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声音的魅力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声音的魅力

第44页

书籍名:《声音的魅力》    作者:张皓翔
    《声音的魅力》章节:第44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西西:自己思路清晰,表达时着急就胡言乱语了。

大块牛肉:讲话讲不到重点上怎么破?

Xu  Fred:张老师,肚子里有货,但一开口就乱了套,怎么破?

寻找小糖人:请问老师,脑子里有想法,但是表达出来的很差,老感觉词穷,怎么办?

答:这几个问题基本属于同一类,就是思路不清或思路清楚但表达不好。

我们先聊聊思路不清这个问题,它又分为“有时间筹备”和“必须即时反应”两种。

在有一定时间筹备的情况下的思路不清应该如何应对呢?

1.既然知道自己思路不清,那就注意先安排时间把思路捋清,适用于时间充足可以准备的场合,比如工作汇报、开会征求意见等。

2.时间较长,可以考虑写个稿。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都记得,但到真说的时候根本记不住。推荐大家画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就是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从中心往外延展,像一棵树一样,层层分枝、理清思路。

3.当场表达,但仍有一定思考时间,如开会发表意见,这就要快速厘清思路,首先提炼自己最重要的观点,然后找到为此观点提供支持的三个左右的理由。一句话亮明立场,然后分别论述,最后一句总结。

接下来是必须要即时反应的思路不清晰,比如被提问到时,应该如何应对:

1.先说两句套话给个引子,这在行内叫“垫场”,放慢语速,给大脑足够的时间组织接下来的回答。

2.对所有较长的问题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来回答,这是为了强行帮自己理清思路。而且注意话别多,多了容易乱。

3.如不是重要内容,不要补充,一补充就容易颠三倒四,扰乱听众的思维。

最后提示大家,方法虽好但只能用来救急!如果面临提问场合,还是要稍做准备比较好。祝大家每次都有精彩表现。

下面说思路清楚但表达不好的应对方法:

1.首先明确一点,有时候这个清楚真的只是一种幻觉,你可以试试能否很流畅地写下来,如果做不到,那还是按照前面的方法先理清思路吧。

2.真正思路清楚表达不好的根本原因是面对别人时的紧张或突然灵光一闪的激动,导致语言混乱、突然停顿、表述含混等问题。

3.这里产生了一个衍生问题,如何缓解紧张情绪,在本章的第六节,我们还会深入聊聊。其实说到底,只要足够熟练,紧张问题总会解决,不过如果早点解决,就可以早点升职加薪了!

小小白菜1110:老师,经常乱说话,不过脑子,怎么办?

答:1.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任务:在开口之前先想一想,这话有没有问题?只要做到每天三次,就算自己达标;

2.为什么是三次呢?因为一下子改掉是不可能的,只定三次,其实是一个心理暗示,帮助自己养成这个习惯;

3.一旦你真的能做到一天三次,这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你担心的乱说话的现象,一定会大大减少;

4.顺便说一下,这种现象或许也说明你思维异常敏捷,是个优点。

匿名用户:老师,说话容易激动怎么办?

晓风残月:老师,说话超级容易激动导致说不清楚咋办?

答:说话容易激动,有可能是因为:

1.预设别人的立场跟自己是对立的;

2.代入感过强,把自己代入到了所谈及的场景中,就是所谓的“关心则乱”。

所以在平时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刻意训练自己:

1.努力去找你与谈话对象的共同点,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表达;

2.提醒自己,就事论事,养成从情绪中抽离出来的习惯;

3.给自己定一个小任务:每天控制住一次情绪就算合格,养成自制的习惯;

4.你还可以做一做语速练习,标准的语速是每分钟244~300个字,你可以找一段材料,比如《四声歌》,按照这个语速每天念一遍,这样就能找到稳定的感觉,话就容易说清楚了。

东郭虾饺:老师,我经常由于想得太多而啰唆半天,怎么改变呢?

