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声音的魅力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声音的魅力

第41页

书籍名:《声音的魅力》    作者:张皓翔
    《声音的魅力》章节:第41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行者取出宝串,双手奉上道:“你若不信,看此物何来?”

果然,王后一见,眼泪就哗地下来了,顿时扑通一声跪下说:“长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没齿不忘大恩!”

到这里,悟空的说服圆满完成。回顾来看,悟空最先用强大的背书吸引了王后的注意力,随后立即讲明来龙去脉,建立了信任。紧接着,他又用例子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并在最后动之以情,完成了闪电般的进攻。他的说服语,连标点一共182个字,语速稍快一点,半分钟就能完成。

你看,大师兄可不是光会好勇斗狠。





生活中的“影响力进攻”


刚才我们分享了产生“说服力”的三个步骤,你可能会有疑问,用《西游记》作为例子,是不是太古老了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也有。

来说一个章燎原的故事,说起这个名字,你可能并不熟悉,但要是提起“三只松鼠”,你可能就知道了,章燎原就是三只松鼠的创始人兼CEO,我和他吃过几次饭。

今天,三只松鼠是一天卖一个亿的互联网创业明星企业,名气很大,但我们吃饭那会儿还是好几年前,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那时还没有三只松鼠这个品牌,还叫壳壳果。饭桌上,他自我介绍没走常规套路,而是说:“我是壳壳老爹章燎原,90后。”

章总的长相,恕我直言,一看就是70后嘛,于是他接着解释:

“因为我们的产品是做给90后的,所以我就变成了一个90后。”还配了一个脸皮非常厚的笑容。

作为一名资深营销总监,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调侃自己,给大家留下了印象。他也非常清楚这句自我介绍说出来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至少,让我到今天都记忆犹新,还在拿他举例。

这一切的起点,就是说服的第一步,确定自己的目标。

第二步,是找准对方的需求。

营销学上那个被讲了一万遍的例子,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推销员对大师说,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他们的护身符,积善保平安,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双手合十,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香客们纷纷慕名而来。

在沟通当中,只有先满足对方的需求,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旦找到对方的需求,看似不可能的事,瞬间就变得很容易了。

回到章燎原那个例子,他面对的是媒体记者,记者的职业注定他们时刻都在寻找新闻点,这种强行冒充90后的说法,把记者写稿子的角度都想好了,这就是满足需求。

那么,既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又找准了对方的需求,要怎样做才能把自己的目标转化为对方的目标呢?这就要靠第三步,架设沟通的桥梁了。

假如你是一个刚开始打拼的创业者,一缺人脉二缺资金,今天晚上你要去参加一个媒体圈的饭局,那该怎么做,才能快速说服在座的记者们,把注意力“投资”给你呢?

大部分人的举动都是:寒暄、握手、递名片、发邀请。大概遵循着“我是谁、做什么业务的、欢迎有空来我们公司看看”这么一个流程。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你想啊,既然大家都这么做,还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吗?说实话,换谁都记不住。

而蜜芽的CEO刘楠,用一条短信,就赢得了徐小平的帮助。

她是这么说的,第一句:“我是北大毕业的学生。”

这句话瞄准的是情感和归属感需求,因为徐小平老师曾经在北大任教,对北大有着持续的关注。

第二句:“我现在在开淘宝店。”

北大毕业生怎么开淘宝店了?谁听了心里都得咯噔一下。

第三句:“我现在淘宝店的销售已经3000万了。”

居然做出了这样的成绩,这唤醒的是尊重。

话说到这儿,一个极其能干又极具个性魅力的小学妹的形象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

这小学妹找我干吗呢?短信的最后一句再次来了一个转折:“但是我陷入了迷茫,您是一个心灵导师,能不能开导开导我?”[1]

这一句指向的是“自我实现”,徐小平老师看到这条短信之后,3分钟就把电话打了过去。两人立马就见了面。谈了三个小时之后,徐老师给了她800万元的A轮融资。

刘楠成功地找到了徐小平老师的需求,并用一条短信,架起了桥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任何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这五种需求。徐小平老师早就财务自由了,千八百万的钱对他来说恐怕没什么诱惑力,但帮助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对他来说就是自我实现。

总结一下,我们沟通中产生“说服力”的三个步骤:1.确定自己的目标;2.了解对方的需求;3.架设沟通的桥梁。

我们每天生活与工作中的表达与沟通,其实都是大大小小的“影响力进攻”。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秘诀,才能实现自己的根本目的。

让自己的表达更“动听”,产生说服力的三个必要条件,你记住了吗?





问答:“说服力”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关于说服力法则,很多学员和我有过交流,我把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感比较强的问题放在这里,也说说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对,也欢迎大家在公众号留言,谈谈自己的经验。

夜阑人清:老师,如何跟不熟的人交流,有哪些方法或者话题能让大家熟络起来?

二狗:老师,请问在谈话中如何抓住对方的兴趣点,怎么在电话里或者在交谈中让对方更信任你?

答:其实我也不擅长跟陌生人打交道,非工作场合,甚至情愿自己待着,但就这么将心比心去想,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敞开心扉呢?

我觉得还是聊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比较好,比如履历、兴趣爱好,也可以从言谈举止、衣着用品上的一些独特之处开始,还可以从你们产生交集的事物开始。比如,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方案的?你这个项目可不容易管理啊?你是怎么做的?等等。听别人说话,并给予适度的回应。可能会让我们熟悉起来。

如果你只是在某一次任务中,要去与不熟悉的同事、客户、第三方等进行交流,之后不太会再有接触,那只要记得保持礼貌,做好你的专业本分就可以了。

至于在电话中沟通,我有一个语音方面的建议:想好再说,语速放慢,语调沉稳,多用实声,注意提颧肌,我们的友善,别人听得见。

余美美:我在工作中,沟通方面太过简单粗暴,以至会让别人误会帮忙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在部门沟通方面。

答:意识到问题所在,就已经很棒了,我相信这些状况一定会得到好转。

至于具体沟通,我倒觉得“工夫在诗外”,如果平时多些联系,多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偶尔带份小礼物啦,吃顿饭啦,到一起协作的时候可能会更融洽。

至于一些常见的礼节什么的就不多说了,这里我们只分享一点:

在网上沟通的时候,对方看不见你的表情、听不出你的语气,信息非常容易被误读,所以多用表情,会是一个增加确定性的好做法。

当然,现在发表情也成了军备竞赛,一个笑脸不够,一般要连发两个笑脸才算,在更年轻的人群中,颜文字也加入了进来,真是叫人心累(手动抚额)。

穆易兴:我平时要和民营企业主、地方政府官员打交道,为他们牵线搭桥,请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谢谢!

答:这个问题的开口特别大,我尽量从自己的角度谈谈看法。

前阵子和朋友聚会,大家在交流一个话题:如果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一个人情商高,你觉得哪句最合适?

最后大家一致公认的是:大家都喜欢把他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圈。

这话概括得真好,如果仅仅是把他引荐进自己的朋友圈,可能还是一些外在,比如事务、资源上的原因。如果大家都喜欢,那就说明这个人不但有实力,而且还很讨喜。

回到问题上,作为一个在政商之间牵线搭桥的人,你做的是信息,是关系,更是信誉,我认为你最重要的价值是“大家都觉得你值得信任”。虽然小张不认识老李,但既然是你引荐的,那他就愿意见一见甚至深入沟通,这就是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