20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很多人都会这样,说套话、玩笑话的时候,张嘴就来,可一旦是真情实感就表达不好,往往话到嘴边会拐一个弯,要不就强行压抑着,用这样的方式来掩饰情感,避免或许会有的“失态”。

这可能就是所谓读诗流泪的由来吧,我想,无论中年还是少年,都应该试着改变它。





参考文献


陶曙光。歌唱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与发声原理。音乐天地,2015(9):48-50.

吴秀坤。发声器官的构造与功能。中国科技信息,2006(06):243.

田铁汉。西洋管乐器的气息控制与运用。中央音乐学院,2008.

吴郁。播音的语言特点及播音用气发声的基本功。沧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2):27-33.

吴弘毅主编。实用播音教程第1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张涵。播音主持语音发声训练教程:第2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张颂。朗读学: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  *  *



[1]  宋佳霖。呼吸方式对喉头位置、声带运动和发高音的影响。中央音乐学院,2014.

[2]  吴弘毅主编。实用播音教程第1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璐,白龙。广播语言的吐字发声问题:播音发声的呼吸方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2(3):26-3+83.

[4]  陈爽。《国王的演讲》再获大奖  英女王被影片感动。信息时报,2011-02-17.http://yule.sohu/20110217/n279378523.shtml.

[5]  吴弘毅主编。实用播音教程第1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6]  王歆悦。福克斯新闻缔造者艾尔斯:坚守右翼立场,捧出三任美国总统.澎湃新闻,2017-05-21.https://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9233.

[7]  朱钦士。为什么人类能够发出优美动听的歌声。生物学通报,2014,49(10):19-23.

[8]  朱钦士。为什么人类能够发出优美动听的歌声。生物学通报,2014,49(10):19-23.

[9]  声临其境。湖南卫视,2018-01-06.

[10]  王璐,白龙。广播语言的吐字发声问题:播音发声的共鸣(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2(4):34-40.

[11]  王璐,吴洁茹。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语音发声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3  嗓音保护


3-1.嗓音保护的九个常识


2018年,我参加了知乎第五届盐Club新知青年大会,在确定演讲主题的时候,我提供了一个列表,“如何科学用嗓”这个题目被主办方毫不犹豫地选中了。

这的确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因为我们恐怕都有过嗓子不舒服的体验,或是在KTV唱歌飙高音,或是一次情绪满满的演讲,也可能是你的日常工作就需要长时间或高强度用嗓,讲课、推销、答问、翻译、带孩子、谈判、维持秩序等等。一不留神,嗓子就哑了,严重时甚至会失声,需要去医院治疗。

这就引出一系列问题:科学用声必然是和保护嗓音相结合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呢?

先来了解几个用嗓常识。





常识一:嗓音在变化,有可能是炎症


有时候,嗓音的状况在慢慢好转,过了一段时间又反而会加重。有时候,嗓音的变化看似很严重,其实却并没有很大的问题。当你的嗓子已经不适,又拿不定主意是否就医,可以用一个简易而科学的标准来判断。

如果你早上起床的时候声音是哑的,说着说着慢慢声音就通畅了,这一般是嗓子有炎症,需要特别重视。

如果你早上起床的时候声音状态非常好,到下午或晚上,越说话声音越哑,这一般是你的嗓子太疲劳,很大程度是会慢慢恢复的。

同理,如果我们在练声的时候,一开始嗓子是哑的,练着练着嗓子就开了,这一般是炎症。如果一开始状态正常,念着念着就哑了,这一般是疲劳。

炎症是咽喉部比较高发的疾病,比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等,需要专业的医疗措施来控制和恢复。

如果是疲劳,那就要看看是什么情况了,一般来说,除非你的职业需要长时间和高强度用声,比如教师、导游、窗口的咨询人员等,否则,普通人生活用声是不应该感到疲劳的。如果疲劳,那就得反思一下,是不是用声方式有问题,比如说气息不够,共鸣不当,或者习惯性运用声带的某些特定部位,以获取某种声音特质等。





常识二:不是长时间用声才叫过度用声


在生活中,最容易患嗓音疾病的人群是教师、声乐演员、销售人员等,尤其是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文献上甚至有个专有名词叫“管教幼儿”,其用嗓严重程度可见一斑了。这些职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需要和工作对象进行“强交流”,也就是过度用声。

保护嗓子,就应当对“过度”有所节制,那到底需要节制哪些部分呢?

任何挑战自然生理极限的用声都是不合适的,其中需要强调的有三点:

首先是用声的时长,即使科学用声,也不能够无限制地长时间用声,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适当休息。

其次是音高,超出自己舒适发声区域,有意发出太高或者太低的声音都会造成声带过于紧张直至受损。

最后是音强,不要刻意加大或压低音量,尤其在日常用声过程中,由于目标感、对象感不明确,我们的声音常常会不自觉地加大,在缺少气息支持的情况下,造成喉部着力发声,也就是俗称的“拼嗓子”。同时,突然地“起声”发高音,也非常伤嗓子。

用声时长、音高、音强上的不适当,会导致声带息肉、声带囊肿,患者大都存在长期喊叫、过度用嗓的现象。不仅成人要注意在以上几个方面节制用嗓,学龄儿童也有可能因为长期喊叫诱发嗓音疾病,特别是处在变声期、生理期、妊娠期的特殊人群,更要注意声带休息,以免诱发声带疾病。





常识三:“科学练声”最护嗓


如果你想要拥有一身漂亮的肌肉线条,那一定得是锻炼出来的,绝不是坐在家里一动不动就自然生长出来的。所以哪怕你的声音条件天赋异禀,也不要陷入“保养”的误区。发声能力的增强需要承担一定的负荷,想拓展发声能力不可能一点都不疲劳。

我们一直在强调声音训练首先是肌肉训练,只有长时间坚持科学地锻炼,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如果出于保护的心态,不敢运用,对嗓音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换句话说,对嗓音最有效的保护是“科学练声”。

“科学练声”中,循序渐进特别重要。比如说我们去健身,健身教练一定会先让我们做一组热身,之后他会一直盯着我们,纠正不正确的动作,保证练习中会有适当的休息等,做完之后一定还会有一组拉伸动作,这一切都是科学健身的组成部分。

练声的时候,要避免高起声,避免一上来就大喊大叫或强度太高,要由弱变强,从低到高,让声带肌肉逐渐适应,也要避免长时间持续练习,把自己的声带弄得疲惫不堪,这个道理和我们健身是一样的。“科学练声”还包括要摒弃一些不良的用声习惯,如长时间用嗓、清喉、咳嗽、大笑、欢呼、大声喊叫、大声唱歌、耳语等。

不要因为想保护嗓子就一味小声,什么都不做只会让自己更加脆弱,护嗓的最好方法是“科学练声”。





常识四:好声音的基础是好身体


人体是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要想做好嗓音保健,首先要机体健康,提高整体免疫力。如果身体欠佳,上呼吸道感染这个嗓音大杀手找上门来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会影响嗓音健康,还可能会养成一些错误习惯。比如长期鼻炎或感冒的人,往往会形成一种新的发音方法,身体好了,发音的习惯却一时改不过来,这就会造成持续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