答:1.事先打个腹稿,列个提纲,试讲一遍并录下来听听;

2.讲的时候只记住三个关键字,只准自己用总—分—总的结构表达;

3.如果是重要事务,事后给对方发一封邮件,文字会比较简洁清晰,这样做也更能体现你的职业素养。





6-4.自信心


让“能量”贯穿全场


有很多朋友跟我聊过有关“自信”的问题,在沟通表达中,怎样有效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具备打动听众的信心,对我们的目标达成至关重要。

我们大概都有类似的经历,在面对气场相合的人的时候,我们的语言表达会变得非常流畅到位,但当对方明显比自己强势(自信)时,自己的心态就会很尴尬,表达也开始颠三倒四。

曾经有知乎网友专门给我发私信,说:“完全被压制,不能自信说出自己的想法,声音越来越小啊!都要崩溃了。”

缺乏自信,再好的声音技巧都会难以发挥,我想从实践出发,和你分享三个稳定情绪的方法,分别是:唤醒成功记忆、重新评估消极和建立仪式惯例。

第一个方法是唤醒成功记忆。

当对方气场强势、地位优势明显的时候,要想迅速摆脱“自愧不如”的想法,建立自信,最最紧要的就是唤醒自己的成功记忆,给自己止损。

没错,回忆自己曾成功处理过的同类事件,有助于稳定情绪。

你可能会想,我就是因为没赢过才会紧张啊!我知道,但总有一些时刻,你曾面对巨大的压力,而且你挺住了。这样的经历你肯定有!而且还不止一次,这就是你的成功记忆。在受到压迫的时候,你要唤醒它,告诉自己,我容许自己输,但我绝不会让自己一路崩溃下去,当你退到一个点的时候,就会坚实地把自己撑住。

比如,心理学家们会让运动员在赛前听一些关于获胜记录的音频,用以提高比赛成绩。[4]

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生死战,中国队3比1击败荷兰队,打赢之后,龚翔宇抱着郎平郎指导号啕大哭,郎指导一直在对她说话,说的是什么呢?赛后,郎指导说:“我告诉她,要记住这一刻。”

对,记住赢的这一刻。我总是认为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一个经常赢的人,除了积累了大量赢的经验,还会建立起强大的信心,当这种信心越来越牢固,人的抗击打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发挥也就会更加稳定。

每一次成功的记忆,都是你力量的源泉,碰到困难,就唤醒它,就像《哈利・波特》故事里的“呼神护卫”,这既不是哄小孩的童话,也不是骗自己的鬼话,是心理科学。

说完唤醒成功记忆,我们就要谈到第二个方法:重新评估消极。

拿刚才的私信做例子:不能自信说出自己的想法,声音越来越小。

这时可以试试这样:

1.告诉自己,我不自信,也是因为我务实而谨慎,这是优点。

2.仔细考虑一件你能想明白的小事,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3.不去隐瞒自己的不足,而是诚恳地表示希望获得指导。

谁都喜欢这样的人,你肯定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实验,安排大家在唱歌前,一部分人反复说“我好紧张”,另一部分人反复说“我很兴奋”。结果,那些说兴奋的人唱得更好,把不自信这种消极情绪评估为积极的特质,这就是重新评估的力量。

第三个唤醒自信心的方法叫建立仪式惯例。

我们经常会看到,剧组在开机之前一般有一套仪式,拜一拜祈求好运,也不是迷信,只是一个惯例。这种现象在各行各业都很普遍,歌德在创作开始前一定要有“称心如意”的笔,巴尔扎克写作时必须有咖啡。你可以说这样的举动没什么科学依据,但研究人员对运动员做过调查,发现赛前有一套仪式的人会表现得更好。

就说我自己吧,每次健身前,我会戴上一条小哑铃项链,这是我在能做一百个俯卧撑时给自己的奖品;再比如,开始录节目之前,我一定要讲个笑话;还有,在家录小说之前一定要洗脸,还要擦桌子;等等。

只要把这些仪式做一遍,状态就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