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宠文网 > 哲学心理 >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为什么要学会看人识人

书籍名:《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作者:赵育宁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章节:为什么要学会看人识人,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有个企业家主动研究起了心理学,这让很多人感到非常疑惑,他们觉得一个商人的主要工作是掌握管理的方法,而不是想着如何研究人的心理,虽然心理学在管理方面会起到很大的效果,但是相比之下,或许学习更多管理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企业家笑着回应说:“公司每年都会招收200人,其中只有不到5%的人是精英,而大约25%的人难如人意。公司里每年都会有20个人因为不满待遇而跳槽,他们的离职让我遭受重大损失。此外,公司里每年会有一些重要客户流失,会有一些重要谈判面临失败。如果我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那么就不会将那些不适合公司的人招收进来;如果我具有更好的识人能力,就可以提前了解离职员工的想法,并做出补救;如果我具有更出色的观察能力,就一定会了解顾客的真实想法。”

这位企业家的想法实际上展示出了多数人的现实需求,那就是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强大的理解能力,都希望自己可以更顺利地窥探到他人的心事,可以更巧妙地了解他人的想法。但现实并不如人意,人们想要准确理解他人并不容易,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生物,他们具有更为高级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人只有在独处时最诚实,在他人面前,都是虚伪粉饰的。”按照他的话来理解,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现实中,只要与他人发生接触和联系,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这里,这种影响可以理解为伪装。

一方面人们渴望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希望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就会表现出更好的一面(释放自己最大的魅力值,然后隐藏自己的缺点),与此同时,他们会适当压制自己的需求去迎合他人的生活模式与思维模式,为的就是获得更多的认可。这里涉及的一个心理学问题就是社会趋同效应,即群体成员在群体规范的效应下,为了缩短差距,会有意无意地趋向于相同的意见、观点和行为倾向。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外界的陌生环境会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他们会担心自己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会担心自己遭受外界的伤害,为了寻求自保,在很多时候,人们会展示出自我封闭、自我防备的一面。这种防备心理使得他们会表现出自我修饰和隐藏的一面,他们会更加注重隐私保护,会采取一些模糊化的策略,甚至会适当演戏和伪装。

正因为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保护的现实需求,人们会想方设法隐藏自己真实的东西,不过人的很多言行举止都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反应,无论如何隐藏,都会通过一举一动表现出来。就像一个人害怕时会本能地后退,不满意时可能会忍不住摇头,这些动作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很多时候是不受个人意志力控制的。还有,如果一个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谈论一件事,表明他对这件事非常在意。

除此之外,人们通常会在社会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想方设法在不同角色中来回进行切换,在公司里可能是管理者,可能是员工;回到家中,则要扮演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等角色;到了客户那儿可能就是“救世主”或者请求者的角色;到了朋友或者同学那儿,可能又是另外一重角色。正因为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很多,因此更加需要去观察,透过各种角色来深挖对方的真实心理。

以上这些都是个人的心理需求,而从现实生存的角度来说,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会变得更为频繁,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会不断提升,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谁能够更好地处理关系,谁就能够更好地赢得竞争的优势,而适应社会关系的前提就是观察,通过对社会的观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通过对不同的人的观察,可以了解每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和真实需求,从而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看人与迷信活动中的算命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表面上来看,两者都是在了解他人,把握他人内心活动,但两者的目的不一样。日常的看人识人需求,主要是为了了解他人的想法,比如他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自我想法,对外人的想法,自己的行为动机,等等。了解别人心里的想法主要是为了对他人的行为制订应对性的措施。

这一点很好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社会沟通模式中,人们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把握他人的想法,所以会注意观察他人的反应,以便做出最合理的应对措施来消除自身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人际关系调节的过程,也是自身影响力的一个拓展。